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職業教育,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中等職業學校的辦學觀念及辦學模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國家對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視和關注不斷增加,特別是從2007年秋季開始,國家對中職學生每年給予1500元的資助政策實施,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生源質量有所好轉,中職學校的辦學效益也隨之提高。尤其是近三年來,國家加大了對中職教育的投資力度,中職教育的國家資助體系也進一步完善。但是,由于我省屬西部欠發達省份,經濟相對落后,在這種環境下,財經類中等職業教育還存在著很多問題,與全國快速發展的中等職業教育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筆者以對我省部分財經類中等職業學校的調查結果為依據,擬對我省財經類中等職業學校發展中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決問題的一些建議和發展思路。
甘肅省中等職業教育(財經類)發展所面臨的突出問題
(一)財經類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和教學現狀分析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現狀分析生源素質已經成為制約中等職業學校內涵發展的主要因素。從近年來我省財經類中等職業學校錄取的學生中考分數較低的情況看,學生整體素質逐年下滑。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對象以初中畢業生和少部分高考成績不理想的高中畢業生為主,這部分學生在中考、高考中成績較低,再加上學生自身能力和素質很難適應嚴峻的就業形勢和市場需求,缺乏市場競爭力,就業觀念保守,畢業生就業面臨較大困難。尤其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在全球就業崗位逐漸萎縮的客觀環境下,就業面臨更大的困難。家長希望子女讀大學,必然希望子女選擇上高中,近年來“普高熱”的日益升溫,使中等職業學校的生源受到嚴峻挑戰。為了維持生存,各中等職業學校面臨“饑不擇食”的境地。只要報名,就能錄取,導致生源素質參差不齊。
財經類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狀況分析學校存在著偏重理論教學,倚重書本教學,聯系實際不夠,操作能力培養不足的現象。理論教學內容多,職業技能教學不足,實訓教學和實踐機會較少。對學生的德育及行為養成教育有待重視和加強。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教育觀念上存有錯位和偏差。只認識到職業教育與其他教育的共同之處,而對職業教育的基本特征及特殊性認識不夠,習慣于過去的普通教育思維定式,而不適應職校教學,因而降低了對教學質量的要求,忽視對學生的道德教育。“雙師型”教師缺乏,職業教育的特點要求教師不僅要精通專業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具有十分熟練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
(二)財經類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就業現狀與學生技能培養現狀分析
在招生中各市(州)、縣級教育主管部門的地方保護主義現象突出,部分地區和學校在招生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有償招生行為省屬財經類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艱難,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在滿足了本地職業學校生源的前提下才放開外部招生,有的縣與外省職業學校或勞務部門有招生合同計劃,有的教育主管部門對所屬初級中學定額招生,直接影響了省屬財經類中等職業學校的招生,這種招生中的地方保護主義現象非常突出。部分地區、學校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有償招生行為,有的教育部門和家長為了眼前的實際利益而做出不切實際的選擇,這種有償招生行為對我省財經類中等職業學校招生也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省屬中等職業學校,尤其是財經類中職學校,招生宣傳信息化和宣傳力度未能具體深入在調查中,招生部門負責人說,招生宣傳是招生工作的一個主要環節。幾年來,他們的具體做法是把在媒體上宣傳、到教育主管部門宣傳、到學校宣傳、直接接觸考生家長和考生宣傳等結合起來,力爭把學校招生信息和學校基本情況真實地傳達給考生,這種方式會耗費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沒有更好的辦法。財經類學校都面臨地方招生宣傳信息不暢的問題,如招生詳細信息未能直接與考生及家長見面等等。也有學校在招生時宣傳“零學費”制,“包分配、保就業”制,作業畢業后能夠拿到高額工資等不切實際的虛假承諾。在調查中,有的學校承諾學生畢業后每月可收入3000~5000元的工資。