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中,一堂優質語文課的評價標準是什么?一位優秀語文老師的自身要求是什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回顧歷經五年的苗鄉課改路,本人淺談幾點感觸。
一、優質語文課的評價標準
1.語文學科特點鮮明突出
語文學科特點鮮明突出,即讓學生獲得最大的“語文受益”。具體地說,就是在語文課堂上,讓學生的“字、詞、句、篇”的基本知識信息儲存量獲得最大擴容,讓學生“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操作能量得到最大聚集。
因此,在教學中,要體現三個注重:
1)注重“以讀為本”。新課改強調:語文課堂,要淡化分析“以讀為本”。要以朗讀訓練為橋梁,用“讀”參與課堂教學,用“讀”表現與文本的對話,用“讀”親近、感悟、觸摸并走進語言文字。例如:在教學實踐中,許多老師的朗讀指導相當扎實到位,有教師范讀、師生對讀、分角色表演讀、找最讓自已感動的句子讀、一邊做記號一邊默讀、還有自由地讀、快速地讀、用悲傷的語氣讀、用快樂的心情讀、讀后學生相互評議,等等。
遺憾的是,在平時的課改督查隨堂聽課中,我發現,有的老師朗讀訓練沒有落到實處。在有的班級,學生“唱讀”的現象相當嚴重,學生的朗讀完全是“唱支山歌給老師聽”,完全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形成這樣的局面,原因何在?就是因為執教者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的“唱讀”熟視無睹、放任自流。教師的朗讀指導沒有真正做到“讀思結合”“讀導結合”,沒有從文字理解情感體驗的角度,激發學生內心的共鳴,激發學生通過朗讀傳情達意。基于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
(1)教師要“吃透”文本。每篇課文,在執教前,教師本人必須讀通、讀順、熟讀成誦,讀出自己對文章的獨特理解和提煉,讀得聲情共茂。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才能將文本挖掘得深,才能成功地引領學生讀文入情、情由心生,教師的朗讀指導才不至于“空對空”。
(2)教師要“有的放矢”。在朗讀教學指導中,教師要明確讀的要求、創設讀的情境、講究讀的方式、注重讀的感悟、突出讀的過程,必須在朗讀指導的“讀次讀量讀質”上下功夫,特別要注重通過大量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感,這是語文教學的核心所在。
2)注重“質疑點撥”。課堂上,一個教學問題的設計,往往體現了教師“把握教材、挖掘文本”的能力,體現了教師“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教學機智。教師設計的問題,必須含“金”量要高,要有教育價值、訓練價值、思維價值。許多問題要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功效。
例如,老師問:“夜深了,總理還在燈下辛勤工作,此時,你想對總理說些什么呢?”小朋友的回答童趣盎然,閃現出亮麗的創新思維火花!有的說:“總理啊,您因為熬夜,眼里全是血絲,您歇會吧!”有的說:“總理啊,您忘我地工作,精神可嘉,可您老人家要多保重自己,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哪!”有的說:“總理,我給您烹制了一道美餐,叫‘人參雞肉肚片湯,您快吃了補補身子吧!”有的說:“總理啊,您去休息吧,剩下的文件讓我來幫您審批吧!”
但在教學中,有一部分老師問題設計并不到位,有的不善于根據課文特點設計問題,提出的問題自由度不大、覆蓋面不大;有的對文章局部的指導太碎了、太細了、太滿了、太呆了,根本不注重“學法指導”;還有一部分老師,在課堂上提的是“無關痛癢的問題”、說的是“正確的廢話”、做的是“費力不討好的無用功”,我想懇切地道一聲:“老師,您該清醒了!”
