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德應
當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教師專業化已成為二十一世紀我國教育界改革的一大主流話語,“語文教師專業化”一詞也就凸顯出來,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焦點和亮點。語文教師專業化是教育發展的趨勢和潮流,也是我國語文教師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方向。
一、對語文教師專業化的認識
教師專業化可理解為:教師專業化是職業專業化的一種類型,其本質上是個體成長的歷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西方學者埃利奧認為,教師與醫生、律師、神父一樣是“偉大的傳統專業”。視教師為“專業人員”。
高中語文新課程較之于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新課程的實施,力度更強、亮點更多、難度更高,所以相對于中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新課程對高中語文教師的能力要求更高、更全面。高中語文教師只有做到與時俱進,全面提高能力,積極建構適應課程改革需要的能力結構,才能適應課程改革和教育發展的需要,才能不斷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出高水平、高素質的人才。
語文教師專業化是教師專業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全面而正確地認識語文教師專業化的意義、現狀和發展趨勢以及語文教師所面臨的形勢、機遇和挑戰,無疑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語文教師專業化時不我待
1.傳統社會對語文教師的角色定位
傳統教育中,社會賦予教師的角色似乎很完美。古代講究“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甚至把教師放在與“天地君親”并列的地位。現代則稱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是“吐絲的春蠶”、“燃燒的紅燭”,是“辛勤的園丁”,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尤其對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語文老師要求更是非同一般。只要一聽說是教語文的,必得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出口成章,提筆成文。否則你便不是一個很合格的語文老師。而且社會還把一些人的素質低下歸罪于語文老師。從以上對老師的稱呼和對語文老師的要求上,我們可以看到傳統教育給予了教師過高的地位和完美的要求。
2.中學語文教師的專業性缺失
語文教師,是一個古老的職業。但是,這一職業的專業化程度卻受到了最嚴峻的挑戰。當我們面對一個醫生的時候,也許我們懷疑過醫生的水平,但很少懷疑醫生的價值,恰恰是因為我們懷疑醫生的水平才證明了醫生的價值,它說明沒有足夠的水平,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就不能為病人解除痛苦。可當人們面對一個語文教師的時候,首先懷疑的就是他的價值。原因就在于:一直以來,教師的專業化程度就受到懷疑,而其中,語文教師的專業化程度尤其受到懷疑。
我們常常碰到這樣的家長,說自己的孩子語文成績怎么怎么差,請教師提出建議,有什么辦法提高孩子的成績。我們能夠說什么呢?我們除了開出“多讀多寫”這兩味藥,似乎再也沒有其他良方。既然只是多讀多寫,誰不知道,要你教師干什么?為什么醫生越來越“香”?因為醫生在不停地提升自己的專業化水平。如果語文教師要真正重建自身價值,就必須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化水平,加強自身的專業化建設。
三、促進語文教師專業化的途徑
1.學習,再學習,是教師專業生涯發展的重要臺階。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教學相長,要變“一桶水”為“長流水”,教師必須在慷慨“給予”的同時努力“汲取”,變“教”為“學”,變階段性“充電”為全程學習、終身學習。高中語文教材,涉及的知識面特別廣泛:既有傳統文學經典,又有現代藝苑奇葩;既有語言文字的規范運用,又有思想品德的培養提升;選材縱貫古今,囊括中外,除了常見的山水、風物、人情、世故、旅游、探勝、感懷、傷世外,還涉及到天文、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學科的許多最新研究成果;時時要聞,政策評價,市場分析,經濟預測等更是多不勝舉。語文老師如果對上述知識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就不能駕馭或者不能很好的駕馭教材,難以給予學生深層次的感悟。博古通今,觸類旁通的語文教師,能使語文課上得生動、深刻,收益無窮。學生可以從課堂上了解到大自然的奧妙,人生的真諦,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很有好處。
2.課題研究是實現教師專業突破的重要方式。課題研究能鍛煉人的組織能力、統籌能力、意志力,提高人的學術素養。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專業化不斷得到重視和加強,教師的研究能力越來越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中之重。研究能力的培養往往可通過參加課題小組或問題解決小組,觀察同伴的教學,撰寫教育敘事,參與教材和課程改革過程等方式。教師要積極主動參與課題研究,才能從一個“經驗型”教師成長為“專家型”教師。
3.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最常規的方式。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是膚淺的知識。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肖培東特級教師也說:“當十年教師不一定成為名師,但寫十年反思卻能成為名師”。教學反思對教學效果和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可見一斑。為了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必須不斷提高自我反思的意識和增強自我監控的能力。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即便有幾十年的教學經驗,也只是一年工作的幾十次重復,不可能有什么工作上的改進。因此,反思是教師獲得專業發展的必要條件。
4.課例研討是教師專業發展最有效的途徑。以“常態課例為載體”,同備課組老師組成實踐共同體,以團隊強調專業引領,促進教師行為跟進的研修模式是一種合作、共贏的有效研修模式。比如同一課例,三次設計,三次討論,三次實踐,便于前后對比反思。其中教學專家的專業引領與教師的反思跟進是關鍵。是的,老師要想有所發展提高,單靠一個人的單打獨斗,力量是微不足道的,進步也是緩慢的。教師的專業發展過程是一個累積實踐性智慧的過程。這個過程主要在教師的實踐活動中完成,除此之外,別無捷徑。
總之,在人們開始審視中學語文教師和中學語文教學價值的時候,中學語文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創新,不斷地充實完善自己,通過各種途徑加快實現自己的專業化成長,使自己變成教學上的專家,才能體現出語文教師應有的價值,才能受到學生的青睞,領導的肯定,社會的認同。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