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濤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主要是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只有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使他“樂學——愛學——會學”。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也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根本保證。那么怎樣才能激發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呢?下面我談談我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積極創設情境,引發學生興趣
“情境”實質上是人為優化了的環境,是促使兒童能主動地活動于其中的環境。低年級學生好奇心特強,容易受外界條件的刺激而激動、興奮。因此,合理創設學習環境,可以引起兒童對學習的興趣。
例如:一年級新生剛邁進小學大門。小學生活與幼兒園比較,學習環境變了,學習內容多了,學習負擔重了,使他們原來那種對小學生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下子消失了,他們感到失望,甚至失去學習興趣。為做好幼小銜接,除了在教室環境的布置上創設一些氣氛。如,“比一比誰的五角星多”、“賽一賽誰的小紅旗多”等以外,主要是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采取多種方式,創設各種情境,比如,可以把有關的學習內容編成兒歌,盡可能地增加圖片內容,小紅花、小紅旗的獎勵等來增強教學內容的形象性、趣味性,促使他們對學習數學感興趣,從而很快地適應小學階段的生活。
當然,興趣的引發也是多渠道的,除了環境的感染,與教師語言創設的情境也有相當大的作用。低年級學生對童話故事、猜謎語等特別感興趣,例如,在教學“時、分的認識”這一課時,一開始就可以用謎語引入新課。教學時,老師可以面帶微笑對學生說“這兒有一個謎語,想不想猜?”“謎面是……”,這樣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了,學生迫不及待地舉起了小手,老師可以告訴他們“猜對了”,并夸獎說“真聰明”,然后讓學生猜猜這節數學課會學什么新知識,這樣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通過游戲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伙伴,在這個伙伴的帶動下,學生更容易主動地獲取知識。“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枯燥的數學學習中加入游戲的成分,最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不知不覺就培養了學生的數感。例如,在教學2~9的分與組合時,其中一個內容是:5可以分成2和3(或者分成1和4及其他很多分法),枯燥機械地記憶或背誦對學生理解、掌握這個知識點沒有太高的效率。此時,我采取玩“拍手游戲”,使教師和學生拍手的下數合起來是5,我拍3下,學生就拍2下,我如果拍1下,學生就拍4下。雖然這是非常簡單的游戲,但引入游戲之后,學生自然就產生了不少學習的興趣,對于5可以分成幾和幾這個知識不熟悉的學生通過拍拍手很快就掌握了5的分與合,就這個例子說明,簡單的小游戲不僅使課堂氣氛活躍,更重要的是,學生在“玩”中,體驗數的分解與組合,增強了對數與數之間轉換關系的理解,也即增強了數感。
三、利用直觀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既要重視學生動口、動手的能力,還應充分利用直觀教學的各種手段,“直觀”具有看得見,摸得到的優點。“直觀”有時能直接說明問題,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學生從學習中得到無窮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湊十法的加法計算時,讓學生用小棒親自擺一擺,找出進位加法的規律。
總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學習,是調動他們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有效手段,這樣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樂學”,其智力品質、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健康、和諧的發展。在和諧愉悅的教學中,師生一同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和教學的樂趣!
作者單位:河北省香河縣城內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