3)注重“技能訓練”。作為語文老師,要始終牢記“語文語文,姓語名文”,要始終把準語文這門學科的脈搏,守住自己的“崗位”,種好自己的“責任田”。認真念好語文老師的“十字經”——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書。
聽評過許多老師的課,課堂上,老師們都力求體現“真實樸實扎實美”和“個性情趣創意美”。
(1)緊扣字、詞、句教學。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應圍繞語言文字這個中心去設計語文活動。”許多老師在教學中“詞、句”教學抓得很到位,通過不同的形式,讓學生理解感悟關鍵詞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緊緊抓住文本語言這條主根,引領學生走進作品人物豐富的精神世界;讓學生在梯度合理、形式多樣的活動訓練中親近語言、感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2)注重“知識的牽引和課內外的拓展延伸”。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教師要牢牢地體現學生的語文實踐。”什么是學生的語文實踐?一個字——“練”。“練”就是學生的語文實踐。在教學中,許多老師獨具慧眼,設計出了許多相當出彩的練習,有效地體現了知識的牽引和課內外的拓展延伸,強化且夯實了學生的“語文實踐”。
例如:“我會說、我會讀、我會看、我會寫、我會做”快樂大本營練習;“讀讀、畫畫、說說、唱唱、跳跳、練練”開心一刻;“自由創造”才智大比拼擂臺賽;“金點子”問題快速搶答;“小博士”書屋大展覽,等等,這些練習都相當不錯。
(3)體現“閱讀為習作服務的宗旨”。許多老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能有機地滲透寫作技能訓練。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觀察和表達方法、作者的用詞造句、作者的真情流露、作者的言為心聲。
例如: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作者“通過人物的神態、動作來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這種好方法,并將這種方法運用在學生平時的習作練習中。
(4)充分挖掘“文本資源”。許多老師善于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在鉆研教材時,對文本的“閱讀提示”內容、對“預習”和“導讀”內容、對課后的“思考練習”內容、“積累運用”等內容,會如獲至寶,精心琢磨,并在此基礎上創造性地予以開發利用,有效地輔助自己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5)創“課堂意境”,抓“文本主題”。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主題,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不同的文字內容喻示著不同的現實生活內涵。許多老師,能準確地“因文而異”“因材施教”,讓每一篇課文獨放異彩,讓每一節課與眾不同,使人賞心悅目。我曾下鄉聽過一位老師執教《掃大街的父親》一課,該老師在文本的挖掘、主題的烘托、課堂氛圍的營造上許多環節處理得很好,有的地方使聽眾心靈震撼,為之動容。
例如:文章的最后一句只有四個字:“這是我爹!”老師首先用多媒體打出“字幕”——“這是我爹”四個黑體大字,然后,教師以真切的情感、激情的語言、排比的句式,對濃濃的父愛進行細膩、深情的描述,并反復品讀“這—是—我爹!”這句話。就這樣,聲情并茂地一層一層地提升、一遍一遍地強化,使全場的氣氛達到了高潮。學生流淚了,老師流淚了,聽眾也流淚了。
2.新課改理念精彩紛呈
我們實施新課改的精髓究竟是什么?那就是為學生提供開放的“思維平臺”,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教師“教”的支點帶動、激勵學生學的“面”。
1)教態和語言很有“親和力”,很有“人情味”。教師不矯揉造作、不居高臨下,很樸實、很真切地將自己和學生的距離拉得很近。師生融為一體,形成“朋友式的、親人式的”師生關系。
2)課堂氣氛寬松民主和諧,師生之間平等交流互動,教師只是平等中的首席。
