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會芹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數學知識,還要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學習,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觀察、分析,產生學習新知的心理取向,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學習能力。下面,就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探究能力談我個人的幾點認識:
一、激發興趣,誘發探究動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自己感興趣的現象、原理、規律等,總是主動、積極地去認識、探究。而學生只有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因此,在教學中應設法激趣,以誘發學生的探究動機。
1.挖掘數學知識內在的魅力吸引學生
數學知識嚴密的邏輯性和系統性,各種數學材料之間的有機聯系,解題思路的開闊,各種特殊而巧妙的數學思維的形成,構成了數學本身潛在的吸引力。在教學中,注意利用數學的這種內在魅力引導學生去聯想發現并運用。
2.運用直觀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意識
兒童有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他們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教學過程中,有目的地組織學生觀察、操作,激發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欲望。如在教學“長、正方體的認識”時,我讓學生用自備的學具在小組內組合,看看能組合出幾種不同形狀的物體。有的組裝成了寫字臺,有的組裝成了凳子、桌子、大正方體、大長方體……經過以上操作,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印象深刻,能準確的區分長方體和正方體。
二、靈活多樣的形式,是探究學習的關鍵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小學生好奇、爭強、樂勝的心理,適時、適當地開展多種形式的競賽,如“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奪紅旗”、“比比誰最聰明”……引發學生的競爭意識,以不斷深化學習動機,把學生從對分數的競爭引向追求知識、提高能力的競賽。從而達到增添興趣,擴展思維,發展智力的目的。如:把有算式的卡片發給一部分學生,把算式答案的卡片發給另一部分學生,讓拿算式卡的同學拿著卡片說:“誰是我的好朋友?”對應的同學就說:“我是幾幾,我是你的好朋友。”知識不僅相互滲透,而且學法也相互滲透,最重要是使學生感到不同的學習內容,具有不同的體味,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根本源泉。
總之,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讓學生主動的學習,就要盡量多給學生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余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成功和愉快的體驗。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使學生喜歡數學,久而久之,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一定會得到更大的發展。
作者單位:河北省香河縣城內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