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慧清
主體教育思想是現代教育理論的核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老師要引導他們在學習的全過程中,能動、創造性地認識世界;而且是自我發展的主體,具有主體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學的根本任務是教會學生怎樣學習。近年來,學法的研究已越來越成為教育界普遍關注的一個主題。教法與學法的融合,教法服務于學法,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參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教育理念。
一、對學生主體參與數學課堂教學的基本理解
從教學的實際操作來看,就是教師要喚醒、激發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始終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積極主動地全員參與、全程參與課堂教學,內化教材中的知識。而讓學生主體參與的關鍵是師生情感交流的溝通和交融,是實現學生主體性發展的重要保證。
從教育學思想來看,現代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進行創造性勞動的過程。這里既不排斥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肯定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更要把握好主體與創新的關系:參與是創新的前提,沒有創新也就無從展現主體。現代創造學理論告訴我們,人人都有創新的潛能,只有主體參與和創新的整合,才能充分展現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現代人自主、自創、自律的人格精神。
從教學目標來看,數學教學不應是“結果”的教學,而應是“過程”的教學,在學生參與過程中,教師應力求充分暴露學生思維過程,根據反饋的信息,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教師還必須研究影響課堂教學中師生狀態的多種因素,正確把握好學生參與的“度”,具體來說,就是要求教師不斷調適知識獲取過程、結論的探索過程、問題的深化過程,才能教會學生科學地思維,并引導學生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
從教學內容途徑來看,除了啟發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的體驗和把握,還應引導學生充分注意對數學的宏觀把握,包括收集信息、處理數據、分析原因、作出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包括培養學生解決基本問題能力,自覺構建知識體系,使學生不僅見到樹木,而且能把握森林。學生只有明確自己面臨的基本問題,才能算作具有較高“主體意識”。在培養學生不斷小結、建構知識體系的同時,引導他們不斷進行學習方法小結,學生有自覺改進學習方法的意識,也是培養學生具有較高主體意識的一個方面。
二、學生主體參與數學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途徑和方法
學生主體參與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是指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和諧情境下,依據教學的一般規律,對教與學的程序以及途徑、方法進行有效地操作,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一種操作系統。
1.創設情境,召喚學生主體參與。學生的參與有自發的,但不完全是自發的,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營造一種情境,給學生主體參與搭建舞臺,給學生提供創新氛圍,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召喚學生主動地、樂意地學習。(1)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求知欲:尋找學生生活中的感興趣話題,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將學生引入教學的情境中。(2)“師、生”角色互換:凡是對某一知識接受較快或某一方面能力較強的學生經老師適當點撥后,我盡可能讓他們大膽地走上講臺,當一回“老師”。因為學生自己對問題的看法、解題的思路往往更切合學生實際,往往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學們輪流上講臺講解,深受同學們歡迎。(3)有計劃地組織小組討論:討論的時機可在得出規律性結論之前,可在理解知識的關鍵之處,可在教材出現難點、學生理解受阻之時,也可在某一個問題可能有多種答案或有多種解題思路之時等。有一次我在一道二次函數的開放題上,要求學生自編題目,補上所缺的條件。四人一組,讓同學們充分發表意見,相互分析討論,老師則參與與同學一起討論,關鍵之處加以點撥,氣氛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甚至各小組之間也相互進行交流、比較。短短的40分鐘,學生共自編習題7道,第二課時我組織各小組組長到講臺前交流。老師根據同學們
交流的結果,最后歸納出求二次函數解析式的三種形式。(4)聯系實際,面向現實生活:我們在研究教材的時候,應當尋找數學知識在客觀世界中的實際背景材料。由這些材料所提供問題容易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自覺要求學習的愿望,利用同學親眼目睹的內容的教學,讓學生卷入更多的日常生活中,引導學生參與豐富的教學內容的活動,才能逐步形成學生的數學意識。
2.注重過程,提高學生主體參與的質量。課堂教學的活動集中體現在學生主體和知識建構上,這個構建過程的最高層次是師生互動的思維探索過程,尤其是學生自身的思維探索活動,所以無論是概念的形成、規律的總結、習題的解答,都應該充分重視和展示思維過程,同時也為知識的再創造打下基礎。學生思維的展現有一個過程,針對這一過程的每個側面,進行適當的教學。(1)注重概念形成過程。在概念及其定義形成或發生之前,往往存在著生動活潑的思維過程,而這個過程恰恰是培養學生探索能力的好契機。因此概念教學應恰當展示其形成過程,讓學生積極參與下定義的過程。(2)注重問題解決過程。展示問題思維過程,不但能為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創造條件,而且能夠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求根公式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公式。推導中引導學生思考,以學生為主。在這樣的處理過程中,抓住了問題的關鍵,選準了突破口,從而達到指導學生看書,指導學生學習的目的。(3)注重規律的總結過程數學定理、公式等都屬于數學規律的范疇,如果老師引導得法,組織學生主體參與探索,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總結,對數學知識宏觀把握,組織相互研討、補充、完善,規律的推導過程往往是培養學生探索思維能力的極好途徑。例課題《圓與圓的位置關系》一課,通過探求、設疑、鞏固、提高幾個環節的教學,在充分調動學生主體參與的基礎上,啟發學生總結出判斷圓與圓的位置關系的步驟。使學生與教師達到心理共鳴、思維共識,主動地與教師一起成為知識探求者。
總之,數學課堂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的著力點,都應放在教會學生學習、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動口、動手、動腦,讓學生充分“活動”起來,想方設法去喚起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并努力為學生創造參與的條件,從而使他們的推理能力、解決問題和應用數學能力得到充分發展。在貫徹新課程改革精神的過程中,轉變學習方式是落實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轉變那種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造性得到發展,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
作者單位:山西省長治市郊區王莊礦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