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雙手墊球作為排球運動最基本的技術之一,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制約著排球運動技戰(zhàn)術的發(fā)展,影響著學生對排球運動的興趣以及排球運動的進一步普及和發(fā)展。正面雙手墊球技術看似簡單易學,但實際教學中學生卻較難掌握,錯誤很多。如何讓學生快速、準確地掌握該項動作技術并能熟練地進行運用?教師在排球正面雙手墊球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事項:
一、注重準備姿勢和腳步移動的教學
準備姿勢和腳步移動是排球運動中各項技術的基礎,準備姿勢的好壞和移動速度的快慢是能否準確完成技術動作的重要條件。教師在正面雙手墊球教學初期,應把準備姿勢和腳步移動與墊球技術的教學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合理分配課時。如果教師在教正面雙手墊球時,不注重學生的準備姿勢和腳步移動,或者要求過低,安排的練習時間少,對準備姿勢和腳步移動的教學一帶而過,就會造成學生在進行正面雙手墊球練習時難以及時移動到位去完成顛球動作,這將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
二、正確優(yōu)美的示范、準確精煉的講解
教師正確優(yōu)美的示范,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因此,正面雙手墊球技術教學的第一步就是教師通過正確優(yōu)美的示范或者播放影像資料,在學生的大腦皮層中初步建立起正面雙手墊球動作的正確表象。在動作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通過不斷的示范來加深、鞏固、修正學生大腦中的動作表象。
用準確精煉和便于學生記憶的語言講解動作要領。講解要簡明扼要、重點突出、生動形象,要符合學生的水平。比如,可用“插、夾、蹬、提、壓”進行要領講解,讓學生記住一大堆要領要快得多、牢得多,而且這5個字就可以將整個墊球的動作要領準確概括出來。插——降低重心,兩臂伸直插到球下;夾——含胸收肩,兩臂夾緊,兩肘伸直;蹬——兩腳蹬地,重心向上向前移;提——提肩送臂,重心隨擊球方向前移;壓——擊球時手腕要向下壓。教學中一般采用邊示范邊講解、邊練習邊高呼要領的方法,便于學生輕松記住動作要領,正確掌握用力順序。
三、多種方式強化動作,錯誤動作及時糾正
通過示范和講解后,學生就進入練習的階段,這時對教師來講,應讓學生體會動作要領,突出重點部分,在最簡單的條件下,讓學生體會擊球點、擊球部位、手型(手臂動作)、協(xié)調(diào)用力等;在剛開始持球練習時,也可適當降低球的“難度”,如采用氣球、軟式排球等,等動作技術掌握到一定的程度后再過渡到常規(guī)排球練習。主要練習方式有:墊固定球、一拋一墊、自墊、對墻墊、兩人對墊、多人互墊等。
盡管教師通過示范、講解和循序漸進的練習方式來教授動作,但在實際的練習過程中,學生的錯誤動作還是隨之而來,普遍存在。這時就需要教師通過不厭其煩地語言督促,行之有效的糾錯練習,使學生盡早改正錯誤動作。正面雙手墊球教學中學生易犯錯誤及糾正措施有:
1.墊球手型和部位不正確
常見的錯誤有:手擊球、屈肘蹺腕擊球、單臂擊球等。
錯誤原因:動作要領不清晰,肘關節(jié)夾緊、外翻不夠。
糾正措施:(1)墊固定球。(2)自墊(高度50cm)。(3)2人一組,近距離(2m左右)一拋一墊。
2.墊擊球時機不準確
常見的錯誤有:墊球時機太遲,球擊不出去,在手臂上滾動,形成持球;或墊球時機太早,墊出的球過分向上,甚至向后。
錯誤原因:判斷不準確。
糾正措施:(1)自墊:一高(1.5m左右)一低(50cm左右)交替。(2)對墻墊球:固定距離,固定落點。(3)2人一組,一拋一墊(拋不同高度的球)。
3.用力順序不協(xié)調(diào)
常見的錯誤有:墊擊球時重心太高,以揮臂擊球為主。
錯誤原因:動作協(xié)調(diào)性差。
糾正措施:(1)墊固定球:強調(diào)蹬地、提肩、壓腕依次用力的動作要領。(2)對墻墊球:近距離(1m左右),限制手臂動作。(3)2人一組,一拋一墊:拋球者要求墊球者做好準備姿勢再拋球。
4.起球的角度不合適
常見的錯誤有:墊出的球弧線太平(太沖)或太高。
錯誤原因:手臂與身體的夾角不合適或擊球的部位不正確。
糾正措施:(1)限定手臂與身體夾角的墊球練習。(2)對墻墊球:固定落點。(3)墊球到固定位置。
5.移動不迅速
常見的錯誤有:球稍在體前時,采用探身、伸臂去“夠”球;或球稍在體后時,來不及后退,往往造成胸擊球。
錯誤原因:準備姿勢沒做好,對球的預判能力差。
糾正措施:(1)墊擊拋向身體前后左右的球。(2)2人一組,對墊球。(3)2人一球,對墻交替墊球。
參考文獻:
陳家斌.排球教材編寫組.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作者單位:揚州科技學院高郵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