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潔
[摘要]目前,大多數建筑類高職院校都配有會計模擬實訓室,或采取校企聯合的形式給學生提供會計實驗、實習需要,但具體實踐教學效益如何,情況卻大不相同,有的甚至流于形式。各學校都在根據自己的實際狀況研究會計實踐教學的有效性。從會計實踐教學的有效性對學生能力培養的作用出發,闡述在現有的實踐教學環境下,如何讓其發揮最好的效益。
[關鍵詞]高職會計課 實踐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920175-01
關于“有效教學”問題的研究源于20世紀初的教學科學運動,“有效”是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會計實踐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會計實踐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會計實踐教學有無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完成會計實踐教學內容或教的認真不認真或學校是否配有先進的會計模擬實訓室,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得好不好。
作為一個從事建筑類會計課程教學工作的教師,對于建筑類會計實踐教學有效性這一塊,一直是我不斷思考的問題,多年來,對如何提高會計實踐教學的有效性總結如下:
一、優化建筑類高職會計課實踐教學內容,使其有效為學生服務
(一)合理設置會計實踐教學內容,適度增加實踐教學的課時量,突出實踐能力。要培養出具有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高級應用型建筑類會計人才,其核心問題就是要設計出具有建筑類高職特點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針對建筑類高職教育的特點,結合社會對建筑類高職會計人才的需求情況,在實踐教學內容的設置上,應適度增加實踐教學的課時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其畢業后能“零距離”上崗,在模擬的會計工作情景中,學生能掌握與財會密切的財稅、金融、市場和公司經營等相關知識;提高傳遞和接受信息的能力;與他人一起共事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處理和解決新型經濟業務的能力。
(二)精選會計實踐教學內容,使用建筑企業實際業務作為實踐教學內容。會計實踐教學內容最好是施工企業的實際業務,當然前提是做好工作,人家愿意并且不影響該企業的商業機密問題。企業最好是本地的施工企業,學生也知道或了解的。這樣可以增加實訓實習的真實感。學生在實際的業務中了解和掌握將來工作的具體情況。企業的聯系可以由有關系的教師聯系,也可以由學校出面聯系。
(三)提高會計教師的實踐技能,重點培養“雙師型”教師。1.適度引進外聘教師進行教學。學校可以向施工企業聘請會計師擔任授課教師,讓他們既到學校從事會計教學工作,又對校內教師進行培訓,彌補在校會計教師實踐知識的不足。2.采取定期培訓的方式,提高建筑類會計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操作技能。對未經過實踐鍛煉、動手操作能力差的教師,定期到施工企業去鍛煉,提高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3.創造條件讓建筑類會計教師平時經常到施工一線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比如,教師可以自己或由學校來聯系一剛開工項目,跟隨項目進行實習,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掌握施工企業業務的處理方法,提高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避免紙上談兵。
(四)切實加強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保證學生有較多的實踐機會。有條件的話,學校可以加大實踐教學經費投入,建立能全方位模擬日后工作流程、工作環境、職能崗位的會計模擬實訓室。同時拓寬建立校外實踐基地的思路,以本市成功施工企業的會計工作為目標,走校企合作辦學的道路。這樣,學生畢業后進入施工企業,面對業務不陌生,能直接上崗,同時也減少了企業的培訓費,少走彎路。
二、實施有效的會計實踐教學策略
有效的會計實踐教學策略應該是從教師“教”和學生“學”兩個方面努力,在教學中,筆者提出運用“五環教學法”:
(一)創境激趣環節。通過畫面、視頻、范例等手段創設相關會計工作情景,既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為了創設會計意境。施工企業會計是建筑經濟管理專業重要的專業課,基本概念多、意義抽象,因此如何減少其抽象性,還原其實踐性,滿足學生對會計實踐知識的渴求是教學設計的關鍵之一。在教學實施之初,我們首先帶領學生參觀學院會計模擬實訓室,感受各種會計資料和參觀會計工作流程,現場對會計工作流程進行分析,回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在教學實施工程中,我們還緊密結合理論教學內容,運用多媒體課件進一步創設會計工作情景,聯系會計工作實際,盡量讓學生可見、可聞、可觸,及時解決了學生在理論和會計實際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變“逼”為引、變苦學為樂學、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興趣神經一旦被觸發,他們自然會在逼真的情境中主動去學習。如:在“銀行結算方式”一章中,應用課件制作各種銀行結算方式,讓學生身臨其境,并模擬練習,效果十分明顯。在“會計報表編制”一章,聯系企業實際,借助教具講解報表上每一個項目的計算方法及理由,既掌握了計算方法,同時又了解了專業知識。
(二)啟發入理環節。如果說第一個環節側重于引人入勝的話,現在則是帶領學生的思路真正開始學習知識的道理。在“借貸記帳法”一章中,講解借貸記帳法的歷史淵源,啟發學生關注“借”、“貸”的異同。舉生活實例,自設科目,形象逼真,學生還愛學。
在“庫存現金的管理與核算”一章,以多媒體手段師生一起從現金的收入和支出的實例中體會“現金”管理的魅力,然后再學習有關的概念,學得入情入理,入木三分。
(三)探求規律環節。作為會計教師,要想使學生的創造力得以充分的發揮,就要在教學思路上表現為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式進行思考,使學生并不因為找到一個正確答案而滿足,而是一問多答或一答多問。例如一筆經濟業務發生后,到底走哪一個會計科目更加合理,通常有不同的方法和解釋,如何合理地運用會計政策,在不違背會計法的情況下,使單位獲得的利益又最大。要經過多次思考,探求經濟業務的固有規律,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技巧。
(四)實際應用環節。會計是從實踐中來,具有完整的理論系統。而學習會計的目的全在于應用。我們結合本城市內建筑工地的實例有針對性地教學:我們設計了一施工企業經濟業務的實例,組織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習知識,并進一步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教學實踐證明,實際應用環節是高職學院培養應用性會計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五)系統歸納環節。俗話說:編框編簍全在收口。若能夠在認識事物個性的基礎上認識事物的共性,在把握普遍規律的同時,關注某事物區別他事物的差別,系統歸納事物的發展變化規律,不僅有利于今日的學習,更有利于未來的發展。會計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學科,它的理論永遠滯后于實際。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需要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在實際工作當中不斷總結歸納,以應對不斷出現的新的經濟業務。
參考文獻:
[1]《五環教學法》.
[2]《論高職財務會計實踐教學》.
[3]《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綜述.
作者簡介:
丁潔(1973-),遼寧大石橋人,經濟學學士學位,遼寧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