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頌
作為初學繪畫的美術考生,往往對色彩的練習沒有底,不知道如何去作畫,甚至有些個別老師也不知道色彩如何去教,只知道一味地讓學生去臨摹范畫。我想這不可取的,也不符合考生自身的發展。本人學習繪畫也有數年,根據這幾年的學習與思考,對色彩基礎訓練也有些認識與觀點。想和大家一起探討色彩基礎訓練的方法,希望對考生的學習有所幫助。
根據藝術教學中學生的心理學問題得知:人的視覺感知能力對于繪畫學習最為重要,藝術形象或作品創造,沒有一定想象力,是不可能完成的。這就需要大家在作畫過程中,多留一些空間給自己,觀察和分析它們的形狀、結構和色調等,想想該怎樣畫、如何畫的問題。
大家在學習臨摹色彩范畫的過程中,我想作為美術初學者,都應該值得提倡的,臨摹原稿色彩的優點,取長補短,為自己實際作畫提供一定的指導作用。然而需要糾正的誤區是,在我們水平還有待提高的學習階段,我們不要太拘泥于范畫的一些客觀東西,要知道范畫作者也是一蹴而就的感覺。我們臨摹范畫就沒有必要也去那樣模仿,而應該從整體的角度把握色彩關系。至于一個實體像不像,我們沒有必要那么講究。如果那樣,也就失去了臨摹的意義。因為我們現在正處于初級的學習階段,對于“全因素”的色彩,還沒有能力去理解吸收各種造型藝術作品的藝術特征。一些作畫者往往存在一個平面的概念,以為實物的顏色是何顏色,就在畫面中也表現出色彩,往往畫面平面,沒有形體感。這也是初學者普遍易犯的錯誤,也體現了作畫者沒有很好地把素描關系運用到色彩中,這就需要素描關系與色彩的有機結合。
找自身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有必要重申一些極為重要的色彩理論。首先,我們要理解色彩是由光而產生的,光的照射讓有顏色的物體反射出不同的色彩,同時也正是光的作用,人的視覺對色彩有了感受。由此我們可以引申出:不同的物體表面質感不同,在光的作用下反射出的色彩必然不同;因為人的視覺感受能力不同,對色彩感覺也存在差異,進而,人的視覺心理對色彩就存在著不同認識與選擇。物體呈現出的色彩有三部分組成,首先,是物體本身的固有色,是指在日光照射下物體反射出的顏色。其次,是光源色,它是光源本身的色彩傾向,不同光源照射在同一物體上會產生不同的色彩變化。第三,是環境色,是指物體所處環境的色彩,它是由環境色光的影響而產生的,物體在不同的環境色影響下,會產生不同的色彩變化。
其次,我們要認識色彩的基本屬性,所謂色彩“三要素”即:色相、明度、純度。它是決定畫面色彩的主要原因。我們平時看到的色彩世界,正是由于這三要素的變化與組合,形成了五彩斑斕的景象。人們對色彩的不同感受與認識正是基于對這三要素的不同認識。
第三,對色彩混合的認識。不同色彩經混合后,得出新的色彩,這是非常淺顯的常識,我們無需讓學生死記色彩混合后 的規律,但對三原色的不同混合所獲得的色彩以及色彩混合后大體色彩傾向要讓學生理解。
第四,色彩的對比與調和。色彩組合所產生的美感,離不開色彩的對比與調和。我們要注意培養自身的直覺敏感。然而,始終以色彩原理為基礎的。
色彩的臨摹、寫生以及默畫有機地結合對于迅速提高自身的作畫與理解能力有明顯作用。寫生畫的掌握,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有意注意等有很好的作用。命題畫(默畫)對學生的想象力、創造性思維能力等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然而以上的能力最終要由臨摹為基礎。因為對于初學者來說,感知、觀察、想象等方面的心理過程都離寫生、命題畫存在一定距離。這就要求大家把色彩的臨摹、寫生與默畫結合起來。在臨摹階段,作畫者應該有一定的記憶與思考,看范畫如何表現光及環境對物的色彩產生的影響。
當然在任何繪畫中,都需要一定的意志力,色彩基礎訓練也不例外。克服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才能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作者單位:河北省灤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