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方
摘要:隨著當前英語教學的各種形式的涌現,單一的終結性評價已無法滿足新教學形式的需要,終結性評估的特點決定其必定會成為評價體系的一種主趨勢。本文就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的區別做出比較,并分析形成性評價的必要性。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20—0262—02
目前,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穩步推進,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成多元化趨勢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被打破。多媒體網絡大學英語教學、分級教學、自主學習等新的教學模式開始涌現。在這種形勢下,傳統的教學評價手段已經無法滿足新模式的需要,形成性評價手段勢在必行。本文就多媒體網絡環境下的大學英語分級教學中關于形成性評價進行初步的探討和總結。
一、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
評價也作評估是所有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全面、客觀、真實、有效的評價可以反映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效果,并對之加以引導和控制。通過評價,學生可以自我反思,進而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可以更加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教學環節中的問題,改進教學方法。
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中指出:教學評估分過程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兩種。過程性評估包括學生自我評估,學生相互間的評估,教師對學生的評估,教務部門對學生的評估等。各校通過課堂活動和課外活動的記錄、網上自學記錄、學習檔案記錄、訪談和座談等形式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觀察、評估和監督,促進學生有效的學習。這種過程性評估在實行以學生自主學習為特點的多媒體教學中尤為重要。
終結性評估是指期末課程考試和能力水平考試。即使作為一種定量測試手段,這種考試也應以評價學生綜合應用英語的能力為主。但是,這種考試不應以學生所獲得的讀寫譯考試成績來代替或平衡聽說成績,反之亦然。
二、傳統評價模式的弊端
目前,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盡管出現了各種新教學模式,但是在教學評價方面,普遍采用形成性評估30%+ 終結性評估70%的模式。這種模式主要存在兩個問題:
1.終結性評估在這種模式下處于主導地位。教學中過分依賴終結性評價將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方法甚至心態。這種一次或兩次考試定成績的方法會影響學生把最終的考試成績作為自己學習的目標,無法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學生不易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看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無法對自己進行客觀的分析、評價,從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挖掘自己的潛力,培養自己的創造性。部分學生甚至可能因為考試的失利而否定自己,喪失興趣和自信。對學生的心理、人生觀產生影響。
2.形成性評價方式單一。在這種傳統的評價模式中,形成性評價通常依賴于學生的出勤率、課后作業、以及課堂表現。由于形成性評價的薄弱比重以及沒有統一規范的評價原則,因為這種方式仍然無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無法體現公平性和客觀性。有些甚至可能導致學生一味追求平時分值而被動學習,最終完全喪失學習興趣。
三、形成性評價的理論依據
(一)建構主義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學習是學生在一定情景下,借助他人(教師或伙伴) 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形成的一種獨特信息加工和實現主動認知意義建構的過程。(高旭陽,2006)建構主義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才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只是輔助學生的知識意義建構。自主學習的運行機制屬于典型的社會建構主義模式(龔嶸,2006),為建構理論的實踐提供了平臺。
(二)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智能理論(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提出,是一種全新的有關人類智能結構的理論,也是第四代教育評估理論的奠基之一。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類至少存在七種以上的智能,即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音樂智能、身體智能、空間智能、人際關系智能和自我認識智能。
四、形成性評價在網絡自主教學和分級教學中的必要性
鑒于多媒體,網絡,分級教學與形成性評價契合的特點,決定了傳統的終結性評價已無法滿足目前英語界教學手段多樣化的需求。(見表1)。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雖然包含了形成性評價,但是通常都是以出勤率和教師對學生的印象來判定,無法有效而全面的反映學生的綜合表現,實質上仍然是一種終結性評價,無法真正的輔助教學。尤其是在新模式的學習環境下,要求學生在網絡的環境中進行自主學習、獨立學習、合作學習,唯有形成性評價才能客觀的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有一個實時的監控和了解。形成性評價的如下特征也決定了它在網絡自主教學和分級教學中的必要性。
1.形成性評價可以通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監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教師不僅應注意培養學習者學習外語的動機,而且還須在教學中隨時激發學習者已形成的動機。這就有必要利用一定的誘因,使已形成的動機由潛伏狀態轉入活動狀態,使之成為實際上起推動學習作用的內部動因,從而調動起學習積極性,來解決當前的學習任務。”(朱純,2004)對于很多英語學習者而言,興趣并非天生形成,很多人都是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基礎之上,形成某種成就感,從而對英語產生興趣。或者出于完成某個目標的原因督促自己學習。通過形成性評價,記錄學生平時任務的完成情況,學生可以看到平時各個階段的學習進度,及時地進行調整。形成性評價包括如訪談、建立學生檔案、網上BBS等要求教師更多地對學生進行交流、溝通,適時鼓勵指導學生,讓學生有被關注之感,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形成性評價可以提高學生獨立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語言學習也是一個社會過程,需要通過在社會情境中與他人交流而習得(Wertsch,1991)。形成性評價促使學生為了獲得更良好的平時成績,會更多的參與各種學習活動,如話劇表演、小組討論等等。在這種與人交往的學習活動中,增強了與人交往的能力,同時,也可以相互督促,相互促進,取長補短,提高英語水平,增強合作學習意識。不僅如此,形成性評價的監控手段要求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對自己的學習進度和目標制定相應的計劃,獨立自主的完成學習任務,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控制力。形成性評價中的自我評價等也是對獨立學習能力提出的要求。
3.形成性評價有利于教師更了解學生,調整安排自己的教學任務。形成性評價要求教師對學生的表現做出評價,開展學生自評、互評活動。為此,教師通過長期的觀察、訪談以及學生對作業的完成情況,可以更加了解學生,從而因材施教。
參考文獻:
[1]Wertsch J V. Voices of the Mind : A Sociocultural Approach to Mediated Action. [M ]. Oxfor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1.
[2]程小川.大學英語教學評估模式實驗研究.[J].新世紀論叢,2006,(03).
[3]龔嶸.大學英語自主式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角色探微筆[J].外語界,2006,(2).
[4]http://www.edu.cn/20040120/3097997.shtml[EB/oL].
[5]楊祖華.《大學英語》形成性評價實踐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 2006,(23).
[6]高旭陽.基于語料庫和網絡支撐平臺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背景、模式與省思[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 (10).
[7]王燕萍.多媒體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學的評價體系研究.[J].外語界,2006,(1).
[8]蕭好章;王莉梅.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02).
[9]朱純.外語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Multimedia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Ou Yangfa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Studies, 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Hubei,435000)
Abstract: Aa the only means to evaluate the students in English teaching field, summative assessment cannot assess their achievement effectively especially in today's new teaching modes. The paper studi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concepts and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applying formative assessment to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summative assessment; formative assess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