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職業教育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進行項目教學的試點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項目教學作為行動導向教學法中最具代表性的理想模式正在全德國乃至歐共體內推廣。2002年,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在管工和電工兩個專業引進德國學習領域課程方案,開始了以行動為導向的項目教學實踐。該實驗班所培養的學生不僅順利通過了德國手工業行會考試(IHK),獲得了歐共體國家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并且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就業對口率及就業質量有了質的飛躍。在我校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形勢下,實驗班的成功經驗也在向五年制高職專業延伸。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習效果,并使學生向主動、自主、探究、應用性的學習方式轉變,2007年起筆者在我校五年制高職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的環境監測課程教學中,嘗試引入了項目教學,設計了地表水監測與分析項目,本文就簡要介紹一下具體做法。
地表水監測與分析項目教學的步驟和教學設計
教學項目的確定在項目教學中,項目確定是基于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環境監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水環境監測、大氣環境監測等各種監測方法的原理、儀器操作技能,具有實踐性強和應用性強的特點。筆者根據學習領域課程方案,將環境監測的工作過程轉化為學習情境,在此基礎上設計了水環境監測、大氣環境監測等五個階段性項目。以地表水監測與分析項目為例,其具體方案及單元課題如表1所示。
該課程是在學習環境化學、分析化學等課程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之后進行的必要的綜合訓練。每個項目的任務清楚,要求明確,同時每個項目都有相應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這就由原來的結果評價轉化為過程性評價,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分組,制定計劃在項目制定好之后,學生每4人為一小組,根據學習情況進行搭配。分組后,以小組為單位制定計劃,進行分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教學變成以學生為主體。本課程內容較多,學生人數相對較多,教學采取集中—分散—再集中的形式:即先集中學生布置任務,并共同討論,然后分散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任務,最后再集中所有學生評價和總結任務完成情況。如“實地考察向陽河”任務中,先集中在課堂布置任務:(1)向陽河發源地、總長、交匯口的具體位置。(2)向陽河沿途有哪些工業企業?排污口的數量是多少?排污口的具體位置在什么地方?向陽河周邊的水文、氣象、地質、地貌是怎樣的?(3)該河流周圍有哪些敏感點?再分散調查資料,之后各小組派代表在課堂上用PPT進行介紹,再由其他小組成員和教師進行評價、總結。
實施計劃在計劃實施階段,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地表水的采樣、水樣的水質指標檢測、實驗數據的處理以及水質的綜合評價。學生確定各自分工后,按計劃、按步驟進行工作。教師需要掌握各組的進度,對進展情況及時指導,同時根據項目內容及各小組計劃提出適當的問題,讓學生在完成項目過程中解決,提高其學習興趣。
項目完成評估在準備階段和實施階段,均有相應的評價考核指標。除了由教師作出評價外,還應考慮學生間互評。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有獨立進行計劃工作的機會,在一定時間范圍內可以自行組織、安排自己的學習行為,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有明確而具體的成果展示;學生自己克服和處理在項目中出現的問題;具有一定難度,不僅是已有知識、技能的應用,而且要求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在一定范圍內學習新知識技能,解決過去從未遇到過的實際問題;學習結束時,師生共同評價項目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學習的方法。在整個項目教學過程中,還包括考試方法的改革,例如采取口試、筆試以及實驗操作結合的方式。
項目教學經驗與總結
在地表水環境監測與分析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筆者通過與學生座談、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對本項目的實施情況和效果進行了調研和總結。從反饋情況看,筆者認為項目教學基于完整工作過程進行的教學活動設計,注重使學生具有獨立且負責任的思維與行動,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具有獨立地計劃、實施和評估的能力,即在從事職業工作時可以采取“信息、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的“完整的行動”,能夠起到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技能操作等多方面能力的作用,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筆者發現,以下問題值得引起注意:一是環境監測課程中的一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應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并加強與項目之間的銜接,保持項目的完整性與實用性。二是項目教學中以小組為基本單位,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應加強過程性評價,輪換工作角色,讓學生體驗各種工作過程。
在項目教學中,我們不僅只是單獨傳授知識、訓練學生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將傳授知識、培養技能與提高學生職業素養有機地結合起來,使項目教學能夠按照職業素養需要的單項能力、綜合能力、協作能力等進行職業技能訓練,這樣,在項目教學中就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
參考文獻:
[1]吳言.項目教學法[J].職業技術教育,2003,(7).
[2]謝兵.“學習領域”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07,(5).
[3]姜大源.“學習領域”——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模式——德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探索與突破[J].職教論壇,2004,﹙8﹚.
[4]王英健.環境監測[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
李彩霞(1981—),女,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助理講師,研究方向為環境及暖通專業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