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飛 馮志鋼
摘 要:為了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理念,實現學校寬基礎、精專業、高能力的人才培養計劃,本文從體育教師工作為出發點,結合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體育教學的實踐,通過專家訪談、文獻資料等方法對乒乓球賽前心理準備進行探討,使學生在賽前進行相應的心理調節,從而提高比賽成績。
關鍵詞:乒乓球 賽前心理 教學實踐
運動心理學指出:“現代運動競賽不僅要消耗運動員很大的體力,而且還要消耗很大的心理能量,如果運動員所需要的心理機能和個性心理特征發展的不好,即使身體、技術訓練很好的運動員也不能在比賽中取勝。”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是畢業生在未來工作中具有競爭能力的重要條件之一。
一、賽前心理準備的概念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靠平時養成的。體育教學的環節是培養這種素質的一個重要途徑。我們在教學中經常對學生說要提高心理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取得成功的前提,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又經常忽視方法和手段,導致效果不佳。
那我們怎樣做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呢?針對一堂教學比賽課,我想應該這樣做:在比賽之前應指導學生制定賽前心理準備計劃。這段時期思想準備的主要任務就是使運動員提高各種心理能力,穩定情緒,盡快地適應比賽。本文把賽前心理準備分為制定比賽前心理準備計劃和比賽前熱身心理準備兩部分進行探討。
二、制定比賽前心理準備計劃
在比賽開始之前,在自己的頭腦中應有一個比賽計劃,一整套基本的比賽戰略指導是絕對必要的,計劃是思想和行動上的指導,沒有計劃就像行駛到十字路口的駕駛員沒有地圖一樣。制定賽前心理準備計劃分為兩步,計劃的第一步是應指導學生分析對手的心理、技術、戰術和身體的優勢和弱勢。例如:
1.對手搓球實力如何;2.對手發球如何;3.對手接發球如何;4.對手的正手攻擊威力如何;5.對手的反手攻擊威力如何;6.對手喜歡打直線還是斜線;7.對手在關鍵時刻表現怎樣;8.對手的體能狀況如何;9.對手的球拍性能如何。
經過分析,學生發現:
1.對手喜歡加力搓球;2.對手的發球很好;3.對手的接發球一般;4.對手喜歡大力攻球;5.對手的正手很好但不穩定;6.對手的反手不好;7.對手有時會打出不可思議的球;8.對手喜歡打直線球;9.對手關鍵時刻的表現一般;10.對手體能很好;11.對手的球拍性能正常。
第二步根據對手的情況,學生制定自己的比賽計劃
1.發上旋與側旋并結合假動作發不同的球。2.用長膠接對方發球。3.減力擊球,造成對手失誤。4.給對手不同類型的正手球。
5.壓住對手的反手。6.不被對手個別的球所影響。7.有規律的打對手的反手直線,用斜線擋住對手的進攻。8.關鍵時刻要有變化。
9.力求快速解決比賽,注重前三板。10.利用自己球拍的性能影響對手。
當然在實施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新的問題,重新制定和改變比賽計劃是十分必要的,前提是新的計劃必須有可行性和科學性,必須符合學生自己的實際情況。
三、賽前的熱身階段
比賽前的熱身階段對于運動員在比賽中的發揮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熱身不僅能夠提高運動員生理上的運動機能,而且也能夠在心理上對對手有威懾作用。賽前的心理熱身主要包括:
1.增強信心,減少緊張
2.調整速度、力量、恢復平衡
3.熟悉環境條件、場地
4.盡可能多了解對手
在賽前的練習中應注意利用表象重現進行準備。運動員產生一種動作表象總是隨著產生實踐這種動作的神經沖動,這時大腦皮層的相應中樞就會興奮,原有的暫時神經聯系就會恢復,這種興奮就會傳至相應的肌肉引起難以察覺的動作。這種效應有助于建立和鞏固正確動作動力定型,從而有助于加快動作的熟練和加深動作的情景,將使運動員逐漸恢復到最佳競技狀態。
表象重現訓練是運動員有意識地、積極地利用自己的頭腦中已形成的運動表象進行準備的一種方法。它要求在訓練和比賽中,通過運用語言的暗示和回憶,使運動員重現過去成功的運動表象。在賽前,教師要求運動員通過回憶戰勝對手的比賽情景。例如,在強手面前毫不畏縮,每一分都進行拼搏并取得勝利的情景,重現這樣的情景有助于運動員保持情緒的穩定,充滿信心地參加比賽。
在賽前的練習中,教師應要求運動員重現自己的動作表象,體會技術、戰術感覺。例如,主動發力擊球的時間順序與肌肉感覺等,這樣做有助于比賽中的主動發力,可以用輕吊、旋轉等來找到感覺和打球的距離。
比賽的場地條件、觀眾氛圍、燈光其實對雙方來說是一樣的,但是如果我們運用的好,就可以為我們服務。
通過賽前的練習多了解一下對手的習慣,主要是心理習慣,乒乓球的比賽很大程度是心理的比賽。“戰勝對手的自信是通過迫使對手失誤,而不是全部靠自己獲取,沒有什么比失誤那樣能破壞一個人的自信,并且打擊對手的斗志”,“進入你的對手的頭腦”是一種境界。
最后可以用一些語言和行為的手段對對手進行干擾。例如,發現對手的動作很流暢,那么就通過語言刻意使對方注重某一個細節,把對手的原來的感覺、簡單的流暢的擊球,引到一個固定的線路上去。自己則放慢節奏,使對手不適應。非語言的行為例如:帶昂貴的球拍,穿短衫和黑襪子,穿昂貴的球衣。給對手造成心理上的不適應。
四、結語
一場乒乓球比賽的勝負對于學生來說或許并不重要,但學生在學習自己制定計劃以及實施計劃的過程中,學生能力和心理素質的提高才是我們教師追求的終極目標。這也是我院教育理念在體育教學上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和指導比賽的過程中不僅要指出學生在運動技能上的問題,同時也要時刻把握住學生的心理狀態,及時提醒進行相應的指導,進而提高學生全面的運動成績。
參考文獻:
1.人民體育出版社《乒乓球》[M].1988.6 213-221
2.周京蘭,李莉.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J].《乒乓球競賽過程的心理分析》1999.2
3.劉雪凱,陳千山.安徽體育科技[J]. 《談乒乓球運動賽前及期間的心理調控》2004.3
作者單位: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