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友華
2009年1月份以來,伴隨著天量的銀行新增貸款,票據融資這個之前并不被社會大眾所熟悉的龐然大物浮出水面,似乎一夜之間成為了鎂光燈下的焦點。在全球金融危機和國內大力刺激經濟的情況下,2009年一季度銀行新增貸款達到了創記錄的4.68萬億,而其中票據融資貢獻了32.31%的比例,高達1.48萬億元之巨,總體地看,今年一季度票據融資的增長速度已經超過實際新增貸款的增長速度。
在美國次貨危機導致的風險正如火如荼之際,找到票據融資井噴的原由和癥結,找出控制風險的辦法,是前車之覆下的后車之鑒,只有這樣才能厘清市場上紛紛揚揚傳播的“銀行借助票據空轉擴大規模”,“企業借助票據套利”等各種各樣的觀點,以正視聽,才能有助于我們對目前的金融環境保持清醒的認識,在票據融資中揚長避短,用好用活票據融資。
一、商業票據及票據融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及《票據管理實施辦法》、《支付結算辦法》、《商業匯票承兌、貼現與再貼現管理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商業匯票是出票人簽發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商業匯票分為商業承兌匯票和銀行承兌匯票二類。商業承兌匯票由銀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兌。銀行承兌匯票由銀行承兌。商業匯票的付款人為承兌人。票據融資教科書式的定義是指票據持有人通過非貿易的方式取得商業匯票,并以該票據向銀行申請貼現套取資金,實現融資目的。票據的簽發、取得、轉讓及承兌、貼現、轉貼現、再貼現應以真實、合法的商業交易為基礎,而票據的取得,必須給付對價。
二、企業對票據融資的剛性需求和柔性應用
票據融資的大幅增長,是企業積累的大量票據在這段時間集中釋放的結果,也是企業無法從銀行得到貸款,退而求次的選擇。
1.利用自身商業信用實現融資
利用自身商業信用進行融資是企業最常見也是最本質地應用。完全由企業商業信用進行的票據融資是商業承兌匯票融資,它可由供貨企業簽發,也可由購貨企業簽發,但必須是由購貨方或財務上有能力的關聯方承兌,商業承兌匯票也可貼現,但門檻較高。對那些信譽度較高,還款能力較強的大型集團化企業來說,它是廉價的美餐,基本上沒有財務成本(當然因違約而導致的信用受損成本可能相當的大)。但因它受制于采購商的信用能力,在我國現實的營商環境下較難被銷貨企業廣泛接受,同時在向銀行申請貼現時也難以獲準,故使用范圍不大。
銀行承兌匯票是在銀行信用保證下的企業商業信用融資。我們知道銀行承兌匯票不管是由購貨方出票還是由供貨方出票,肯定都是由購貨方的銀行承兌,未到期銀行承兌匯票如果不伴隨貼現行為,則屬于在銀行信用保證下的商業信用,是供貨企業對購貨企業的資金融通,但從釋放自有資金的角度講,通過簽發出票、背書轉讓實現的票據支付功能本身蘊涵了融資功能。如果購貨方的信用足夠好,信用等級足夠高,就可獲得更大風險敞口,一般情況下,信譽良好(銀行信用評級A級以上)的企業在開立銀行承兌匯票時僅需存入30%左右的保證金,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融資費率是相當的優惠的。以六個月期的100萬元銀行承兌票為例,如企業存入保證金為30%,則可獲得70%的銀行融資,而它付出的成本僅僅是30%保證金的六個月期存貸款利息之差,雖然還有開票手續費,票據融資費率也尚不及同期銀行基準貸款利率的的50%。
完全的商業信用下的融資是企業間的自發性行為,對銀行而言根本沒有風險;銀行信用保證下的商業信用融資,因為銀行扮演了擔保角色而承擔了風險,但這種風險是可控的,并且相對簡單,銀行只需視乎企業的資信狀況將開票保證金漸次提高到100%即可。
2.利用銀行信用實現票據融資
在現有的銀行信貸統計口徑下,銀行承兌匯票是作為表外授信業務的,并不計入商業銀行信貸規模,只有在持票人將票據貼現時,才構成現實意義上的票據融資,計入商業銀行信貸規模。票據貼現程序簡約、利率可隨著市場資金價格波動,因對企業迅速融資、降低財務成本有著顯著優勢而廣受歡迎。基于真實商品交易下的票據貼現是政策所定,此時的銀行承兌匯票實質已是一種準貨幣,它的貼現并不會增加承兌銀行的風險,因為隨著商品的流通而具有自償性。然而我國現行法律、法規雖然禁止純粹融資性票據的貼現,但由于商業銀行規避風險和企業套利動機的雙雙推動,無貿易背景的票據貼現或者說貸款票據化已成為一個行業公開的秘密,現在以“票據貼現”為名義的票據融資普遍存在,不僅銀行、企業樂于從事和參與票據貼現業務,還陸續誕生了為數不少的專門提供票據融資中介服務的公司,此種情形下,企業開票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支付貨款,而是為了貼現,拿到銀行資金。
目前的一種通行做法是,集團公司利用銀行授信獲得承兌,然后向與其子公司有實質業務往來的關聯企業開具銀行承兌匯票,并由后者轉將承兌匯票背書給子公司,子公司作為持票人在提供合法但與該票據實際并無關聯的發票與合同向銀行辦理貼現而獲得了貸款,這種貼現式的貸款利率是足夠優惠的,我們以1億元為例,現在6個月期貸標準款利率是4.86%,而同期直貼利率為1.536%,半年貼現利息780,800元,加上0.05%的貼現手續費,貼現費費用共83萬元,而同期6個月利息243萬元,遠低于同期基準貸款利息。
還有些操作可能“技術含量”更高,企業在和供貨方談好的前提下,將準備支付給供貨方的銀行承兌匯票再背書回公司,由公司到銀行貼現,然后拿貼現的資金作為下一筆銀行承兌匯票的保證金,繼續開承兌,滾動開票達到放大融資的目的。
