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承斌
小額信貸是為貧困人口以及微型企業創業者提供的信貸服務,作為一種金融創新,它開辟了以市場經濟方式減輕貧困的新渠道。小額信貸模式在全世界迅速傳播,其中,孟加拉和印尼兩國的小額信貸模式在各自的緩解貧困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盡管兩國的具體模式不同,但都在各自國家獲得了成功,向世界證明了小額信貸模式的可信性。小額信貸機構在科學的管理下,可以合理的利率,幫助窮人建立自己的微型企業,增加收入;同時克服抵押品缺乏,交易成本高,信息不對稱等固有劣勢,保持較高的貸款償還率,實現盈利。
一、孟加拉模式——格萊珉銀行
(一)運作模式特點
格萊珉銀行的運作模式,以2000年尤納斯博士根據1998年孟加拉洪災情況的調整為界,可分為兩代模式。其中,第一代模式以小組聯保,特殊貸款制度,強制購股,重視女性貸款者,提供生產指導為特點。第二代模式在小組聯保,貸款制度,個人財務管理等方面做出了調整。
(1)第一代模式
小組聯保:格萊珉銀行要求5名沒有親緣關系的同村貧困村民組成小組,并選出組長。在組內實行“2+2+1”的貸款次序,即先貸給組內最貧窮的兩人,如果在一定期限內正常還款,則再貸給另兩人,最后再貸給組長。盡管不需要任何抵押和外部擔保,但是小組成員之間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并且要按貸款的5%提取風險準備金。同時,如果一人違約,則全組失去貸款資格。
特殊貸款制度:單筆貸款數額小;貸款期限通常為一年;單利計息,貸款利率高于市場利率;每周分期付款,不允許一次性提前償付。
重視女性貸款者:從2008年數據來看,女性貸款者占到了總數的97%。格萊珉銀行的理念認為把錢借給妻子比把錢借給丈夫,給家庭帶來的收益更大。因為妻子更善于持家,通常具有巨大的犧牲精神,她們拿到錢后,可以用來更好地照顧孩子,改善家人的衣食住行,并懂得家庭的哪個方面更需要錢。
強制購股:所有貸款人在得到第一筆貸款時,要以貸款額的1%購買銀行股份,成為股東,并且要在存款、理財等各種業務上對銀行保持高忠誠度。
提供生產指導:由小組組成的會員中心,每周會召開一次理會,銀行工作人員會參加會議,并宣傳科技衛生知識。此外,銀行還成立了漁業,農業,紡織,信托,鄉村5個基金會,提供技術指導,幫助農民發展生產。
(2)第二代模式
小組聯保:取消了小組聯保關系;取消了“2+2+1”的貸款次序,組員可同時得到貸款;不再要求提取風險準備金。
貸款制度:在借貸雙方協商的基礎下,可以修改貸款條款,延長還款時間,調整還款頻率,但是在申請新貸款時,要受到苛刻的限制。
個人財務管理:所有借款者必須將貸款的2.5%用于購買格萊珉銀行股份,并且在個人賬戶中保持至少在貸款額2.5%的存款。對于貸款額超過8000塔卡的客戶必須開設養老金賬戶,每周存入50塔卡,到退休后將得到分期返還。
(二)成功經驗
(1)銀行對客戶的選擇與客戶相互選擇相結合。格萊珉銀行選擇的絕大部分貸款者是貧困婦女,一方面是出于提高女性作用與地位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女性更小心謹慎,善于理財,厭惡風險,有利于降低還貸風險。借貸對象重點關注最貧困的人,是因為越貧困,貸款資金的邊際效用越大,能起到的緩解貧困作用更好,借款人對貸款運用的重視程度也越高。此外,通過小組的自由組合和相互監督,可以依靠借貸者的信息來排除一部分缺乏生產意愿和能力的借款人,緩解信息部對稱性的負面影響。
(2)控制信貸額度與保證項目需求相適應。過度負載不但會對借貸人造成過大的還款壓力,還可能造成其因超過未來預期還款能力,而放棄還款,造成銀行損失。所以必須嚴格控制信貸額度,適度放貸。但是,必須根據具體情況,嚴格核算項目需求,保證其正常運營。
(3)約束機制與以客戶為中心相聯系。格萊珉銀行初期采用小組聯保制度,控制了風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孟加拉洪災后,及時調整政策,實行彈性還款,即維護了客戶的利益,也保證了銀行的生存。
