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幸鳴 范建蓓等
摘要:以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過程中的實踐為例,從科學設計頂崗實習時段內容到完善頂崗實習的教學管理,對頂崗實習五方面的督查和四方面的疏導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高職院校;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管理;督導
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頂崗實習等有利于增強學生能力的教學模式;引導建立企業接收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實習的制度,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高等職業院校要保證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時間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
高職院校如何有效推進工學結合、頂崗實習工作的管理與督導,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能力得以強化,成為上手快、有可持續發展潛力、受社會和企業歡迎的高技能人才,是一個很有現實意義的研究課題。本文擬結合我院三年來的工學結合、頂崗實習工作加以闡述。
科學設計頂崗實習的時段和內容
作為工科性高職院校,如何設計好學生頂崗實習的時段和內容,是保證頂崗實習質量的前提。我校在確定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案之前,各專業進行了廣泛的調研,包括企業用人單位的調研和學校畢業生的跟蹤調研。我校的所有工科專業在原來畢業實習階段的畢業頂崗實習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學期,稱“工學結合學期”。一般在四五學期之間,結合暑假的5~8月或者6~9月的時段較好。因為學生經過近兩年的校內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部分專業已進行過相應的職業技能證書的考試),加上大一暑期的專業認識性社會實踐,已有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實踐能力。因此,學生帶著實訓項目到相應企業進行企業實踐和頂崗實習。如模具專業的學生,在頂崗實習的同時學會模具總體結構方案、加工實施方案的初步設計。學生在經過這個時段的頂崗實習后,大三的第一學期再在學校進行專業課程的深入學習和校內生產實習環節的強化訓練。到畢業學期,學生以就業為目標,進行畢業頂崗實習。如模具專業的學生在校內外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在相應的企業共同完成手繪模具總圖和零件草圖,利用軟件完成規范的二維繪圖、三維造型及文稿資料編寫,并在實際中完善設計和工藝,制作實際產品。因此,就保證了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時間在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
完善頂崗實習的教學管理
根據教學管理規范,首先把新增的頂崗實習工學結合學期列入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因而有了教學執行的依據。同時,為了加強對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管理,學院成立了產學合作辦公室,負責進行校企合作、開拓校外實訓基地、按地區建立工學結合站等,使學生校外頂崗實習的崗位有了保證。產學合作辦公室制訂了一系列的工學結合學期的教學管理文件與管理細則。管理文件有:工學結合教育工作條例(含八大內容:領導與機構、職責與任務、組織與安排、學生與管理、聯絡與協調、檢查與考核、經費與使用、總結與交流)、產學合作基地管理辦法等;管理細則有:下廠實習聯系表(學生填)、工學結合實習檢查任務書、工學結合學生工作鑒定(教師填)、工學結合學生工作鑒定(企業指導教師填)、工學結合學生用小冊子等,對工學結合學期的頂崗實習具有指導意義;各系、各專業還根據專業實訓內容制定出一些指導性的題目。
我院從2006年開始在兩個省重點專業數控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2004級的97名學生中進行試點,進行工學結合學期的頂崗實習。2007年推廣到2005級的20個班962名學生、2008年推廣到2006級的29個班1420名學生,在工學結合學期進行頂崗實習。三年來,通過不斷完善頂崗實習的教學管理,保證了工學結合學期頂崗實習的有序進行。
加強頂崗實習的督查與疏導
有了頂崗實習的管理制度,要達到頂崗實習的目的,還需加強督查。我院工學結合學期的頂崗實習,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集中式的頂崗實習,一種是分散型的頂崗實習。
集中式的頂崗實習主要是依靠與學院有長期合作關系的較大規模的校外實訓基地,一個班的學生由學院整體推薦到工作崗位類似的一個或幾個校外實習基地頂崗實習。這類集中式的頂崗實習一般已形成較好的機制,實訓基地的指導教師根據學校的工學結合頂崗實習協議和實習指導小冊子及工學結合學生工作鑒定等內容,較好地指導學生進行專業對口的頂崗實習,學院相應的指導教師也在企業進行跟班指導。因此,集中式的頂崗實習的質量是比較高的。如數控0531班的學生到浙江海天機床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有限公司精密機械分公司,電子0511班的學生到浙江桐鄉金緯電子有限公司,機制0411班的學生到杭州叉車有限公司,模具0511班的學生到浙江紅旗機械廠、浙江新華機械廠等企業頂崗實習,學生分別在數控安裝或加工、電子裝配和調試、機械加工、模具制作等崗位進行頂崗實習,取得了學生滿意、企業滿意的雙贏效果。因此,對集中式的專業頂崗實習,只要在實習前制定好實習方案,基本上屬于免督查型的。
