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梅 田桂馨
摘 要:盡管馬特廖什卡的產生才百余年的歷史,但是由于其復雜的制作程序,極高的制作工藝,憨態可愛的形象,因而深受俄羅斯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喜愛。套娃的發展與傳播和俄羅斯歷史、社會文化緊密聯系在一起,在俄羅斯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套娃文化,象征著多子女的母親、家庭的溫馨、愿望的實現以及表達愛情的方式等文化意義。
關鍵詞:馬特廖什卡;歷史;特點
中圖分類號:K5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2589(2009)20-0135-02
到過俄羅斯的人一定不會對俄羅斯的民間工藝品--馬特廖什卡這個名字感到陌生,她是由小到大的一系列空心木娃娃(一般是村姑或農婦造型)組合而成,大的可達尺余,從腰間打開,里面套著稍小的娃娃,再打開,又套一個,有的連續套著10多個或者更多,因此又稱為"套娃"。隨著生產工藝的傳播與發展,如今的套娃最多的可達100多個,大的可達1米,而最小的只有拇指、黃豆大小,個頭依次遞減,容貌和樣子卻如出一轍。
套娃,俄語稱“матрешка”,漢語通常翻譯為“馬特廖什卡”,源于古希臘語“матрена”,是“一家之母”的意思。在革命前的俄國,馬特廖娜(愛稱“馬特廖什卡”)是在除首都以外其他省份使用最廣的一個名字,是典型的俄羅斯農村婦女的名字。
一、套娃的產生和發展
套娃的產生才不過百余年的歷史,關于她的起源有許多不同的版本。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兄妹倆自幼失去了父母,自此他們相依為命,有次妹妹去牧羊,不了被風雪所困,最終也沒能回來,消失在了茫茫風雪中。哥哥對妹妹非常想念,于是就刻了一個木頭娃娃帶在身邊。此后,他每年刻一個稍大一點的套在外面,預示著妹妹又長大了一歲。就這樣,過了很多年以后,哥哥刻了很多這樣連續一個套一個的木頭娃娃。娃娃的樣子很可愛,于是逐漸成為了獨具特色的俄羅斯民間工藝品。
這個傳說只是流傳于民間,沒有可靠的文獻記載,故只是傳說而已,不足為憑。最真實最可靠的說法就是,她的雛形來自復活節的彩蛋。不過她的中間是空心的,其內裝著一個比一個小的彩蛋。
其實在此前的日本也有過類似的玩具,不過日本的玩具留的是白胡須的小老頭的形象,里面套著5個模樣相同的小老頭。相傳俄羅斯畫家謝爾蓋·馬柳京一手拿著俄國的彩蛋,一手拿著日本玩具,他們的樣子有些相似,對這兩種不同國家的玩具,他突然產生了靈感,能否將二者結合起來?于是他請來一位名叫В·茲維茨多奇金的工匠按照自己的設計圖紙來制作;然后他又在工匠制作的基礎上畫上圖案和色彩。于是頭戴花頭巾、身穿俄羅斯民間長袖服飾、懷抱黑公雞的女孩形象便問世了。姆瓦里面還套著7個木娃,一個比一個小,其中最里面的那個木娃是一個在襁褓中的嬰兒。人們見了這個可愛的娃娃之后不禁驚呼“簡直就是一個馬特廖娜”。于是人們便稱呼這個憨態可愛的木娃娃——馬特廖什卡①。
В·茲維茨多奇金出生于距離莫斯科73公里的謝爾基耶夫鎮一個名叫阿布拉木采夫的地方。因此,這個世界上最早的套娃現收藏于謝爾基耶夫市的玩具博物館。因此,謝爾基耶夫市才是套娃真正的故鄉,也是現如今俄羅斯最大的玩具制作中心,在俄羅斯享有“玩具之都”的美譽。
后來套娃在俄羅斯母親河--伏爾加河沿岸的謝苗諾夫、波爾霍夫斯克-邁丹流行,之后傳播到波比茨克、沃龍涅什、巴什基里亞和整個俄羅斯。
套娃在1900年巴黎國際博覽會上首次亮相便獲獎,后來更是多次在布魯塞爾、蒙特利爾、萊比錫、多倫多等地展出并獲獎。
隨著時代的發展,俄羅斯套娃的生產也與時俱進,出現了以前從來沒有過的造型。不僅有女套娃、男套娃,也有好多古代沙皇、各國總統總理、體育娛樂明星、古現代著名藝術家,還有以民間故事、寓言中的人物、小說主人公、可愛的動畫形象等為造型的套娃,某些動植物、著名的風景畫、風俗畫、建筑、名勝古跡也都是套娃生產的絕佳造型。就在奧巴馬總統訪問俄羅斯前夕,梅德韋杰夫總統和奧巴馬總統套娃的造型早已擺上了大大小小的貨架。
二、套娃的生產
套娃的生產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要經過很多道工序,最主要的是選材、加工、染色和風干。
制作套娃最理想的木材是椴木和樺木,質地細膩、不易破裂,且散發著天然的木香。獲取木材最好的季節是初春,此時樹木中含有豐富的汁液;然后砍去樹皮,但不能將樹皮完全剝掉,要留少許以防止木材破裂;再將木材置于空氣中通風。制作的套娃越大,需要通風的時間越長,多則要達20-30年,少則需要2-3年,一般的也需要5-6年,為生產高質量的套娃打好基礎。
然后根據套娃的大小裁料,刻出木胚,再從木胚中間,即從套娃肚臍鋸開,將上下兩部分掏空,最后將兩部分結合在一起,一個套娃就這樣制做完成了。其余的都按照這個方法制作。