(4)資金支持和技術支持相配套。格萊珉銀行在向借款者提供資金支持的同時,還通過會員中心會議,5個專項基金會,向借款人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積極參與借款人的生產活動。因為,農民貧困的原因不僅在于缺乏資金支持,生產技能和信息的不足更是其缺乏持續發展能力的根本原因。
(5)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相協調。格萊珉銀行的成功自然是因為尤納斯教授合理的經營模式,以及非政府組織的高效率;但是,政府的作用絕對不能忽視。政府在初期的財政支持,使得格萊珉銀行獲得了大量廉價的資本,使得盈利成為可能。此外,政府在稅收、準備金等方面的寬松政策,給予格萊珉銀行充分的自主經營權,都使得其可以充分發揮非政府組織的潛能。
二、印尼模式——印尼人民銀行農村信貸部
(一)運作模式特點
金融體系改革中,BRIUD把虧損嚴重的村信貸部改成村服務站(PPD),減少營業天數,降低成本;以市場化利率代替貼息式利率;建立獨立的資產負債表和盈虧表;在存貸款及顧客管理上的擁有自主權。
靈活的貸款制度:BRIUD貸款對象主要是貧困線以上、信用狀況合格、有潛力的個人或家庭小作坊。300美元以下的貸款一般不需要抵押, 而需抵押貸款的抵押品可以是土地、固定資產、儲蓄、工資單和動產, 如自行車和電視等。貸款客戶的還款方式分為兩種,客戶可以選擇貸款期限內每月還款,或分3個月、4個月、6個月分期還款。此外,貸款客戶如在6個月內都按期還貸, 銀行將每月返回本金的0.5%作為獎勵。
鼓勵儲蓄:1983年,印尼政府允許商業銀行自己確定利率。BRI的存款利率是根據存款數額決定的, 數額越大, 利率越高。如, 5—500美元為10%,500—2500美元為11.5%,2500美元以上為13%。同時,銀行按存款的流動性不同設不同的儲蓄產品。這樣的設計對儲蓄者有很大的吸引力。村銀行靠吸收儲蓄得到可貸資金的成本約為13%,而從基層銀行拆借資金的利率約17%。這樣使得村銀行的借貸成本較低。
激勵機制:BRIUD推行村銀行的利潤分享計劃,將每年贏利的6%作為村銀行全體員工的獎勵,根據職務發放。而且,在年終獎外,在每半年一次評比中獲勝的村銀行和上級支行還能獲得額外獎勵。此外,支行的監督官員和支行經理根據下屬機構的績效,可得到不超過1.6個月工資數額的獎金。
(二)成功經驗
(1)國有商業銀行的良好信譽是小額信貸成功的保障。BRIUD由于長期致力于印尼農村經濟的發展,長期發放政府補貼貸款,在印尼農村形成了較好的聲譽。在此情況下,廣大農民愿意把為數不多的儲蓄存在BRI,同時,也更傾向與從BRIUD獲得貸款。這保證了BRIUD在印尼農村小額信貸方面的主導地位。
(2)財產抵押有利于保證還貸率。不同于格萊珉銀行,BRIUD沒有對小組貸款,而是對個人貸款,這就不能利用小組形式所帶來的主動的排除品質不適合者。所以,BRIUD通過財產抵押來保證還貸。事實證明這一做法是成功的。
(3)激勵機制的設置有重要作用。BRIUD對整個經營活動中涉及的三方(銀行營業人員,儲蓄者,貸款者)都設有激勵機制。分別通過績效獎金,分檔儲蓄利率,返還貸款本金來激勵三方,這使得銀行可以高效、穩定、安全的發展。
三、國外實踐對中國的啟示
(一)中國的貧困狀況
2009年4月8日,世界銀行發布了名為《從貧困地區到貧困人群:中國扶貧議程的演進》的中國貧困評估報告。報告指出盡管中國在過去25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減貧成果,但是消除剩余的貧困變得更加艱難,因為余下的貧困人口從地理分布上看更加分散,同時經濟增長對減貧的影響已經減弱。因此,通過小額信貸的方式來緩解貧困就存在必要性。格萊珉銀行和BRIUD分別提供了NGO和盈利企業運營小額信貸的成功例子,在具體操作上為中國提供了很多經驗。但是,中國的小額信貸發展有兩個必須解決的問題,即誰來運行小額信貸業務和政府應該做什么。
(二)誰來運行小額信貸業務
格萊珉銀行和BRIUD分別由NGO和國有商業銀行實現了小額信貸業務的良好發展,進而對緩解貧困做出貢獻。那么,中國應該由什么樣的組織來發展小額信貸業務呢?
