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前程
摘要:隨著目前中國農業的發展,農民對信息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但農民不能對大量的信息進行處理,從中獲得必要的決策支持,因此有必要建立面向農民的管理信息系統(MIS)和決策支持系統(DSS),internet技術的發展使這兩個系統的建立成為可能,主要論及兩個系統的結構及應具備的基本功能,并以種植業為例探討農業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庫的結構,最后談及構建兩個系統的一些主要問題。
關鍵詞:農業;農民;管理信息系統;決策支持系統
中圖分類號:F32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15-0037-02
MIS即管理信息系統,信息系統是利用計算機收集、處理、傳播與使用信息,并以提供信息服務為主要目的數據密集型、人機交互的計算機應用系統。農業信息系統便是在農業領域中應用的信息系統。下面主要探討的是面向農民,為農民服務的農業信息系統。針對農業的特點,筆者認為,面向農民的農業信息系統的子系統構成如圖1所示,其主線是農業供應鏈從農業相關的采購到農業生產再到農業銷售,與之相關的是農業領域中六項常規管理,包括農業運輸管理、質量管理、農機設備管理、農產品安全管理、農業庫存管理及農產品成本管理,除此之外是與農業相關的金融與貿易,由于面向的對象是農民,所以這里的金融只涉及了信貸和保險。

在盡量滿足農民的基本信息需求的情況下,遵循的基本原則為一個主題對應一個數據庫,一個對象對應一個表,一個實例對應一個記錄,一個屬性對應一個字段,筆者以種植業為例設計的農業信息系統滿足3NF的數據庫結構如下:
(1)土地(土地編號,位置、等級,大小);(2)種子(種子編號,種子名稱,類型,生產廠家,生產日期,價格);(3)化肥(化肥編號,化肥名稱,類型,生產廠家,生產日期,價格);(4)農藥(農藥編號,農藥名稱,類型,生產廠家,生產日期,價格);(5)農產品(農產品編號,農產品名稱,數量,土地編號,化肥編號,農藥編號);(6)農產品銷售(農產品編號,銷售地,價格,銷售量,銷售時間);(7)農產品出口(農產品編號,出口國家,出口數量,價格,出口時間);(8)農機設備(設備編號,設備類型,設備名稱,生產廠家);(9)農產品倉庫(倉庫編號,倉庫名稱,位置,倉庫容量);(10)農業信貸(信貸資金名稱,信貸種類,期限,最高金額,利率,信貸機構);(11)農業保險(保險編號,險種,保險金額,保險期限,保費,保險公司)
以下是作為客戶端的農民對農業信息系統要求的基本功能:
(1)查詢種子相關信息。(2)查詢化肥相關信息。(3)查詢農藥相關信息。(4)查詢農機設備相關信息。(5)查詢現有農產品目前信息及歷史信息。(6)查詢可用融資渠道。(7)查詢可投保農業保險相關信息。(8)輸入農產品種植信息。(9)輸入農產品收獲信息。(10)發布農產品銷售、購買信息。
管理員端可以對任何信息進行添加、修改、刪除工作。
DSS即決策支持系統,面向農民的農業MIS雖然能為農民提供各種各樣的信息,但農民面對大量的信息,由于自身知識結構的限制,不可能以最短的時間作出完全正確的選擇,因此有必要建立農業決策支持系統,它可以支持沒有固定規律和模型可以遵循的非結構化決策問題。面向農民的農業DSS的結構如圖2所示。

其中:農業模型庫管理系統:農作物的估產、長勢監測模型、農產品成本預測模型、土地評估模型、病蟲害預測、診斷及應急反應模型、農業綜合平衡類模型、農業產業結構優化模型、農業經濟控制類模型等。農業數據庫管理系統:農業生物信息、農業環境信息、農業技術信息、農業經濟信息。在農業DSS中涉及的數據庫要遠比農業MIS復雜得多。農業方法庫管理系統:農作物的種植養殖方法。農業專家知識庫管理系統:農業專家知識及推理機。
農業DSS基本的工作原理是:農民向決策支持系統發出問題請求,DSS通過相應的管理系統調用模型庫中的模型,方法庫中的方法,數據庫中的數據及知識庫中的專家知識,并獲取有關的環境信息及與農民有關的行為信息,處理后返回給農民決策建議及決策產生的后果。
(1)特定時間、地點為農民提供種植作物類型決策支持。(2)為農民預測未來某種農產品的價格提供決策支持。(3)估算農產品的成本。(4)預測重大自然災害。(5)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后農民轉產提供決策支持。(6)農業政策法規發生較大變化后,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提供決策支持。(7)對農民選擇農業保險險種提供決策支持。(8)對農民選擇融資渠道提供決策支持。(9)幫助農民選擇農產品出口策略。
1.B/S結構與C/S結構的選擇。B/S結構是在客戶端安裝瀏覽器,在瀏覽器的界面上顯示用戶的各種需求信息,而所有的應用程序和數據庫均放在服務器端。雖然這種結構有響應速度慢,功能不完善的缺點,但目前看這些相對于C/S結構的問題,正逐漸被解決,B/S模式已經成為信息系統的主要模式,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從現在的兩種結構并存、互補轉向單一B/S模式,網絡技術的發展,.net的出現都使這一趨勢成為可能,“數出一處,全局共享”是信息系統的本質要求,因此筆者的觀點是選擇B/S結構,這樣客戶端只要有IE等瀏覽器就行,無須做軟件的安裝、升級工作。
2.優先建立MIS,然后再建立DSS。DSS的決策分析建立在信息支持的基礎上,需要在廣泛和大量的數據的支撐下運行。MIS系統是涉及面最廣、數據最多和最集中的信息系統,因此是DSS的重要數據來源。如果沒有類似MIS那樣的系統,DSS的依據數據或缺乏或需輸入,使系統的應用效果大打折扣。從DSS和MIS系統的數據關系上考察,應該先將有限的資金用來開發MIS系統,可以先利用好MIS系統中的數據,積累好信息支持決策的經驗,為下一步DSS的開發做好準備。
3.數據庫、模型庫與農業專家知識庫建立是當務之急。農產品、土地、種子、農藥的全國統一編號,原始數據的積累和錄入等等將是一項堅苦的工作,不但如此,采集的數據必須十分可靠,如果原始數據混亂,計算出來的結果當然不會有價值。必要時可借助已建立的衛星系統來實現信息采集。
農業生產的復雜性決定了農業MIS與DSS的開發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它幾乎涵蓋了各個領域,系統的構建必須面向農民,也必須讓農民參與兩個系統的構建,讓他們在未來的系統實施中獲益,實用的功能結構與數據庫結構設計是當務之急,沒有這兩者,原始數據無法積累,希望農業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這個問題。
參考文獻:
[1]黃梯云.管理信息系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衛立冬,劉建武,霍春雪.地理信息系統在農業中的應用[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2007,(12):112-113.
[3]楊耀環,祿豐年,王石巖.基于5S1I技術的農業信息系統的設計[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8,(1):75-77.
[4]黃振文.農業信息系統的構建[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8,(10):5-7.
[5]鄭業魯,土眾,梁俊芬,周燦芳.廣東省農業宏觀決策支持系統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06,(6):94-95.
[6]徐偉.決策支持系統在決策中的作用[J].統計與決策,2003,(1):35-37.
[責任編輯王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