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利
目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各省實驗區逐步推進,新課程提出新的教學理念,力圖改變傳統教育中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帶來了師生交往方式的變化。參與課程改革的教師將在新課程中實現自身的發展,與新課程一起成長。身為小學的美術教師,面臨著正在變化的教育環境,有必要對自己的心理和行為做出調整,首先從思想認識上走進美術新課程。下面根據自己的實踐體會,談談對美術教材的認識以及對小學美術教學的新思考。
美術教材以學習活動方式劃分美術學習領域,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的熱愛及責任感,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教材強調了學生情感、直覺的參與,并與學生的興趣直接發生聯系。教材中許多選編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兒童的情趣密不可分。教材所展示的大量圖片世界,大部分是學生身邊的景色、情景和故事。他們發現,美術就在日常生活中,美術就在自己身旁。這種情境的激發與參與,是學好美術的最寶貴因素。學生幾乎無需教師多講,就很想試一試。這種強烈的愿望,引導著學生愉快地參與美術活動。另外,教材中,許多畫題也別出心裁。如《分蛋糕》《乘上列車去畫畫》《淅瀝的小雨》《媽媽的生日》等等,畫題中情感成分很濃,更有利于學生情感的激發。
綜觀一年級教材,雖然內容分為繪畫、工藝和欣賞三個板塊,但許多美術課題和圖片內容涉及的方面已經大大擴展了。如《大家都來做》一課,課堂教學可以不在教室里進行,可以到大自然中去,教學的要求不搞“一刀切”,不統一要求。學生可以用彩筆表現,可以用橡皮泥表現,也可用彩紙剪貼。形式靈活多樣,教學要求富有彈性,這也是教材開放性的體現。
教材的許多具體教學內容,既有傳統的藝術展開,又有新時代內容,如《電腦美術》一課中,把電腦和美術綜合運用了起來。這些都是時代賦予美術教育的新內容,也是教材具有時代性、前瞻性的具體體現。同時,教材在練習材料的選擇上,也注重了現代生活中各種材料在美術教育教學中的運用,鼓勵學生嘗試運用各種工具和材料,巧妙利用各種不同材料的質地和機理,進行美術活動。
另外,教材還編寫了一些抽象美術的學習內容,如《看一看 摸一摸》一課中,讓學生用點、線、面,來畫自己的感覺,這也是教材具有時代性的一個體現。
在教材的編寫上,在每一課的教學要求中都對情意、認知、操作領域的教學要求給以具體明確的說明,學生在進行美術活動時可以對照這些要求認真學習,及時發現學習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具有一定的實效性。在每一課的作業上也有相對應的要求,以利于教師及時給予準確的評價。
同時,教材中還設置學習信息反饋欄,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感想和愿望,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并及時給予有效的幫助,同時,也便于教師調整教學方式、方法甚至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山丹縣馬場四場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