中國的小額信貸業務始于90年代初,社科院“扶貧社”、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開展的小額信貸試點。從2000年開始,我國農村信用社開始涉足小額信貸項目。現今,部分商業銀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機構,扶貧辦,殘疾人聯合會等政府機構,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國農業發展基金等NGO也有相關業務。NGO作用的擴大作為現代化發展,公民社會形成的基本特征,是時代發展的趨勢,也是小額信貸發展的趨勢。國有商業銀行運營小額信貸業務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同時承擔政策性業務和商業性業務之間存在的矛盾。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容易扭曲自己的經營行為,不能發揮小額信貸的潛力。同時,中國的現實情況證明國有銀行的效率偏低,由國有商業銀行來擔負這個緩解貧困的任務是難以保證效率的。此外,事實證明農村信用社同樣不能完成通過小額信貸來緩解貧困這個“千年發展目標”。盈利機構存在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需要向持股人進行利潤分紅。這就存在著小額信貸的扶貧目的與財產從貧困階層向富有階層轉移的矛盾。這會導致小額信貸營運資金的相對減少,影響小額信貸服務規模的擴大,不利于小額信貸服務的長期發展。盡管BRIUD在印尼取得了成功,但是其并沒有解決這一問題。在亞洲金融風暴中,BRIUD力挽狂瀾拯救了危機中的印尼人民銀行,這一方面反映了BRIUD在盈利方面的成功,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通過BRIUD,部分低收入階層所繳納的利息被轉移給了其他非低收入階層,與扶貧目的的相抵觸。反觀NGO組織,如格萊珉銀行,由于享受分紅的持股人就是接受貸款的貧困人口,分紅提高了其收入,減少了分紅帶來的負面影響。通過給貧困階層分紅的扶貧性來解決盈利組織所面對的矛盾。當然,小額信貸也不只是NGO的問題。從格萊珉銀行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發現政府和國有銀行對于其在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是其成功的基礎。所以,需要建立以NGO為主導的,以市場化經營為基礎的,聯系政府和國有銀行的,相互配合的以小額信貸為手段的扶貧體系。
(三)政府應該做什么
政府的根本作用在于提供促使小額信貸有序發展的規則和機制,從而引導和促進其發展。為此,在由NGO為主導的小額信貸扶貧體系中,政府需要提供政策、法律和資金方面的支持。
首先,政府宏觀上要創造良好穩定的經濟環境,微觀上要為農民提供積極的技術指導和信息支持。小額信貸業務的扶貧對象通常是微型企業或者農業生產者,這些群體的經濟活動受國家宏觀經濟影響較大,對經濟變化的敏感性較強,抗風險能力較弱。同時,這一群體的脫貧通常缺乏足夠的技術和信息,這會影響其貸款利用的效果。雖然NGO可以承擔部分技術和信息上的支持,但是政府在這方面也責無旁貸。
其次,減少干預,加強服務與監管。格萊珉銀行和BRIUD的成功的關鍵在于靈活的經營政策,這與政府賦予其的自主經營權密不可分。政府應該減少對小額信貸組織的干預,但是,不能忽視政府的服務與監管職能。我國政府要推行NGO為主導的小額信貸扶貧系統必須要建立和完善小額信貸的相關立法,修訂與之沖突的法律、法規,允許其根據市場情況,以市場化的利率自主經營。同時,政府還應完善服務職能,幫助NGO籌集資金,擴大融資來源。此外,政府應承擔一定的管理工作,保證小額信貸機構的貸款制度符合廣大貧困農民的需求。
最后,政府需要對于小額信貸體系的補償機制,包括國家補償機制和地方補償機制。國家補償機制主要應該提供風險保護和稅收優惠。財政應該每年投入一定部分的資金建立風險基金,用于應對產業結構調整,國際市場波動,突發性自然災害等系統性風險。此外,還應減面小額信貸機構的營業稅和所得稅,作為其支農的補償。地方補償機制主要針對微觀層面的支農和對小額信貸機構的補貼。地方財政需要建立扶貧基金,用于保障農民的生產、生活開支,從而提高還貸率;同時,應建立培訓基地,提高農民貸款投資項目的技術水平和市場變化應對能力,提高項目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