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萍
學校素質教育的靈魂指向是創新教育,即在基礎教育階段以激發學生創新精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出發點的教學實驗活動,物理基礎課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廣泛的應用性和較強的實踐性,因此物理教學要打破常規,標新立異,鼓舞、引導學生大膽創新,而創新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筆者在這方面做了幾點探索。
一、精心設問,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動機是個體發動和維持其行動的一種心理狀態,這種心理激發得越強烈,就越能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積極的態度、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的智能潛力。不言而喻,教師精確的設問,使學生處于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內部狀態,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思辨的能力。
二、集思廣益,啟動學生多向思維
教師應善于開拓多條思維之路,讓學生從多角度、多方向、多側面去思考和探索,這樣才有話可說,有問題可研究。比如,在初三中考復習過程中,復習到“密度”這一章內容時,其中有一個重要知識點“密度的測量”,本人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測量固體的密度實驗中,根據公式:密度=質量/體積,其中物體質量可用天平直接測量,也可用彈簧秤間接測量;體積可用刻度尺測量,也可用量筒測量,將這幾種方法進行組合,測量固體密度的方法就有了四種。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測定一粒花生米的密度呢?一粒花生米的質量和體積都很難測量,這就要用到浮力知識。用鹽配制成鹽水溶液,使花生米恰好懸浮在鹽水溶液中,這時根據浮力有關知識知道:鹽水的密度和花生米的密度相等,可以通過測鹽水的密度間接測出花生米的密度。
三、寓教于樂,活躍學生思維能力
學生只有在思維能力異常活躍的時候,才能更多,更好地提出獨到的有創意的見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力保護學生的“表現自我”的欲望,采取多種方法,積極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問題,如:在講述“大氣壓”一節時,“通常我們吹氣球,氣球會脹大,今天我們不吹,看誰有沒有辦法,把氣球變大?”再演示用針筒抽氣,可見瓶內的氣球逐漸增大,使學生更進一步對大氣層壓強存在的理解更深,有的學生馬上聯想到平時用嘴吸破氣球的皮,可以產生小泡的原理,讓學生產生探求知識的興趣,諺語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時我認為興趣也是活躍學生思維的催化劑。只有思維活躍的學生,才會產生強烈的創新欲望,激發其創新意識。
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基礎,課內教學和課外活動,都要圍繞這一目標展開,利用科學滲透,開展創造發明特長班等活動,全方位、多層次地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
作者單位:廣西賀州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