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芳 賈文毓
摘要:邢臺市地處河北省南部,自然資源豐富,地域廣闊,交通便利,各個縣域都有自己的特色產業。邢臺區域經濟發展有其獨特的優越性:擁有資源性和非資源型產業,民營經濟在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發展中還存在諸如資源浪費、人力資源短缺、區域之間缺乏合作等問題。今后邢臺市經濟的發展,應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加強區域之間的合作,合理解決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邢臺;區域經濟;發展建言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15-0130-02
一、自然條件及特色產業現狀
邢臺市地處太行山脈和華北平原交匯處,自西而東山地、丘陵、平原階梯排列,三者面積之比為2∶1∶7,以平原為主。西部山區和山前丘陵區,位于太行山東麓,海拔在100m~1 000m之間;主要山峰有十字格梁、吉道山、紫金山、靈霄山、老爺山、奶奶頂、仙翁山等,最高山峰海拔1 822m。中部、東部為河北平原(華北在平原西北部)的一部分,中部以山前沖積平原為主,東部為子牙河和古黃河系沖積平原,海拔在100m以下。平原區緩崗、自然堤、廢河道隨處可見,洼地較多;平鄉、威縣、巨鹿、廣宗、臨西、清河、新河、南宮東部八縣屬黑龍江港流域,地勢低洼平坦,有寧晉泊、大陸澤兩大洼地,最低海拔僅20m。
邢臺的礦產資源豐富,分布廣泛,目前已經發現的各類礦產有40余種,以煤、石油、黑色金屬礦產鐵為主,還有建材和有色金屬,地熱資源分布廣泛。具體的資源分布情況是:(1)以煤鐵為主體的沙河小區;(2)以煤炭和非金屬礦產資源為主的邢臺小區;(3)以煤、建材和有色金屬為主的內丘—臨城—隆堯小區;(4)東部平原為地熱資源分布區。
特色主導產業,指既有特色又能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的產業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對實現區域經濟跨越式發展具有決定意義。邢臺市的19個縣、市(區)幾乎都有各自的特色主導產業,像清河縣的羊絨、沙河市的玻璃、隆堯縣的方便面、臨西縣的軸承……這些產業都有一定的基礎和規模,在全省乃至全國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二、邢臺區域經濟的優勢
1.邢臺區域經濟對資源選擇的雙重性。首先,邢臺資源豐富,是河北主要的煤鐵生產基地,既有鐵礦,又有煤礦,有利于兩者結合起來開采,促進產業鏈的延伸。但邢臺并非典型的資源城市,其紡織、機械作為邢臺的傳統產業,也具有一定的優勢和規模。近幾年,食品、醫藥、電子等新產業發展起來,增長迅速,后勁強大。由于邢臺經濟對資源的利用具有兩面性,在這樣的環境下形成的產業集群也具有自己的特色:在國家經濟大背景下,各省市都在為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作充分的準備,因而現代企業中的信息經濟、技術創新及人力資本越來越起主要作用,自然資源在產業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已經相對次要,而非資源稟賦的產業集群則更具有發展優勢。在這一點上,邢臺發展得比較到位,它不僅發展資源稟賦型的產業集群,如隆堯的東方食品城、寧晉的紡織、沙河的飼料等,也大力強化了非資源稟賦產業集群——清河羊絨產業的建設。由此可以看出,邢臺的區域經濟不僅具有資源產業和非資源產業的雙重發展優勢,而且其資源稟賦和非資源稟賦產業集群并存。
2.民營經濟在邢臺經濟中的重要地位。邢臺近幾十年來形成了一批以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為主的民營個體企業。據統計資料,邢臺市有非公有制經濟企業13.2萬家,創造的GDP占全市GDP的80%以上。如清河縣是世界最大的羊絨及制品集散地,具有“世界羊絨之都”美譽的清河縣羊絨年銷售收入達到130億元,占全國收入的66%;寧晉縣的單晶硅產量亞洲第一,是世界最大的綠色能源——太陽能單晶硅生產基地;隆堯縣的華龍集團是中國最大的方便面生產基地,年銷售收入達30億元,“華龍”也已成為中國馳名商標;以隆堯縣為生產基地的中旺集團生產的非油炸方便面——五谷道場,革新了方便面的生產工藝,擴大了方便面的消費群體;邢臺縣的板材,是中國北方最大的生產基地。
三、邢臺區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資源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邢臺市作為一定程度上的資源型城市,是河北省主要的煤鐵生產基地,但是隨國民經濟的發展及對能源需求量的大量增加,煤鐵亂采濫伐現象日趨嚴重:一方面造成國家資源的大量浪費;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地方開采條件差,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給家庭及國家可能造成損失。另外,礦產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相對地球和人類來說,礦產資源永遠是短缺的。為避免資源浪費和在開采中存在的問題,礦產資源開發要做到科學、合理、有序地進行,加強資源的有效管理:一是要嚴格審批手續,實行審批責任制,不符合有關條件的堅決不批,誰批誰負責。二是要“統籌兼顧、全面安排”,堅決制止亂采濫挖、浪費資源的掠奪性開采。三是要根據市場供需情況,對于一些嚴重過量開采的礦產資源,實行保護性開采,并暫時不再審批新的開采項目。以此來合理的開采和利用有限的資源,以使資源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2.特色產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雖然邢臺的每個縣都有自己的特色產業,但是總體來說它們在發展中具有一些共同的弱點:邢臺特色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不強,特別是建立在低廉的勞動力生產成本上的產業;產品檔次低,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個體、家庭企業生產管理方式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其工藝設備普遍較為落后,技術熟練工人缺乏,管理水平不高,一些特色產業鏈不完善。