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延
“21世紀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因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學習,學會自主合作、科學探究化學知識的思維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便成為基礎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在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下,課程改革雖然已經進行了好多年了,素質教育已經走進了課堂,且發揮了一定的作用。然而,由于傳統的應試教育根深蒂固,在實際教學中,還多是以傳授知識為主,進行加班加點,題海戰術,影響了學生身心健康,阻礙了學生能力的發展,這種現象尤其農村學校中更具有普遍性,正是在這種形勢下,教育部以及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提出減負增效,要求把學生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使學生能夠自主、創新發展,這就要求我們一線教師一定要有高效的課堂。減輕學生負擔,就要使學生喜歡你的課,喜歡你所教的東西,因為我們都深深知道,學生不喜歡就是最大的負擔,在學生喜歡的基礎上來提高課堂效率,本人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課前預習
課前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精心備課,嫻熟把握重難點,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分層次出示課前預習提綱,做到有的放矢;學生也要課前預習,找出疑問,以便能在課堂上及時解決。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入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內部動力,興趣是高效課堂的催化劑??梢酝ㄟ^多種途徑,激發興趣,引入課題:(1)可以用精彩的導語來引入課題,精彩的導語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可以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入你所創設的情境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溶液這節內容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九寨溝美麗迷人的風景畫面:藍藍的天空飄著朵朵白云,蔥綠的林間,流淌著清澈的溪水,此時提出,同學們看到的清澈的溪水是純凈物嗎?不是,水里面還溶有其他物質,這樣同學們就在享受中進入了最佳學習狀態;(2)可以通過精心篩選設計實驗,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如:“清水”變成“牛奶”(氯化鈉溶液和硝酸銀溶液混合),“清水”在白紙上寫出紅顏色的字等,都能使學生感到化學是多么神奇,從而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3)用寓意深刻的化學故事,化學家故事,做有趣的化學游戲,開展化學小競賽等,都會收到出奇制勝的效果,從而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或心理狀態,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情感共鳴,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認定目標,自主探究,拓展創新
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本身特點,圍繞事先已經制定好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精心創設一定的環境和氛圍,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聯想、推理、分析、綜合,形成科學的觀點,得出正確的結論,這個過程就是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過程。
化學課堂選用探究教學方式,能使班級學生煥發出生機與活力,規律讓學生自主發現,方法讓學生自主尋找,思路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學生做到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索中創新。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探索,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各盡所能,各顯其志,有利于學生個性張揚,有利于學會科學的思維方法,養成科學的思維習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歸納整理,強化重點
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對所學知識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為保存教學信息,突出重難點知識的研究方法,還需概括性地將本節知識形成網絡體系,構建知識框架,本環節可以由學生自己歸納總結,也可以由師生共同完成。這也就是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因為方法比知識更重要。
五、達標測評
教師要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重難點,以及對應的教學目標,選出學生容易出錯的、似懂非懂的習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強化訓練,鞏固基礎知識,提高素質,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逐漸加深,更加完善。對訓練中出現的問題,讓學生先討論,后點評,學生聽起來就專心,再對試題變形,進行發散性思維,拓展了學生的知識,提高了學生能力。
課程改革的主陣地是課堂,如果課堂上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則課程改革很難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教師要使自己的課堂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要有思想觀念上的轉變,然后要落實到行動上。教師對自己要有正確的定位,在傳授知識時,教師作為主角;在學生自主探究時,教師作為導演;學生在實踐操作時,教師作為評委。教師必須改變自己的權威地位,把自己當成是學生學習內容的組織者,學生學習過程的參與者、合作者,學生學習態度的促進者,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者。教師要善于創設教學情境,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不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標,而以發展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培養一個完善的人為己任。因此,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充分利用信息資源,使課堂教學直觀生動,多姿多彩,真正達到減負增效的高效課堂。
作者單位:江蘇省沭陽縣悅來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