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娜
摘要本文主要從學生和學校兩個方面分析了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各種因素以及應對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難 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5-235-01
近年來,我國人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尤其是金融危機的影響使得待就業人數成倍增加。大學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就業問題成為當前大學畢業生面臨最大難題。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大學畢業生方面
(一)自身定位不準確,期望過高
不少學生對就業過于理想化,期望過高,與社會實際形成較大反差,結果高不成低不就,錯失了很多機會。部分學生擇業時一味追求較發達地區和收入高、福利好、工作穩定的單位,選擇就業區域時,過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熱點地區,使這些地區的就業壓力明顯增加。人為造成人才資源不均衡,同時也加劇了就業市場的供需矛盾。
(二)缺乏足夠的就業競爭力
目前,部分大學生就業困難是因為自身的就業競爭力不強所致。有的畢業生學習成績差,專業技能薄弱,不具備英語、計算機等應用能力,必然不受用人單位歡迎;有的畢業生缺乏求職技能和職場經驗,求職時表現不夠自信,表現不出自己的實力,雖然各方面條件不錯,仍不免屢屢失利;有些學生心理素質較差,依賴性強,意志脆弱,不能直面就業競爭和就業壓力;有的學生性格內向、語言表達能力差,缺乏有效的人際交往技能,在求職面試、適應企業人際關系、團隊協作等方面都面臨困難。
(三)缺乏誠信意識
由于求職時具有一定的職業資格證書、獲獎證書、文憑、履歷能為找工作帶來方便,致使一些學生通過投機取巧或造假來騙取企業的信任,對大學畢業生整體形象造成一定的損害。
(四)求職渠道把握不準
不少大學生通過參加各種人才交流會“廣泛撒網”的方法,或希望通過熟人“托關系”、“找門路”以捧上“金飯碗”,不善于“推銷”自己,沒有針對自己的切實優勢,通過重點了解用人單位實際需求情況,提高就業率。
二、學校方面
(一)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脫節
一些大學的專業及課程設置有較大盲目性,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造成供給嚴重大于需求。也有一些學校仍然沿襲傳統的教學方式,培養出來的學生高分低能。不少學校專業劃分過細,不能跟上市場變化的步伐。
(二)重理論輕實踐
一些高職、高專教育專業缺乏特色,培養出來的學生理論功底不系統,應有的動手能力也不強。也有一些高校在執行實踐教學時,表現在理論層面的制度較為完善,實施層面的實際操作很不嚴謹。比如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明顯增加了實踐課程,但是較多實踐課程是虛沒的。而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實際操作能力、適應工作環境變化的能力卻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三、就業對策
(一)學生層面
1.應積極轉變就業觀念
首先,應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觀念。
求職擇業不能追求一步到位,如果計較眼前的職業崗位是否理想,會失去許多起步的機會,可以在先就業過程中積累工作經驗,使自我價值得到較大的提升,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礎。
其次,樹立到基層單位、到生產第一線建功立業的觀念。
結合目前的就業形勢,到西部地區、到基層、到農村、到中小企業就業,應是今后一個時期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是解決畢業生就業矛盾的根本措施。再次樹立自主創業、不斷創新的觀念
目前,畢業生越來越多,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因此,鼓勵畢業生進行自主創業,不僅可以增加畢業生就業機會,以知識回報社會,更是為大學生提供實踐舞臺,增加鍛煉機會,通過創業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
2.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就業競爭力
當代大學生不僅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合理的知識結構,還要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和創新精神,更要注重能力的培養。比如處理信息的能力、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系統看待事物的能力、處理好人與資源的能力、運用技術的能力等。利用假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
(二)高校層面
1.轉變辦學理念積極進行教育改革
首先高校必須以市場為導向,調整專業結構與課程設置,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
其次,加快實驗、實踐基地建設
在實踐基地建設上要積極營造真實的實踐環境。最好能夠結合行業或企業的實例,實施案例教學、項目教學。充分展現創新意識,讓學生在設施良好、環境真實的基地中接受實踐教育,并通過真實情景的摸似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職業能力;建設具有較高水平的產學研一體化校內實踐基地和相對穩定的校外實踐基地。
再次,改革實踐教學的教育模式
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減少課堂理論課的教授時數,增加接近實戰的各種模擬訓練,增加專業實習和課程實習;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走出去,參與社會實踐等;把企業請進來,讓企業具有豐富開發經驗的專家參與學校教學計劃的制定、技術應用能力考核內容的確定、能力考核和鑒定方式中。
2.建立完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
高校要盡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導和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體系。建立以服務為主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機構,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提供信息服務,咨詢服務,指導服務,為大學生確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擇業觀,掌握競爭技巧,積極參與人才市場的競爭創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張建華.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分析與解決途徑.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2).
[2]劉柯,韓毅宏. 當前大學生成功就業的可行性分析嘰.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