特色產業對當地經濟起到很大的帶動作用,因此有效地解決特色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已成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1)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進行科學規劃。要根據地方經濟的特點,提出一些具有自身優勢和特色的擬發展產業,科學地發展應該建立在現有產業發展的基礎上,而不能憑空的創造集群,畢竟產業的形成和發展要有一個演化過程。(2)注重提升產業結構水平,逐步改變低成本競爭策略。采取為市場提供獨特、優異的價值和服務的“差異性競爭策略”,以贏得更大的市場空間。要通過培養高素質勞動力,舉辦商品展覽會,提高產品的知名度
3.科技資源力量方面的弱勢及策略。邢臺作為地級市,其地理位置、信息條件、工作環境和發展空間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專業技術人才一般原意留在大城市,這使得邢臺的一些企業缺乏生產上的好幫手和技術創新意識不強。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誰擁有了先進的知識、技術,誰就擁有了發展的基本源泉。因此,要想發展一個地區的經濟首先要重視科技人才,吸引大批科技人才,為此要力求做到:(1)創造良好的環境來吸引人才,一個好的工作環境能使專業技術人才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2)建立合理的薪資制度,留住人才。在競爭激烈的時代,知識就是財富,合理的薪酬可以使優秀的工作者甘心情愿地付出自己的勞動。(3)對企事業單位員工進行培訓和能力開發。依據“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則,采取公開競爭上崗的做法,給更多有經驗、有能力的新引進人才提供職位,形成良好的人才競爭機制,加強城市人本文化,增強人本文化凝聚力。
4.縣域之間缺少聯系,需要加強合作意識。缺少合作的經濟是沒有出路的經濟,而沒有正確、科學的合作思路,也難以成為有效的合作。要正確認識區域發展優勢,因地制宜。不同地區應在充分了解本地地理位置、自然資源、發展程度、人口素質等方面的基礎上,認真考慮,詳細論證,確定具有地方特色的經濟發展模式。邢臺是地級市,轄21縣(市、區),農村人口占70%,地理特點決定了邢臺區域經濟的發展特點在縣,權利在縣。因此縣域經濟是邢臺經濟發展的方向。縣域經濟的發展要建立在當地資源的比較優勢上,如若縣域之間聯系較少,各縣產業類型多,缺乏地域分工意識,無法打破行政分割,必將致使無法調動縣域各方參與招商引資辦企業的積極性等。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政府之間相互協調,加強各地之間的聯系,促使生產要素在區域之間的流動和重新組合,建立區域市場,推動各區域之間的資源、要素的合理流動。
四、邢臺區域經濟未來的發展道路新構想
地方政府和學者應該圍繞影響邢臺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挑戰等主要因素,明確邢臺這個特定區域在特定的時期內進一步加快開放與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確定邢臺加強合作的指導思想、區域功能定位、發展策略、發展目標和發展對策。要確立全市重點發展區域。根據經濟發展規律,現階段邢臺仍處于點軸發展階段,因此可重點發展“南北軸線”和“東西軸線”兩大重點區域。以邢臺市為中心,應用點—軸開發模式,加快邢臺經濟快速發展。點—軸開發模式在不同的區域范圍內有不同的定義,它對邢臺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點”是各級中心城市,它應該有自己的吸引范圍。在邢臺這個特定的范圍內可以邢臺市為點,它是這個地區內人口和產業集中之地,有較強的經濟吸引力和凝聚力。“軸”是連接點的線狀基礎設施。在邢臺市這個中心點的周圍,可以以107國道為縱軸,沿線南向的沙河、南和,北向的內丘、臨城都分布在此軸線上;橫軸以東向的任縣、巨鹿,西面的邢臺縣為軸,形成十字交錯的南北東西的經濟軸線帶。這樣將會形成一個以邢臺市為中心點,實現區域經濟的合作和輻射。這是從地方性區域角度來定位的點軸發展模式。從大的方面來說,邢臺市地處河南北部,位于京津冀經濟區邊緣,受京津冀經濟區中心地區輻射的比較優勢較小。在地區經濟發展上,一方面積極融入京津冀經濟區,同時還要立足于加強與周邊地區(冀南、晉南、魯西、豫北)的經濟合作。做大做強做活中原經濟區,才能實現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依托于中原經濟區,積極參與區域產業分工,形成與周邊地區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區域經濟共同體,以建立產業一體化和市場一體化的區域經濟發展格局,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玲,楊鵬起.河北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初探[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17-18.
[2]楊赟,陳淑梅.我國產業集群特點、問題及對策[J].科技經濟市場,2007,(12):72-73.
[3]王利光,葛幼松.河北省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研究[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2007,(4):333-337.
[4]孫順利,楊殿.我國能源優質化戰略的思考[J].礦業研究與開發,2006,(3):5-10.
[5]李小建.經濟地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25-234.
[6]張國華.河北特色產業集群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J].職業時空,2005,(4):60-61.
[責任編輯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