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黎
把語文課上得聲情并茂,深入淺出、絲絲入扣從而產生強大的感染力來打動學生的心靈可能是每個語文老師的希望。在普小,教師可能可以很自由廣泛地應用很多知識來聯系教學,從而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而在特殊教育的領域里,語文課的選擇借用可能更多地要考慮到學生的特點,是否能夠接受。從事特殊教育幾年來,我的學生就是那么幾個單純可愛、認知能力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智障孩子。他們的言語發展緩慢,理解能力差,社會交往活動少,生活視野比較封閉,每個學生都存在著較大的個體差異。單純的語文講解是枯燥無味的,那么如何讓語文教學充滿活力激發學生的興趣,使課堂教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幾年的語文教學實踐我對語文課堂教學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課堂上師生互動,學生學得開心,學有所得。
1.創設輕松良好的課堂氣氛。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可以激發學生內在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在平時,我經常和學生談心,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對學生的喜好有深入的了解,學生們也喜歡和我聊天,形成了“亦師亦友”的關系,師生關系平等,有利于教育教學的開展。在這基礎上,課堂上學生不會有畏懼老師的心理,我再采用有趣的故事、巧妙的懸念等方式由易到難,讓學生在指導下學習,活躍而自在。
2.采用競賽機制,挖掘學生的潛力。智障學生中存在有的害怕困難,一遇到困難就退縮的現象,在學習上也是這樣。我很關注學生的應對心理,及時調整策略,以改變學生的不良狀態。在實踐中我發現,即使是最害怕困難最懶的那個孩子,他也希望有好的表現,得到老師的贊揚。于是我的課堂成了競技的課堂,如在教學環節中設置“比比誰學得快”“我能行”等小活動,并對表現佳、有進步的學生當堂獎勵,學生們在競賽中積極參與,逐步提高了課堂的參與度,學習效果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有時學生們爭著要回答問題或讀時,我故意說:“都放下,老師喊一、二、三,誰的手舉得最快,誰就先來說?!睂W生們的興致往往更高,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的平臺。就連琪娟現在也會在課堂上爭著舉手要發言了,她以往在課堂上都是低頭做自己的事情,不配合老師教學的。
3.發揮教師語言幽默的特點,使語文課堂成為快樂的課堂。在課堂上教師一句幽默的話有時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如點醒不認真的學生,激起學生努力的干勁。記得有一次上課,復習交通工具中的“摩托車”,我出示詞語請學生識讀,學生們都忘了,我莞爾一笑,“還記得前天張老師才開了一輛這樣的交通工具送給你們啊,怎么,什么時候你們又開回來給我啦?”我說完還擺出騎摩托車的架勢并模仿摩托車開動的聲音。學生們哈哈大笑,有的馬上記起并說出詞語的名稱,我則連忙強化學生識記。一個懂得幽默語言的教師,他的課堂必然能受到學生的歡迎。而學生也必定能主動投入教學,得到提高。
4.讓學生參與到教師角色中。教師是很多孩子心中的榜樣,神圣而不可侵犯。在智障孩子的心中,老師更是權威。我抓住學生對老師的崇拜,在課堂上大膽讓學生參與教師角色。如讓學生做小老師或和老師配合表演,幫助同學理解教學內容。能做小老師或做老師的小幫手自然是孩子們熱衷的事情,而在做小老師或小幫手時他們的思維更要開動,在實際活動中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入,能較好地掌握知識。所謂的一舉兩得,既幫了老師和同學,自己也有收獲。
以上是本人在語文教學中所采用的幾點策略,感覺在實踐中有一定的成效。作為一個特殊教育的語文老師,我們的教育方式更要能精確到每個學生,適合學生的學習特點,才能促進學生的理解掌握。其實在普通教育也同樣存在著特殊兒童,我們的教育理論與方式方法有些其實是共通的。教學無止境,我還要不斷地在教學中摸索,期待自己的教學能帶給學生更多的知識與精彩,期待特殊兒童在教育下能獲得更大的進步與發展!
作者單位:廈門市湖里區特教輔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