這種缺乏貿易背景的票據融資雖遭禁止卻廣泛存在,該等票據因缺乏自償性而使貼現銀行承擔了潛在風險,在貼現資金體外循環,比如企業拿貼現資金委托證券公司理財時,這種到期償還資金的不確定性更是不可預計,尤為甚者的是當開票單位是利用長期投資(如國庫券)或存貨來作抵押開票時,這種風險就更是無法估計的了,因國庫券可以作代保管、存貨可以虛構。所以銀行必須根據商業銀行法和貸款通則等相關法律法規,對票據貼現時的貿易背景作充分詳實的調查落實,對貼現資金的用途進行監督控制。
3.嫁接企業商業信用和銀行擔保信用進行企業理財
企業在資金充沛時,可以用企業自有資金定存作保證金來開具同等金額銀行承兌匯票,以銀行承兌匯票支付采購款來進行企業理財活動,節約財務費用。以1億元采購款支付為例,目前半年期存款利率1.98%,開具銀行承兌匯票費率0.05%,可節約財務費用94萬元。如果供貨方不愿接受銀行承兌匯票,或者因賬期過長而提價,則企業可承擔客戶貼現費用,或者干脆代客戶辦理貼現,這樣亦有獲利空間。同樣以1億元采購款支付為例,目前6個月直貼利率1.536%(年),這樣也可節約17.2萬元財務費用這種模式下的企業自主理財,由于具有真實的貿易背景,在票據流轉、貼現等過程中能實現資金自償,因而風險很小,銀行的風險控制主要在查實貿易活動的真實性。
4.利用商業票據類美化報表、調節利潤
一些上市公司或為爭取公司上市、銀行融資的企業,對某一時點上的財務狀況是有偏好和特殊要求的,在自身條件不足以達到相關指標柜架時,大多都有粉飾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的壓力和沖動。會計報表粉飾不完全等同于會計造假,它往往在并不直接違反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具有很大的隱蔽性。例如在會計期末,企業通過開具銀行承兌匯票表外融資來改善企業資產結構,會計報表上的貨幣資金上去了,資產負債率降下來了;通過商業承兌匯票的背書來沖抵企業應收賬款,由于應收賬款需要計提壞賬準備,而應收票據一般卻可不必,這樣就變相地達到了增加企業利潤的目的;通過在同一總行下的銀行票據貼現,改善經營性現金流入,美化現金流量報表等等。
三、銀行對票據融資的助推因素
企業的逐利性決定了它對萬金油式的票據融資的渴求,其實正常情況下的票據融資是會在銀行和企業之間形成雙贏局面的,銀行同樣也是票據融資的利益追逐者,只是在擊鼓傳花的票據背書與轉讓中,它注定要接最后一棒,所以更為在乎風險而已。
1.風險控制的要求
票據融資激增是銀行出于對未來經濟走勢不確定性擔憂下的謹慎選擇。在全球性金融危機的陰霾下,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大幅下滑,對銀行來說,安全是第一位的,不賺錢總比賠錢好。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的票據融資由于期限短、周轉快、風險小而特別受到銀行青睞,一些資源較為有限的中小銀行“身先士卒”地開展此類業務也就不難理解了。從今年前兩個月的數據看,股份制銀行的票據融資量占到銀行整體票據融資規模的60%以上。2月,光大、興業、民生、中信4家股份制銀行的票據融資規模,占到除工、中、建三大行外金融機構票據融資總額的80%以上。
2.銀行存貸款規模的推力
自2008年9月以來,央行實行了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取消了對商業銀行的貸款增長限額,并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和連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存貸款利率等手段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但是由于市場風險增大,注入的流動性并沒有有效地釋放到實體經濟中,而是停留在銀行間市場,今年以來M1和M2之間不斷走高的剪刀差就可見一斑。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從銀行方面分析,擴大信貸投放量似乎成為今年保利潤的唯一選擇,在風險和盈利雙重擠壓下,銀行采取的薄利多銷的票據融資策略就是顯得合情合理的了。銀行在放出承兌匯票之時,也可收到票據面額30~50%的企業保證金存款,在銀票貼現時又可增加50~70%票面金額的信貸規模,存貸規模雙率齊漲,兩全其美之事銀行何樂而不為呢。
3.結算和創收動力使然
銀行在放出承兌匯票后,一定金額的銀行結算業務就有了保證,還可坐收萬分之五的開票手續費。當銀行承兌匯票貼現時,如銀行以月息1.3‰做直貼,再到市場上,以1.0‰、1.1‰的月息轉貼現給大行,中間還有0.2‰左右的利差,積少成多,這也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從另一個方面看,能夠開具銀行承兌匯票的企業大多是信譽較好的實力企業,是銀行間爭奪的優質客戶,從保有客戶量上講,銀行有時也只得跟進客戶需要。
正是有國內寬松的貨幣政策的天時、在貼現率和銀行存貸款利率大幅背離的地利下,佐之以銀企雙方利益糾葛下的欲拒還迎的人和,終于導致了票據融資在2009年一季度的井噴,并且在可預見的一段時間內還將持續高位運行。我們應當深入研究和把握票據融資的實質,用好這把雙刃刀,為企業走出金融危機的迷霧服務,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