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書
為了培養高素質的學生人才,必須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那么怎樣提高物理課堂效率呢?經過多年的反復實踐,下面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認真備課,寫好教學案
物理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的學科,學習物理,要培養學生注重觀察周圍事物與物理學的聯系,并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俗話說:“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得有一缸水”,而且是缸“活”水。這說明教師只有博學,才能在知識的海洋里優化設計教學案,才能更好地駕馭物理教學課堂。同時要做到課前備課與課后備課相結合,課后備課是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實踐對教學過程的組織和教學方法的設計進行再充實的過程,是在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的基礎上的一種更加完善,通過課前備課——課堂實踐——課后反思——課后備課這幾個環節,可以不斷充實、完善教學案,為上好一節課打下良好的基礎,并使之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模式。
二、精心導課,激發興趣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系一節課成敗的關鍵。經過多年的實踐總結出以下幾種方式:
(一)復習提問式:此方式不僅可以復習鞏固舊知識,而且還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這是教師常用的導入方式。比如:在講“液體壓強”前,先提出以下幾個問題:(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體產生的壓力與重力有什么關系?(2)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體為什么對桌面產生了壓強?(3)壓強大小的計算公式?(4)由公式可以看出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復習以上舊知識的基礎上產生了新問題:(1)液體也受重力,對容器有沒有壓強?如果有,方向朝哪兒?(2)與哪些因素有關?如何計算?(3)液體壓強與固體壓強有何不同?這樣使新舊知識自然地聯系起來,引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二)實驗、演示導入法: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它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若能通過演示或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引出問題可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講“杠桿”一節前是這樣導入的:讓班內力氣最大的一名男生和力氣最小的一名女生分別捏粉筆頭,讓男生空手捏粉筆頭,結果沒有捏碎;接著讓女生使用鉗子夾粉筆頭,結果粉筆頭被捏碎。然后提出問題:女生的力氣比男生小為什么反而把粉筆頭捏碎呢?原來使用了鉗子——一種杠桿工具,下面來學習杠桿,這樣既能引起學生注意,又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除上述方式外,還可通過故事、典故、笑話導入;還可利用物理學的發展史導入等等。
總之,只有課導入的好,才能吸引學生,引起學生的注意。
三、課堂創新,激發思維
教師在導課的過程中,要注意創新課堂,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總結起來有以下幾種方式:
1.發現式:比如我在講“力與運動”時,第一次實驗,手推木塊向前運動一段距離,撤去外力,木塊停止運動;此時學生認為物體離開了力確實不能運動。而第二次實驗,我用橡皮球來做,用手推橡皮球,橡皮球向前運動,撤去外力,橡皮球仍然向前運動了一段距離,此時學生開始懷疑自己的想法,提出關鍵問題:球為什么會停下來?如何增加向前運動的距離?在分析討論的基礎上自然引出斜面實驗,整個實驗現象由學生發現,實驗設計、實驗過程由學生自己進行,實驗規律學生得出:印象更深,效果更好。
2.問題式:如在“大氣壓強”一節中,托里拆利實驗,我采用的是多媒體課件,同時我向學生提出了如下問題:(1)移開手指后發生了什么現象?(2)水銀柱為什么下降一段距離后,不再下降?是什么支持著它?(3)水銀柱的上方是什么?(4)玻璃管稍微傾斜一些,水銀柱的長度變不變?水銀柱的豎直高度變不變?對測量結果有無影響?等通過這些問題,使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活”了起來,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同學們積極地討論、回答,效果也好,效率也高。
作者單位:河北省平山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