但是由于浙江省經濟發展的特點是中小企業、個體企業多,學生的頂崗實習不可能都是集中式的,反而多是到中小企業、個體企業中,但這些企業對學生的頂崗實習的需求小。因此,這些學生的頂崗實習是分散型的,常常一個企業只有幾個學生,有的甚至只有一個學生。因而這類分散型的頂崗實習是我們督查的重點。
督查內容之一:各系工學結合學期頂崗實習的準備工作情況。檢查各系是否召開了頂崗實習動員會,各班的指導教師是否到位,學生的相應工學結合指導資料是否全部領齊,學生對頂崗實習的要求是否明確等。
督查內容之二:學生是否在規定的期限內到頂崗實習的企業。分散型的頂崗實習,主要是學生自己或通過家人找到在學校所在地或家鄉的相關企業。這首先由班級所在系的教師分片負責聯絡,然后由系里匯總,再報學院產學辦備案。由產學辦和教育教學督導室進行抽查。
督查內容之三:各班學生的頂崗實習崗位是否專業基本對口。工學結合學期的頂崗實習是大二課程基本結束時進行的,因此,學生的專業理論和實踐能力都有一定的基礎。此時的頂崗實習是學校階段專業學習的校外延伸,學生的頂崗實習崗位要與專業有一定的關聯度,如發現與專業完全無關的崗位,動員學生再另找實習單位。
督查內容之四:學生是否堅持在相應的頂崗實習崗位工作。因工學結合學期一般都含有一個暑假,學生能否在炎炎夏日堅持實習,而不是通過熟人蓋一個企業章了事。這也是督查的內容。因此,產學辦、各系和教育教學督導室聯合組織督查組,兵分多路,分地域到學生頂崗實習的企業進行督查。不僅督查學生的頂崗實習是否到位,還要督查學校的指導教師是否較好地與學生保持聯系,是否進行指導。督查組中還包括基礎部、外語部的教師,他們中有些是班主任,有些是年輕的教師,讓他們參與督查,也是要他們對學院各專業對應的專業崗位有所了解,以后上基礎課時能更好地聯系我校的機電特色。
今年暑期,產學辦和教育教學督導室去浙江紹興地區分別檢查了相關學生的在崗情況,如諸暨安邦服裝有限公司(會計專業,會計事務頂崗實習)、上海申發集團諸暨分公司(機制專業,鏜床加工頂崗實習)、廣州本田汽車有限公司諸暨分公司(汽車電子技術專業,售后服務頂崗實習)、廣州本田汽車有限公司諸暨分公司(汽車電子技術專業,維修頂崗實習)、湄池鄭應村機械廠(機制專業,數控加工頂崗實習)。學生都是親戚朋友介紹或自己前往應聘的,他們對自己進行的頂崗實習很滿意,企業師傅對我校學生吃苦耐勞、肯學上進的精神大加贊賞。學生分散頂崗實習的確讓他們有很大的收獲。另外,學生頂崗實習報酬最高的達1000元/月。
督查內容之五:學生完成工學結合學期后是否完成了所有的周記和總結,各系組織學生匯報是否很好地進行,所有的工學結合資料是否全部完成和備案。教務處與教育教學督導室將組織人員對已完成的工學結合頂崗實習整套資料進行抽查。
在做好以上所述的五方面督查外,還加強了疏導,做好學生頂崗實習各方面的疏導工作。
疏導工作之一:幫助學生理解學院設置工學結合學期,讓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的目的。學院產學辦、招生辦在學生找不到合適企業時,主動與各地區的產學工作站聯系,使學生在產學工作站的幫助下進入與其所學專業相同或相近的崗位進行頂崗實習。
疏導工作之二:對學生在頂崗實習中碰到困難的,及時與企業溝通協調。如學生在某合資企業所從事的崗位與專業技能有一定差距,企業是我校的緊密合作校外基地,由產學辦出面與企業交涉,與企業溝通,使學生獲得較為滿意的項崗實習內容。
疏導工作之三:不同系的學生在同一區域實習,在校內指導教師教學工作十分繁忙的情況下,為有利于校內教師對頂崗實習學生的聯絡與指導,產學辦根據各系上報的學生實習區域的單位和崗位,協調專業相近系的教師對同一區域的學生進行聯絡,保證學生得到校內專業教師的指導。
疏導工作之四:在探訪工學結合學期頂崗實習學生的訪談會中,了解到學生對有些專業課程沒有開設影響到實習效果等意見,及時反饋給系部,相關系部及時派專業教師進行聯絡和相關指導。有必要的還對下一年的教學計劃進行調整。
通過三屆學生工學結合學期頂崗實習工作的教學管理和督導的實踐,學生、家長、企業對學校組織的此類頂崗實習較為滿意,學生不僅提高了專業實踐技能,而且對浙江企業敢為人先、勇于創業的浙江精神有更多的了解,回校后更有了明確的學習目的,教師也感到學生對專業學習更珍惜。從已畢業的兩屆學生來看,不少學生后來再次到頂崗實習的企業進行畢業實習,也有的學生選擇在該企業就業。因此,我校的工學結合學期頂崗實習,達到了使大多數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能力得以強化,成為上手快、有可持續發展潛力、受社會和企業歡迎的高技能人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解放.“產學研結合”與“工學結合”解讀[J].中國高等教育,2006,(12).
[2]譚輝平,等.做實高職頂崗實習 有效推進工學結合[J].中國高教研究,2008,(1).
[3]萬平.提高高職頂崗實習質量的策略[J].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5).
作者簡介:
胡幸鳴(1956—),女,浙江杭州人,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教育教學督導室主任,教授,主要從事高職教育管理和電機控制研究。
范建蓓(1963—),女,浙江蘭溪人,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模具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從事模具設計與制造的教學與研究。
金文兵(1966—),男,浙江臺州人,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系主任,教授,主要從事電氣自動化教學與研究。
陳云祥(1964—),男,浙江衢州人,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教育產學合作辦主任,副教授,主要從事金屬熱處理和高職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