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哲 帥 軍
我國高職教育的蓬勃發展對高等教育大眾化做出了重要貢獻,為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量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課程在高職人才培養過程中具有核心地位,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關鍵。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對課程建設與改革,尤其是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明確意見。“教、學、做”一體、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教學模式成為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這些改革體現了高職教育對實踐教學的重視,可以避免如近代教育學家楊賢江所說的“教育與勞動分家”、“腦與手拆了伙,求知與做工離了婚”狀況的發生。
“項目導向”模式是眾多的教學模式中的一種,它以工作任務為中心,以實踐為導向,將教學內容確定為可行動的方案,學生通過參與項目實踐,綜合職業能力與全面素質可以得到提高,從而能更好地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一般而言,一個好的教學項目來自于合理的項目設計。

教學項目的設計要點
項目導向中的“項目”應該是有結構的項目,即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工作任務模塊。因此,在項目的設計上要注意以下幾點:
項目環境的真實性既然是以工作任務為中心,項目的設計要盡可能地建立在真實或接近真實的工作環境中,讓學生盡可能地多接觸實際工作信息,在工作中學習。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使高職學生能更好、更快地適應畢業后的工作。
項目內容的完整性上世紀50年代,英國學者波蘭尼在研究一般知識的性質時指出:人類有兩種知識,通常所說的知識是用書面文字或圖形、數學公式來表達的顯性知識,還有一種知識是不能系統表達的默會知識。同樣一張財務報表,不同的人做出來的報表分析報告,內容、質量會有迥然不同的差異,就是因為在默會知識上存在差異所致。默會知識是無法在書本上找到的,只能靠個體在實踐中摸索、頓悟,靠同行之間在工作過程中隨機交流與切磋獲得。因此,在項目內容設計上,使這兩類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是高職學生技術學習成功的秘訣所在。
項目完成的開放性項目內容應多選些來自社會實踐中的案例或尚未解決的問題,也就是要選擇一些半封閉型甚至是開放型的內容。所謂半封閉型內容就是答案不止一種,而開放型內容則沒有標準答案。這樣的項目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使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提高高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項目結果評價的全面性對于項目完成結果的評價,首先,從評價內容上不僅要評價專業技能,而且要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現代職業人的基本素質列入評價目標;其次,從評價過程看,要關注學生在學習與掌握專業技能、養成職業素質過程中采用的方法與途徑,關注學生在參與項目實現過程中的經歷與體驗;再次,從評價主體方面,評價主體不僅要包括學校教師與學生自身,而且要包括學校外部的企業、社會,以使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評價更加真實、科學、恰如其分。
財會類課程教學項目設計實例
一個教學項目的實施,通常要經過確定項目內容→搜集整理資料→交流探討總結→結果評價四個步驟。根據項目教學方案的實現步驟,財會類課程應將以上設計要點運用于教學實踐中。
布置項目,提出工作任務以筆者所教的《外貿會計》課程為例,筆者設計了兩家企業一個月的會計業務,要求學生分小組在期末完成這兩家企業該月的全套財務處理,包括會計憑證、賬簿及報表。兩家企業中,一家為外貿企業,其業務范圍涉及不同價格條件下的進出口自營、代理業務,另一家為擁有進出口權的加工企業,其業務范圍涉及商品采購、生產及出口銷售。以上所有業務涉及的國內外客戶、運輸部門、保險公司、銀行、海關、外匯管理部門出具的各種不同類型的單據均以現行單據為藍本,提供給學生做賬的也是現行的復幣記賬憑證、賬簿及報表。整個教學項目設計力求真實,盡量使學生感覺置身于真實的企業工作環境中,使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能輕松地勝任外貿企業會計工作。此外,以往的教學項目設計常以單項設計為主,即每學習一個單元或章節,僅根據此單元或章節的知識點設計項目。這種設計的優點在于突出對該部分知識點的訓練,但會人為地割裂知識之間的相互關聯。比如,按照以往的教學項目設計,在學習《外貿會計》的“進口業務核算”一章時,會設計全部為進口業務的項目,同樣,在學習“出口業務核算”一章時,會設計全部為出口業務的項目。結果,對于單獨的進口或者出口業務,學生的掌握情況良好,而一旦這兩種業務同時發生的時候,學生的賬務處理就會出現混亂的局面。在真正的外貿企業日常經營過程中,各種進出口自營、代理業務一定是同時發生的,學生必須學會如何同時處理這些業務。因此,通過對兩家企業的外貿業務項目的綜合設計,可以增強項目的真實性。實踐證明,通過該項目實訓,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搜集、整理資料以筆者所教的《會計制度設計》課程為例,在學期之初,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4~5人。要求每個小組以現有的組員作為員工,成立一家小型公司,公司經營范圍由小組成員根據興趣自選,但全班成立的公司中盡量不出現相同的經營范圍。要求每個小組在學期末提交一份該小組所成立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為了完成該項目,學生首先必須較清楚地了解所成立公司的行業背景、業務特點、工作流程等,然后根據這些信息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適合本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在課堂內外通過報紙、書刊、網絡等媒體,收集、整理大量的相關資料,課堂的講授僅為學生提供一個方向,整個項目,包括最后提交的內部控制制度的格式、內容等全部由學生自行設計完成。整個教學項目設計體現了完全的開放性,實踐證明,通過這種項目教學模式,學生已將《會計制度設計》這門課從“最枯燥無味的課”轉而列為“最受歡迎的課”。此外,期末由各小組提交的內控制度設計資料,經全班學生及教師的討論整理后,由全體學生共享,即學生可保留這些資料,作為日后實習或工作中參與企業財務管理甚至自己創業時的參考資料。
