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 曼
摘 要:案例研究能夠給教師提供系統的觀點,通過對研究對象盡可能地完全直接地考察與思考,以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從而能夠建立起比較深入和周全的理解,是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案例研究 幼兒教師 專業成長
教師專業成長強調教師本人在專業發展中的能動作用,在于使教師擁有專業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能的基礎上,能夠進一步成為專門的教育研究者。實踐證明,案例研究能夠給教師提供系統的觀點,通過對研究對象盡可能地完全直接地考察與思考,建立起比較深入和周全的理解,是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
一、案例研究概述
案例,具有狀況、情形、事實、事例等含義,它是真實發生過的有價值的事例,是案例撰寫者對特定條件下從事實踐活動的人們的行為形態的客觀描述或介紹。一個案例就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一個出色的案例,既是教師與學生就某一具體事實相互作用的工具,也是以實際生活情景中肯定會出現的事實為基礎的課堂討論。
本文中的“案例研究”強調教師作為研究主體,去發現、搜集、分析或撰寫各種教育案例,對它們進行專題的或全面的研究,并在這個過程中,切實提升自己對教育教學現象和問題的自覺反思意識和研究能力。
二、幼兒教師的專業化
貫徹實施《綱要》,特別是實施中小學新課程改革以來,“教師專業化”頻繁地出現在我們的視聽覺中,那么,什么是教師專業化呢?“教師專業化”就是教師從非專業到專業的轉化過程。“教師專業化”就是要求教師要在整個專業生涯中,依托專業組織,通過終身專業訓練,習得教育專業知識技能,實施專業自主,表現專業道德,逐步提高自身的從教素質,成為一個良好的教育專業工作者,也就是從“普通人”變成“教育者”。幼兒教師專業化,就是要求幼兒教師在整個幼兒教育過程中,不斷學習,做到“少而好學,壯而好學,老而好學”,只有當幼兒教師的知識視野超越幼兒教育內容的時候,幼兒教師才能真正成為幼兒教育過程中的能手和“藝術家”。
三、案例研究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
(一)案例研究能讓幼兒教師把先進的教育理念運用于教學實踐
在教學實踐中往往存在這樣的情況: 教師掌握的理論知識似乎無法說明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是理論有錯誤還是教師掌握理論程度不夠?其實關于理論與實踐的問題,有一條永恒的真理:沒有適合所有情況的絕對真理。
“案例是教學理論的故鄉”。一個優秀的教育教學案例中包含了對案例發展變化及結果的深刻反思,它可以為教育理論提供假設的來源,它所提供的各種來自實踐的相關的原始資料,均可成為建立各種教育假設的基礎,作為驗證及推理的來源。
(二)案例研究能提高幼兒教師對兒童發展的認識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是中國幼教改革經驗成果的集中反映,它體現了中國幼兒教育已超越了傳統的“以知識為本”的教育觀,把教育提升到一種以兒童發展為本的新境界。《綱要》指出:“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擺脫過去的課程設計從書本到兒童的靜態模式,主動觀察、了解幼兒的學習興趣和需要,從中挖掘其所蘊涵的教育價值,并以此作為課程設計的重要依據。
如案例《好玩的橋》是在孩子們參觀完橋梁博物館獲得了有關經驗的基礎上,產生制作橋、舉辦橋梁展示會的興趣。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欲強,很多事物都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什么都喜歡碰一碰,摸一摸,試一試。在參觀活動中,我們發現孩子們對“橋”產生了的濃厚興趣,便設計了這次“好玩的橋”這一活動。期望孩子們通過親身的實踐去感受科學技術的進步給人們帶來的方便,鼓勵他們嘗試用多種方法制作各種各樣的橋,從中享受創作、合作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案例研究有助于教師把培養幼兒興趣放在首位,在活動中為幼兒創設有趣味的活動,通過觀察和動手體驗,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和主體傾向性,激發幼兒對學習活動的興趣。
(三)案例研究有助于幼兒教師的反思
編寫案例可以促進教師反思,向研究型、創新型的教師轉變。在幼兒一日生活中,時時會出現各種情況,而這些情況中就蘊含著教育內容,隨機教育的契機最多。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每天與幼兒學習、生活在一起,如果不及時引導,那就會喪失良好教育契機。研制案例能促進教師反思,促使教師更深刻地認識到教學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1.編寫案例可以給青年教師提供豐富自己教育教學經歷的機會
編寫案例是幫助教師把教學經驗、教學方法、手段加以整理,使之規律化,系統化。隨著教育目標日趨準確和精化,教師不是一種行業的勞動,也不是單純的任務執行者和角色的扮演者,而是思考者、研究者、實踐者和創新者,是不斷發展的專業工作者。
編寫案例、創建案例的過程是激勵人的,是智力挑戰性的,也是有回報的。一名成長中的新教師在她剛參加工作的案例中認為:良好的教學取決于對教育的投入和知識掌握的充分性。然而一年后,這位教師寫下了這樣的一段話:“這些案例真實反映了我的教學,它成了我傾訴的途經。我最初沒有預料到我在教學中存在如此多的問題,通過寫作這些案例,我了解了我的課堂,通過案例回味我這些日子的經歷是件有趣的事,我確信在下一年我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2.案例研究也為經驗豐富的教師向專家型教師提供了有效途徑
編寫案例不僅提供了一個青年教師豐富自己教育教學經歷的機會;同時也為經驗豐富的教師向專家型教師提供了有效途徑。在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中,同樣也存在著“高原期”,這就是在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最初五年,教齡與教學效果可能成正比例關系。也正因為這,引起了很多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撰寫案例可以很好的培養作者的自豪感,對于那些具有優秀專業見解卻又無人賞識的教師而言,這種自豪感尤為強烈。教師能更加認真的對待自己及其自己的專業知識,對對待具有挑戰性的新的教學方法更具有挑戰性的責任感了,能讓教師走出高原期,成為專家型的教師。
(四)案例研究能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和能力
近年來,人們已經認識到建立“基于行動的幼兒園園本教研”的重要性。旨在以幼兒園為本位,由研究者和骨干教師作引領,讓教師能在行動中獲取處理復雜的、不確定的情景的知識和能力,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這種“機制”的有效性取決于教師在行動中所做的行為自省和行為調整。成為教師之間分享經驗,加強溝通,進行參與式校本培訓提供有效途徑和手段。“我們用什么樣的方式培養教師,教師就會用什么樣的方式教育幼兒”。難就難在我們總在教給老師東西,而不是讓老師自己主動思考,這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很不利。案例研究教師們提供了聚在一起復述、反思和分析的機會,每個教師都能參與研究。
總之,案例研究是喚醒教師沉睡的生命感和價值感的過程,是讓教師體驗教育教學和生命拓展提升的過程,是教師對新課程個性解讀和實施的過程,是剖析別人、剖析自己的專業成長的階梯。教師每一次對幼兒新的發現,每一次對教育契機的把握,都是一次深深的感悟、體驗與理解,都是一次教育世界的豐富,都是一筆自我生成、成長的經驗與財富,我們的教師必定會在專業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寬!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163-167
2.陳琦,劉德儒.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210-216
3.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76-180
4.胡誼.成長的階梯[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210-213
5.虞永平等主編.幼兒園課程評價[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132-135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解放路實驗學校第二附屬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