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衛東 李 潔
摘要:加強實訓基地和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是高職教育的特征所在。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實訓基地有三種模式,高職院校需要根據特定條件進行合理選擇。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是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的前提和保障,需要考慮計劃、大綱、指導書、課程排序、畢業論文選題及教師實踐能力培養等。
關鍵詞:高職院;實訓基地;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9)21-0241-02
高職的培養目標是“高素質、高技能、創新型的‘二高一新專門人才”,而其中“高技能”就離不開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教育部2006年16號文件《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高職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要“校企合作,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要“注重教師隊伍的‘雙師結構……。”透過這些意見的背后,其實都是突出兩個字——實踐。目前,實踐教學在高職培養中的中心地位,已經普遍形成共識,但是必須看到,實踐教學是一項不同于理論教學的活動,它離不開兩個方面的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和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屬于應用性很強的經濟類專業,從適應時代和行業發展的角度看,建立合適的實訓基地和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對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的實踐教學工作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一、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的模式
1.院校自建。院校自建實訓基地是當前高職院校的普遍做法。在這種模式里,實訓基地由院校自己投資建設、由學院自己管理。院校自建國際貿易實訓室的最大好處是一次性投入,使用周期長,便于管理,不用求人,實訓室使用頻率高,受訓對象多。
但是,院校自建實訓室也有一些缺點。由于實訓是通過軟件模擬國際貿易的流程,扮演貿易中的各方當事人,而外貿軟件只能實現數據庫之間的數據與表格登錄、轉換,沒有業務流程操作的實務要求,沒有具體的外貿產品生產跟單形態,因此,與實際的外貿業務還有較大的差距。同時,外貿軟件更新不及時,會出現與現實不符、相對滯后的情況。此外,實訓室不能像工科實訓室那樣,有“自我造血”的功能,基本不產生經濟效益。
2.校企共建。按照雙方合作的密切程度,校企共建的國際貿易實訓基地可分為兩種。
第一,淺層次的合作。企業只是院校的實訓場所,院校以付費的形式安排學生實訓,或者企業通過院校獲得廉價勞動力。近年來,由于外貿公司紛紛改制為民營企業或股份制企業,而學生給外貿公司帶來收益的能力尚暫時欠缺,因此,在經濟利益的驅動,外貿公司接受學生實習的意愿明顯不足。同時,從2000年開始,高職院校開始擴大招生規模,而與此同時各外貿公司為提高經濟效益,人員不斷精減,辦公場地相對縮小,因此,各外貿公司也不具備大量接受學生實訓的能力。此外,外貿公司出于保守商業機密的需要,重要的外貿業務一般也不讓學生參與。在一些外貿公司,因為責任風險的明確劃分,甚至連一些簡單的外貿業務,例如制作單據、發送E-mail等,公司員工都不敢放手讓學生做,學生到這類外貿公司實習,形式意義已大于實際意義。第二,深層次的合作。在這種模式下,企業參與到院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參與教學計劃的制訂、課程的設置與開發,并按照教學規律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和職業道德教育。而院校則為企業提供職工培訓和人才輸送等,為企業帶來實惠。這種合作模式相對于前一種來講,具有穩固性和長效性。
需要說明的是,在當前大經貿的經濟環境下,實訓基地的建設并非要局限在傳統的外貿公司,一些生產性企業或者外資零售企業都可以作為實訓基地,如沃爾瑪企業,它既有國內零售業務,又有跨國采購業務。與這樣的企業共建實訓基地,對于學生來說,可以深入了解跨國公司的經營管理技巧,熟悉外資零售企業在采購、配送等各個環節的運作方法。
3.院校聯建實訓基地。院校聯建實訓基地一般是兩所甚至更多院校根據資源共享、成本分擔等方式,聯合共建的實訓基地,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各院校在資金、場地、設備等方面的不足。在這種模式下,往往要求合作院校制定科學合理的合作方案,包括如何去建設和管理實訓基地等方面的問題,最終實現優勢互補和效益最大化。
這一模式的最大挑戰是實訓基地建成之后對它的運營管理問題,這直接關系到實訓基地的生存與運營效率問題。科學的管理方法還是應該運用市場運作的方法,比如,由各個院校出資興建一個具有法人資格的外貿企業,企業運營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進行,各個院校按照出資額多少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學生的實習可以直接付費或者從出資額中抵減等,具體可根據公司成立時約定的條款確定。