交流、討論、總結以筆者所教的《成本會計》課程為例,在學生分小組完成“成本核算的品種法”的實訓項目后,要求每組討論品種法的計算過程及特點,并形成總結,即每組提交一張品種法的核算流程圖。雖然在現有的《成本會計》教材及參考書中,關于品種法核算的流程圖很多,但都只是提供一個大概的計算步驟,并沒有給出一個具體的計算過程。因此,學生在看到這種流程圖時往往覺得很抽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針對這種狀況,筆者要求各組學生提交的流程圖一定要盡量詳細、具體地體現出在品種法下各種生產費用的歸集與分配。圖1是學生提交的一張品種法計算的流程圖。筆者用這張流程圖向學生講解品種法計算過程時,比用其他任何教材或參考書提供的流程圖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實踐證明,通過該項目設計,在鍛煉了學生分析歸納能力的基礎上,也極大地發展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既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了成本核算的品種法這一顯性知識,又加強了對學生感悟、創新等默會知識的掌握。
評價以《外貿會計》課程的期末考核為例,考核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為外貿會計的理論基礎知識考核,以閉卷考試的形式完成,評價學生的專業技能;另一部分為外貿會計的業務處理能力考核,根據每組學生提交的兩套企業會計資料(憑證、賬簿、報表)及學生在做賬過程中的表現打分,評價學生的自我管理、團隊合作等職業素質及動手能力。兩部分成績是獨立的,即學生在期末時會得到兩個成績分數:《外貿會計理論》分數與《外貿會計實務》分數。此種評價模式可以全面地考核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可為學生自己及未來的用人單位提供更為準確的評價信息。再以《會計制度設計》課程的考核為例,由于該項目的設計本身具有較大的開放性,即項目完成結果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因此項目結果由教師與學生共同評價完成:教師評價部分按照項目“設計一個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分為貨幣資金的控制、存貨的控制、固定資產的控制及期間費用的控制四大部分,對各小組每部分的完成情況分別打分,再給出總評分數,但該總評分只占最終評價的70%;學生評價部分由各小組以不記名方式交換打分,成績占最終評價的30%。此種評價模式可體現評價主體的多樣性,也可反映出學生在參與項目實現過程中的職業素質表現。
教學項目設計的誤區
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為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向,但在實際操作中也很容易產生一些誤區。
誤區一:注重項目設計形式,忽視理論教學受“重實踐,輕理論”傾向的影響,忽視理論教學,即為了增加項目設計的生動性,強調項目形式的多樣化,而一味追求項目形式的新奇,片面強調興趣,導致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不足。例如,在《成本會計》課程的項目設計中,引入大量世界知名企業由于成本管理不善導致破產倒閉的案例分析。這些分析可能會引起學生對案例本身的興趣,但對于成本核算方法的掌握是沒有任何幫助的;又如,在《經濟法》課程的項目設計中,花大量時間帶領學生參觀真實法庭,或組建模擬法庭,這對于學生在感性上加深對法律學科的理解是不無裨益的,但學生最后到底能學到多少經濟法律方面的知識很難估價。一個成功的教學項目設計,一定要體現出相關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運用,否則就會陷入華而不實的誤區。
誤區二:注重項目設計的評價,忽視教學對象通常評價一個教學項目設計是否成功,要看該項目是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就說明教學項目的吸引力不夠。事實上,高職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教學對象——學生的厭學情緒,這與高職生源的質量有很大關系。對于這類學生,應考慮通過項目設計使學習壓力轉變為學習動力。因此,對教學項目完成結果的評價設計,不能為了追求表面成績簡單地作出“合格”、“良好”等評判,而是要建立淘汰制,否則會讓學生覺得項目完成非常簡單,從而使整個教學項目設計的效果大打折扣。
誤區三:注重項目設計過程,忽視項目設計主體有時候教師會覺得花了很多工夫進行教學項目設計,但結果差強人意。這可能要從項目設計的主體——教師自身來找原因了。對教學內容的全面理解是教學項目設計成功的前提,如果教師自己對教學內容一知半解,項目設計就會變成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無論下多大的工夫,都難以實現項目的有效運行。例如,在《外貿會計》課程中講授“出口退稅”部分的內容,就要求教師一定要對此部分內容的操作流程及計算細節非常清楚,才可能設計出學生易于接受的教學項目。
總之,在高職財會類課程教學項目的設計過程中,要體現出項目的真實性、完整性、開放性及全面性的特點,避免“重形式、輕效果”等華而不實的教學項目設計。
參考文獻:
[1]張瑩.淺談高職院校的項目教學模式[J].江蘇高教,2008,(1).
[2]楊善江,馬曉燕.任務型教學中的任務設計原則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1).
[3]李建欣,方仲民.高職課堂教學改革的若干誤區分析[J].職業教育研究,2008,(2).
作者簡介:
陳哲(1978—),女,碩士研究生,經濟師,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會計學。
帥軍(1977—),男,碩士研究生,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