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勇
德、智皆入于體。身體是寓道德之舍,載知識之本。學生要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和考試成績,必須具有強健的體魄與良好的心理素質,要取得好的高考成績更是如此。不少考生臨考之前心里緊張,身體不適,參加考試時無法正常發揮;更有甚者精神緊張、需要停課休息,以至于不能參加考試。我在教學之時摸索了一些辦法,頗受學生歡迎。現拋磚引玉,供同仁們指正。
一、堅持鍛煉,運動有節
上好高三的第一節體育課——思想動員課。讓學生從思想深處認識鍛煉身體的重要性和上好體育課的必要性。
有許多的同學甚至部分老師都認為:高三了,根本沒有時間鍛煉身體,以時間緊為由擠掉了必要的鍛煉,也不想好好上體育課。也有部分同學還像高一高二一樣參加大運動量的訓練,毫無節制地長時間從事他們自己喜愛的運動,每天打球就是一、二個小時,嚴重地消耗了體力。興之所至,無休無止,沒有達到鍛煉身體的效果,以致“運動場上生龍活虎,上課自習好似病貓”。
我用生理學、運動學的理論讓學生知道磨刀不誤砍柴功,有了好的身體就成功了一半,但既要堅持鍛煉,又要運動有節。為此,體育課不能進行運動量大的活動,因為那樣會使學生上課或自習時有疲勞感;也不能上“放羊課”,因為沒有運動量達不到鍛煉效果。運動貴有堅持,貴在適中。慢跑、快步走、散步、大小球類等運動都比較適中。總之以學生平時喜歡和擅長的為好。
二、張弛有常,學會放松
教學生一些身體放松訓練法。用三個課時的體育課基本上教會學生,并要求學生在每晚睡覺前和考試前自覺訓練。在放松時,可以松開所有的緊身衣物,輕松地坐在一個草地上或者床上、座位上,雙臂和手平放于身體旁,雙腿自然前伸,頭和上身輕松后靠,雙眼閉上。整個放松訓練按照由下而上的原則,從腳趾肌肉放松—小腳肌肉放松—大腿肌肉放松—臀部肌肉放松—腹部肌肉放松—胸部肌肉放松—背部肌肉放松—肩部肌肉放松—臂部肌肉放松—頸部肌肉放松—頭部肌肉放松。放松動作要領是先使該部位肌肉緊張,保持緊張狀態10秒鐘左右,然后慢慢放松。使用這種方法并持之以恒,不但能消除學生考試焦慮,而且能全面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這些措施適合在雨天、晚自習后、早晨起來時采用。
積極的辦法是適中的運動。做自己最喜歡的運動項目,堅持20~30分鐘,出一身汗,洗個熱水澡,這種積極有效的有氧代謝運動能使大腦更加清醒,有利于學生進入下一步的學習,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三、男女有別,自主調節
采用呼吸放松法。呼吸法是讓自己靜下心來,排除雜念的一種自我調節方法。在放松時,我們閉上雙眼,用腹式呼吸法慢慢進行呼吸。吸氣時,想象著丹田中的這股氣由腹部逐漸上升到腦部,再上升到頭部,直到頭預“百會”處;吐氣時,想象這股氣由“百會”自后向下順著脖子、脊梁下降,直至回到丹田。這樣一吸一呼,周而復始,反復進行。由于集中了全部的注意力,就能夠使人逐漸排除一切雜念,收到消除緊張、自我放松的效果。
這種方法男女同學都可經常使用,訓練自己放松,緩解緊張焦慮,每天臨睡前做幾分鐘,如果緊張,可使用“深呼吸法”,簡單易行,效果明顯。
另外要求每個同學調節掌握好自己的生物鐘,教會學生觀察記錄自己的生物鐘曲線圖。特別要注意保證有良好的睡眠,爭取調節大腦興奮的時間與考試時間段相吻合。這樣學生才能發揮最佳的競技狀態,考出最佳的水平。
特別注意女同學生理周期的調節。女同學應充分估計自己的月經期,采取適用自己的辦法解決好。尤其是痛經、身體極度不適的同學,應在家長的陪同下去醫院與醫生商量一個妥帖的辦法。要在臨考試前三個月開始調整為宜,盡量使經期與高考時間錯開。
四、精神調節,身心愉悅
積極調劑精神,克服心理障礙。學習當中感到大腦疲勞、精神不支時,要剎住思路,聽一段音樂,進行一下體育活動,做一做手指操等。用這些方法調節一下,使大腦得到休整,精力得以恢復。
從大腦生理構造角度,我們的大腦皮層有不同的區域,管不同的事情。從空間說,某一區域興奮的時候,另一些區域處于相對抑制的狀態,也就是說這部分區域在休息。當你集中精力演算時,其他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演算效率很高。但如果長時間演算下去,大腦中這一思維區域就會感到很疲倦,效率降低。在演算數學題時,若一兩個小時仍解不出,可以暫時放下數學,扭扭腰、踢踢腿、散散步、談笑一下、幾個同學一起做些開心的小游戲等,半小時后再去做,也許就會不一樣。
高三體育課還應該教會學生一些有趣的小游戲、小活動、手指操,能有效地調節情緒,使學生精神振奮,身心愉悅。
多年來,為了使學生在高考前有良好的身體狀態與心理狀態,我堅持上好高三的體育課,不放任自流,更不與其他文化課沖突,讓學生深受其益處,放松迎考,輕松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