二、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1.論證、構建三年整體實踐能力培養目標體系。高職實踐教學環節主要有軍訓、實驗實訓、社會實踐、畢業設計等。高職首先需要確定實踐教學的培養目標。整體目標確定以后,要將其分解到不同的學年、學期中,形成階段性目標。實踐教學各環節的安排要循序漸進、科學合理。基本實驗、認知實習和社會調查等實踐環節,適宜安排在第一學年;專業實踐環節安排在第二學年較為合適;畢業設計、實習等綜合性實踐環節安排在第三學年為妥。最后,再將階段性目標分解到不同的實踐教學環節上,在此基礎上編制實踐教學計劃、大綱和指導書。
2.實踐教學內容設置應處理好幾個關系。第一,課程實訓之間的關系。先修課程和后修課程之間的實訓內容應避免重復,如本專業的《外貿函電》、《進出口單證》、《國際貿易實務》等課程實訓如果處理不好,很容易出現內容重復的現象,浪費了教學時間。在這個問題上,相關教師應該充分溝通,對教學內容作出合理的安排。第二,綜合實訓與課程實訓之間的關系。雖然《國際貿易實務》是本專業的核心課程,但是綜合實訓并不等于《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實訓。在綜合實訓中,應該以團隊建設為中心,通過團隊的形成、團隊的工作方法、溝通技能、時間管理等主題,對學生進行分組分工,包括角色扮演、案例引導、小組討論等來引導學生思考。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學生對宏觀政策的敏感、商機捕捉、溝通談判、糾紛處理等能力。
3.實踐能力培養與專業考證相結合。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給學生強調專業考證的意義,可以提高學生參與實踐與實訓的動力。比如,全國外貿跟單員資格考試、報關員考試、外銷員考試等,通過廣泛宣傳,可以促進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化學習壓力為動力。
4.改革畢業設計環節。以我院本專業2005級和2006級畢業生為例,2005級畢業生人數為60名,2006級畢業生人數為80名,選題范圍涉及國際貿易、國際金融、電子商務、物流、談判等方向。從選題性質來看,主要分為兩類:一是運用專業知識解決某領域實際問題,二是對國際經濟領域某些現象進行理論探討。
由此可見,我院本專業學生選題雖然符合專業要求,但是進行理論探討的比較多,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都比較少。這是將來需要改進的地方。
5.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要很好地實現實踐教學各個環節的教學目的,合格的師資是基本保障,這要求從制度上到精神上不斷地鼓勵教師改變觀念,勇于實踐。首先,引導教師樹立“實用為本、夠用為度”的教育理念;其次,要注重教師與實踐基地的緊密聯系,創造各種條件安排教師到企業進行實習、兼職或與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再次,鼓勵教師改進實踐教學方法。
三、結論與建議
綜上,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的實訓基地可以有三種形式,每一種形式都既有優點,也有缺點。高職院校應該根據自身資源情況、招生情況、外圍企業及外圍院校情況選擇合適的實訓基地建設模式。如果高職院校自身財力有限,那么,可以考慮院校聯建的形式;如果高職院校實力較強,招生規模很大,那么,可以考慮自建和與企業共建兩者并舉的形式;如果高職院校地處外貿活動極為頻繁、外貿人才極為短缺的地區,可以考慮校企共建的形式,尤其是深層次的校企合作形式。同時,實踐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一個科學的、合理的、綜合性的實踐教學體系,需要從計劃到大綱再到指導書、從協調實踐課程排序到技能考證、從理論型畢業論文選題到實踐型畢業論文選題等一些列的探索與改革。
參考文獻:
[1]沈華錦,蔣喜鋒.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的主要模式[J].教育學術月刊,2007,(7).
[2]祝衛,程潔.國際貿易模擬實驗室建設的思考和實踐[J].實驗室建設與探索,2001,(4).
[3]王毅.整合實踐教學資源高起點建設實訓基地[J].中國高等教育,2005,(18).
[4]伊輝勇,應曉躍,鄭輝昌.實訓基地建設與創新思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
[5]洪林.國外應用型大學實踐教學體系與基地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6,(12).
[6]郝曉燕.關于提高我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外貿實踐能力的教學研究與探討[J].內蒙古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1).
[7]孟范立.談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基地建設[J].現代教育科學,2008,(6).
[8]陸瓊.就業視角下高職高專的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甘肅農業,2006,(12).
[9]張靜.高職課程體系建設與實踐教學的探討[J].遼寧高職學報,2008,(8).
[責任編輯 陳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