3)注重“激勵教育”,注重“情趣導學”。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信心是最大的動力。當學生身心處于最佳狀態被信任、被激勵時學得最好!我們新的課堂標準強調:“要充分運用喚醒、鼓舞、激勵”的“賞識教育”。全國著名的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常說:“教師要善于拿起表揚的武器,用放大鏡看學生的優點。”“要善于喚起學生心靈的微笑,讓每一個孩子找到好學生的感覺。”在平時的聽課中,發現許多老師的激勵教育很出色。老師善于“用眼神、用表情、用語言、用體態語”,給學生恰如其分的由衷的鼓勵,使學生時刻體驗著成功的喜悅、學習的樂趣,時刻感覺自己是老師心中最可愛的人,學生學習起來勁頭十足。
例如:“你的表達與眾不同,說明你有著非凡的創新思維,同學們掌聲鼓勵!”“中間那感嘆句,你讀得太妙了,把黑貓警長那神氣活現的樣子給讀出來了。”“哈!你敢于挑戰老師,敢于堅持真理,智勇雙全,可喜可賀!”美中不足的是,也發現有的老師激勵教育做得不夠。有的一節課從頭至尾都是清一色的:“表揚他!啪啪啪!”這樣的激勵形同虛設。
咱們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善于捕捉學生思維的亮點,言為心聲、熱情洋溢地贊美學生。尤為重要的是,教師要努力豐富自己的贊美詞匯。有的老師課堂上給人一種“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的感覺。從小學教到中學,夸獎學生就是一句千篇一律的老套話:“你說得真好!”試問:“好在哪?究竟怎么個好法?”作為老師能否加以具體評述,能否給學生以貼心的點撥和啟迪呢?別看學生小小年紀,敏銳得很!老師的關愛是真是假,老師的在乎是多是少,老師的熱情是高是低,他們明察秋毫。
4)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甘當綠葉,有意識地扶植陪襯學生這朵朵紅花。在以前的應試教育課堂里,尤其是公開課上,幾乎只是教師個人的素質大展示、才藝大比拼;而新課改的課堂里,學生是主體、是紅花,教師是輔助者、是綠葉,教師的職責是“積極地足夠地引導每一個學生能學、愛學、會學、巧學”。教師的教,應“教學無痕”,應“教育無痕”,應追尋“潤物細無聲,水到渠成的境界”。應試教育是令學生“學會”,素質教育是幫學生“會學”。這是教學理念上最根本的差別。
二、優秀語文老師的自身要求
新形式下,一位優秀語文老師的自身要求是什么?過去,人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現在,在這信息時代,知識爆炸時代,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自己必須是一條常流常新的小溪!
1)優秀語文老師,課堂上應“語言生動富有感染力,教態灑脫富有激情,教法精當洋溢著布局之美,能善待學生欣賞學生”。
2)優秀語文老師,心中裝的不是“教案多,學生少”“預設的多,生成的少”“灌輸的多,點撥的少”。不是只關注少數幾個精英學生,讓大部分學生不公平地成為課堂的看客、陪客、過客,而是致力于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
3)優秀語文老師,能潛心領悟、準確解讀新課改,能以主人翁的姿態融入新課改。對待新課改不是“雙面佳人”,不是“常規課老樣,課改課變樣”,不是“窮于應付,花拳繡腿,形式主義”,不是“濤聲依舊,穿新鞋走老路”。
4)優秀語文老師,時刻不忘自身充電。他們會在每一次的課改學習交流活動中,在電視網絡上,在《湖南教育》《小學語文教師》《語文教學通訊》《名家經驗講座論壇》等一系列書籍中,認識自我,修正自我,重塑自我,升華自我,將它們作為自己課改路上的指路燈,作為自己“優秀語文老師”的精神“保健品”。
5)優秀語文老師的基本功,已經不僅僅是“普通話,簡筆畫,三筆字”。其中,又注入了新的內涵。那就是:“深厚的文學素養,扎實的語言功力,良好的調控應變能力。”只有具備以上六項基本功,咱們語文老師才能具備有水準有啟迪有情趣的教學語言,才能準確地、巧妙地挖掘、開發文本資源,才能有著獨特的思想力度,深厚的文化底蘊,厚積薄發、信手拈來,才能上出有溫度、有廣度、有梯度的語文課。
一位優秀語文老師執教的一堂優質語文課,會讓人如沐春風,如登仙境,如獲至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