一、企業成本的概念
我國的企業財務通則第二十六條規定:“企業為生產經營商品和提供勞務等發生的各項直接支出,包括直接工資、直接材料、商品進價以及其他直接支出,直接計入生產經營成本。企業為生產經營商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分配計入生產經營成本。”由于商業企業不涉及生產成本、制造成本,通常僅為商品的采購成本,而且其購入商品的采購成本由采購價格、進口關稅和其他稅金等構成,運輸費、裝卸費等其他費用列支在營業費用中,所以本論文中所指的成本管理并非一般意義上財務會計所指的簡單成本核算,而是涵蓋了企業為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所發生的費用預算成本、投資成本、籌資成本及相應的機會成本,并根據成本效益原則進行分析。
二、成本控制的目的
(一) 成本控制管理是企業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徑
根據“利潤=收入- 成本”, 降低成本是增加利潤的一種重要手段。在收入不變的情況下, 降低成本可使利潤增加; 在收入增加的情況下, 降低成本可使利潤更快增長; 在收入下降的情況下, 降低成本可抑制利潤的下降。
(二) 成本控制管理是企業抵御內外壓力, 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
企業用以抵御內外壓力的武器, 主要是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創新產品品種, 其中, 降低成本是最主要的。降低成本可以提高企業價格競爭能力和安全邊際率,使企業在經濟萎縮時繼續生存下去; 成本降低了, 才有力量提高質量、創新設計, 或者提高職工待遇和增加股利。
( 三) 成本控制管理是企業發展的基礎
只有把成本控制在同行業的先進水平上, 才有迅速發展的基礎。成本降低了, 可以降低售價以擴大銷售, 銷售擴大后經營基礎穩固了, 才有力量提高產品質量、創新產品設計, 尋求新的發展。
三、成本控制的原則
(一)系統成本管理原則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應樹立成本的系統管理觀念,將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視為一項系統工程,強調整體與全局,對企業成本管理的對象、內容、方法進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一方面,為使企業產品在市場上具有強大競爭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再局限于產品的生產(制造)過程,而是應該將視野向前延伸到產品的市場需求分析、相關技術的發展態勢分析,以及產品的設計;向后延伸到顧客的使用、維修及處置。另一方面,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非物質產品日趨商品化。與此相適應,成本管理的內涵也應由物質產品成本擴展到非物質產品成本,如人力資源成本、資本成本、服務成本、產權成本、環境成本,等等。再者,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管理的重心由企業內部轉向外部,由重生產管理轉向重經營決策管理,研究分析各種決策成本也就成為企業成本管理的一項至關重要的內容,如相關成本、差量成本、機會成本、邊際成本、付現成本、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可遞延成本、未來成本,等等。
(二)成本效益原則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賣方市場逐漸向買方市場轉變,企業不能再將成本管理簡單地等同于降低成本。因為,企業不僅要關注產品的成本,而且要關注產品能在市場上實現的效益。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尤其作為商業企業,必須適應瞬息萬變的環境,獲得經濟效益取得持續性的競爭優勢,這是現代商業企業管理必須考慮的首要問題。企業成本管理工作中也應該樹立成本效益觀念,實現由傳統的“節約、節省”觀念向現代效益觀念轉變。與企業管理的這一基本要求相適應,企業成本管理也就應與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直接聯系起來,以一種新的認識觀——成本效益觀念來看待成本及其控制問題。企業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動應以成本效益觀念作為支配思想,從“投入”與“產出”的對比分析來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盡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創造盡可能多的使用價值,為企業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
四、現代企業制度下的成本控制途徑
(一)建立科學機制,合理控制成本
首先,要做到合理控制成本, 用戰略目標指導成本控制目標。方向正確等于成功了一半, 成本控制也一樣。成本控制的目的是為了不斷地降低成本, 獲取更大的利潤。其次,進行企業項目分析。各個部門要以營銷目標為導向, 進行年度工作的項目立項, 列出為實現目標所需要做的各類項目, 同時對項目進行任務分解, 再對時間、成本、性能每個環節進行分析, 對比成本與收益。再次, 進行行業價值鏈分析。行業價值鏈是企業存在于某一行業價值鏈的某個點, 包括與上、下游渠道企業的連接點,如供應商產品的包裝能減少企業的搬運費用、改善價值的縱向聯系, 也可以使企業與其上、下游渠道企業共同降低成本,提高整體競爭優勢。最后,要對競爭對手的價值鏈分析。競爭對手的價值鏈和本企業的價值鏈在行業價值鏈中處于平行位置, 通過對競爭對手價值鏈的分析, 可以測算出競爭對手的成本。然后與之相比較, 就能找出自己與競爭對手在任務活動上的差異, 揚長避短, 爭取成本優勢。
(二)改革成本管理手段,提高成本信息的質量
在推行現代企業制度的企業里,為了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應該改革現行的以手工操作為主的成本管理方法,逐步實現成本管理工作的現代化,即通過計算機處理成本管理的一些信息資料。應結合本企業的實際,在購買商品化軟件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二次開發,研制出適應本企業的高水平的成本管理軟件。
(三)培養一支高素質、能適應現代企業制度下成本管理需要的成本管理隊伍
成本管理工作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工作,對會計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因此,應有步驟地對現有的成本管理人員進行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同時,應建立考核、獎懲制度,以調動成本管理人員的積極性。
(四)改革成本管理機構,加強組織建設
成本管理機構是保證發揮成本管理職能和作用的重要部門。在成本管理工作中,應建立健全相應的機構來組織成本管理工作的具體實施。在企業里,成本管理工作的領導機構由企業的主管領導及各職能部門的負責人組成成本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領導和協調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組織成本管理工作具體實施的職能部門應是企業會計部門,會計部門應設立專門的成本管理工作小組,根據成本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確定的成本管理工作方案及其他相關的規定,具體組織成本管理工作方案的實施、檢查等項工作。成本管理組織機構的建立,為更好的進行成本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礎。
(庾慧陽,1971年生,湖南雙峰人,婁底職業技術學院財貿系講師、會計師。研究方向:企業財務與內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