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素琴
今天的形勢、政策,讓我深切地體會到“有效教學”才是解放老師、解放學生的最佳途徑。
那么,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我想從有效課堂、有效訓練、有效懲戒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粗淺的認識,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有效課堂
1.關注學生,激發興趣
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也就是說,課堂上,我們關注的主體應是學生。我們知道,備課不僅要備課標,備教材,還要備學生,每個班的學生是不一樣的,每一屆的學生也是不一樣的。那些優秀的教學設計不一定就適合自己班的學生。如果學生不想學或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再多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因此,我們應設計符合自己班級學生的思路,并根據課堂上學生學習的情況,及時調整原定的教學方式,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2.關注內容,形式有效
在當前課堂教學改革中,一些教師只重形似不重神似,為了形式,忽略了內容。比如,新課標明確提出了倡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于是有些教師不管什么類型的課,不管效果如何,只要有人來聽課,每節課必用,而且還不止一次地用,表面上看起來很熱鬧,實際上學生收效甚微,有的學生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白白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再有,為追求師生互動,用“滿堂問”來代替“滿堂灌”。為追求課堂氣氛,用“牧羊式”教學取代“填鴨式”教學。以上這些都是做秀式的課堂教學,實際上把學生當成了演戲的道具和觀眾,其教學效果自然不行。我認為課堂教學的形式是多樣的,但形式得為內容服務,不趕時髦,不搭花架子,有效的才是最好的!
3.關注語言,力求有效
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是一個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好老師總是那些善于“講”的老師,是那些“能說會道”的老師。他們的語言總是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這就意味著他的講話是有效的。
二、有效訓練
1.內容要精選。老師一方面要根據教學內容精選習題,不必追求偏、怪、難;不要貪多,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另一方面在選題時要注意知識的內在聯系,所選的題目應有不同的層次與梯度。要恰如其分,不能盲目、超負荷地去練。
2.數量要適中。關于作業的量,我以為不要貪多,而應注重完成的質。要讓學生樹立這樣一個觀念,作業必須要認真完成,高質量地寫成。如果量多了,肯定會有部分學生馬虎了事,長期以往,他就會養成這樣的習慣,讓他覺得老師布置的作業可以應付。與其這樣,不如少布置一點,對他提出明確要求,督促其認真去做,養成認真、一絲不茍的好習慣。包括周末或其他節假日,作業量只可比平時略多一點,否則受氣、受累的還是自己。
3.反饋要及時。即教學常規中的“四必”,有發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評,有錯必糾。我認為很有道理。學生所做的作業,我們都要有檢查。方式可以是多樣的,最好是老師改。如果不能全改,可以改一部分,實在來不及,有時我們也可以讓學生幫助檢查,但教師一定要了解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檢查完了后,還得要評講,特別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要重點講,講完了讓學生訂正錯誤,訂正好了后,再檢查一下。其實,我身邊的很多老師都是這樣做的。因為,作業如果沒有及時批改,教師就不能得到信息反饋,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不夠了解,然后繼續上新課,肯定會有一定影響。久而久之,學生也易對作業不重視,敷衍了事,甚至不完成。
三、有效懲戒
我個人以為,教育需要一定程度的懲戒,但懲戒不是體罰。我認為懲戒是以幫助學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為目的,以尊重學生人格為前提,以不傷害學生身心健康為原則,勿必要把握技巧,掌握好懲戒的“度”。下面,我結合我們學校一些老師的做法談一談。
1.注意時間
學生犯了錯誤,我們懲戒的時間通常是中午。因為中午時間充裕,但我們要注意,如果將學生留下來,一定要讓他吃午飯,并告知其家長,不可剝奪他吃飯的權利。這樣的關心潤物細無聲。
2.注意場所
我發現,在學生犯了錯誤以后,有的老師讓學生站到班級走廊反省。而有時,走廊非常熱鬧,談笑風生。那他還能反省思過嗎?他一定在豎起耳朵傾聽,說不定還心入其中。他不可能感覺到站在走廊是一件很嚴肅的事。
3.注意人數
有時,我們會看到被懲戒的學生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群,站在那排成一隊。有時,老師去忙別的事,或者休息去了。學生們擠擠挨挨地靠在一起,免不了會講兩句悄悄話,工夫不大,還有人互相逗著玩,偷著樂。試問:這樣的效果能有多大?那如果很多人沒有達到老師的要求,怎么辦?我認為法不治眾,那就選出錯誤比較嚴重的學生適度懲戒,殺雞儆猴,其他同學自然會領會。
以上是我對“有效教學”的一些思考,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我們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我的教學有效嗎?”“什么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
理想化的境界——輕負擔高質量,可能一時難以做到,但只要我們將它作為努力的方向,我相信會離這個目標越來越近。
作者單位:江蘇省儀征市胥浦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