接著就是染色。將初具模型的套娃用油漆圖上花紋和色彩,在最外面涂一層亮漆,經過上光,這樣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就問世了。
三、套娃的特點
(一)總體外貌特點
俄羅斯套娃最早的形象主要是農民家庭中慈母的形象--一位健壯豐滿、端莊質樸、慈眉善目、育有眾多兒女的俄羅斯家庭主婦形象,后來發展成為身著傳統民族服飾的農村姑娘或者年輕少婦的造型。無論是家庭主婦還是村姑,她們一般都穿著典型的具有俄羅斯民族特色的“薩臘方”(無袖長衫,由俄語“сарафан”音譯而來),頭圍紅、黃、藍、綠等各種顏色的頭巾。雖然色彩鮮艷,但是絲毫沒有華麗、矯揉造作之感,卻盡顯樸素大方:透著健康的紅紅小臉,似乎給人講述自己故事的一對大大的活靈活現的眼睛,時刻準備著迎送遠方客人的略帶微笑的殷紅小嘴;還有手里拿著籃子、小雞或捧一束鮮花,顯得質樸可愛,神態自然大方,透漏出一位十足的俄羅斯村姑的形象和品質。
當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工藝的改進,套娃的外貌特點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從起初微笑的村姑的形象,發展到面部表情高興的、不高興的、憂郁的、悲傷的、嚴肅的、若有所思的各種各樣的人物、動植物等形象。
(二)套娃的文化蘊意特點
首先套娃是多子女母親的象征。“матрешка”來源于古希臘語“матрена”,本意為"母親"的意思,而一套馬特廖什卡一般為3-24個,大大的肚子,里面套著一個比一個小些的、外貌和表情非常相似的“子女”,它象征著不同年齡的子女,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多子女的、身體健壯的母親。形象的表達了俄羅斯人民對母親的愛戴和尊敬,也顯示了對民族興旺發達、生生不息的美好希望和祝愿②。
在一百多年以前,俄羅斯女人對腰身不怎么講究,所以他們的衣服非常的寬松;而且這個造型是非常俄羅斯人對俄羅斯婦女的傳統觀念,是農民眼中婦女的典范:婦女應當是粗壯的、豐滿的、結實的、健康的、有眾多子女的。
其次,她還是當今俄羅斯年輕男女表達愛情的禮物。雖然有些傳說沒有文獻記載,我們也無從考證,但是人們也相信流傳于民間的美麗傳說,只不過,現如今的寓意發生了變化,不再是哥哥對妹妹的想念的親情,而是男女之間的愛情。在浪漫的季節,給心愛的人送個活潑可愛的馬特廖什卡,不僅有助于增進相互之間的感情,還能增添許多浪漫氣氛。
還有,如果將寫有你愿望的小紙條放入套娃里,那么你的愿望一定會實現。你對套娃的投入的勞動越多,即需要更有更多的質量更高的繪畫,意味著你會實現更多的愿望;而且套娃越大,意味著套娃內部的空間就越大,更意味著家的溫馨和舒適。
套娃還是展現深厚的俄羅斯民族的底蘊、宣傳和推廣俄羅斯文化的載體。
套娃經過18道生產工藝,對技術含量的要求極高,采用傳統的俄羅斯民間工藝制作,色澤鮮艷,形象質樸,憨態可愛,深受人們的喜愛。
套娃是俄羅斯民間工藝品的杰出代表,已儼然成為宣傳和推廣俄羅斯文化的載體,她對世界各地的人們了解套娃,了解俄羅斯民間藝術,了解俄羅斯的歷史文化,增進對俄羅斯的了解很有幫助。
注釋:
①Матрёшке-100!Елена КОЗЛОВА,журнал 《Ваш Досуг》,N46 (187) 16-23,ноября 2000 года.
②О матрёшке. Культура. Искусство. СМИ. www.library.ru.
matreshka of Russian
Du xiaomei1Tian guixin2
(1, Longdong UniversityQingyangGansu730070;2, Baiyin Municipal Party SchoolBaiyinGansu730900)
Abstract: Despite the short history of Matreshka, it draws the special attention of people from both Russia and the world because of its complex production process, demanding quality and its lovely images. With its spread and development, the special culture of Matreshka appeared in Russia. As well, this culture together with Russian historical and social culture symbolizes the mother of many children, the warmth of a family, the completion of wishes and the expression of love, etc.
Key words: matreshka; history; features
(責任編輯/石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