這種虛假信息給財經類中等職業學校的招生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財經類中職學校專業的重復性、局限性和市場需求及用人單位對人才需求之間的矛盾顯得非常突出,已經成為制約財經類專業發展與教學改革、專業設置的主要因素我省財經類中等職業學校相關專業設置重復,各自的優勢和特色未能凸顯出來。在調查中,各個學校基本上都有會計電算化專業、金融專業、計算機專業等,基本的課程設置和培養目標大致相同,這使我省財經類中等職業學校的資源優化配置很難實現。財經類專業的特點是專業性和理論性較強,而在中等職業教育層次上只是學習一些簡單的基礎知識和掌握基本技能,學生的知識學習和技能培養未能深入,很難滿足財經類企業和用人單位的需求,致使在人才培養與用人單位用人需求之間發生了矛盾。調查顯示,在各種人才招聘會上,用人單位的最低要求是大專以上,這樣就將財經類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拒之門外。財經類專業用人單位的層次要求普遍較高,尤其是對口就業的單位要求更高。如甘肅銀行學校的學生很難在金融企業和各家銀行選擇就業,甘肅省財政學校的畢業生很難在財政部門選擇就業等。這也對財經類職業學校的招生與就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財經類中職學校學生的就業觀念與社會發展、人才需求之間的矛盾相當突出中等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這就要求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對自己準確合理定位。在調查中,很多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經常對工作崗位挑三揀四,嫌苦嫌累,紛紛抱怨。此外,準備不足是學生就業的一個客觀問題。如學生就業前的思想準備、心理準備、知識準備、技能準備等直接影響學生就業。
人們意識中普遍存在著學歷教育與職業教育的矛盾,全民職業教育的觀念還沒有真正深入目前,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識還不夠到位,沒能真正樹立職業教育的理念,一些家長想方設法、不惜一切代價地讓自己的孩子上普通高中,而不上中等職業學校。“職業教育普通化、普通教育職業化”的理念沒能真正形成。
財經類中職學校普遍存在實訓場地和實驗設備不足的現象,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不能滿足工作的需要在調查中,大多數的學校負責人說,學生的實訓操作課的成功與否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就業和未來發展,但大多數學校沒有專業化的實驗設備和專門的實訓基地。部分學校有實驗室和實訓操作設備,但由于數量和質量問題,真正在具體教學中普遍運用還有很大的困難。如缺少專業的“雙師型”教師;很難做到技能操作平臺的規范化;很難與社會用人單位的設備更新和發展相適應等。再加上財經類專業是一個保密性、準確性、規范性和責任性較強的行業,企業和用人單位不愿接受學生實習,如銀行操作系統平臺、財務會計核算平臺等,這使得財經類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實習很難進行。
甘肅省財經類中等職業學校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國家政府部門和教育主管部門應大力支持、統籌協調、合理規劃、正確引導
國家政府部門和教育主管部門應采取一定的措施,取消招生中的地方保護主義,確保學生擇校的機會平等,堅決杜絕招生中的有償招生行為。重點是對各市(州)、縣教育主管部門的合理引導,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措施,堅決杜絕在招生中的“暗箱操作”和“利益誘導”,對于在招生中有償招生和提供虛假信息的,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堅決打擊此類行為,確保招生的統籌協調、規范運作。
(二)各省屬財經類中職學校應加大招生宣傳力度,確保招生宣傳具體深入和招生信息的真實準確
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應對省屬財經類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宣傳給予大力的支持和配合,在甘肅省教育廳和甘肅省職業教育信息中心的支持和指導下建立起公正、公平、公開的招生就業信息平臺,確保各中等職業學校的招生信息和學校基本情況能夠準確傳遞給考生和考生家長。教育主管部門應制定一套合理的招生宣傳政策條例,使招生宣傳工作規范化。
(三)加強專業改革,優化課程設置,凸顯專業特色,優化資源配置
各個學校的相同或相近專業要進行資源整合和課程優化。以省教育廳為依托,以各自的優勢專業和特色專業為核心,以財經類學校的共同發展為紐帶,不斷加強聯系,合理統籌,共同研究。在專業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使用上相互協調、取長補短,實現資源的合理整合和優化配置。優勢專業、學科相同和相近的學校要實現資源整合,晉升為高職學院,以實現各學校的共贏為目的。
(四)切實發揮就業指導中心的作用,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
學校要將學生的《職業道德與職業指導》、《就業與創業基礎》納入學校的主要課程當中,引導學生樹立“上一所好學校,選一門好專業,學一手好本領,找一份好工作”的目標,養成“先就業、再擇業、重創業、成事業”的就業觀。同時,也要聯合各個學校,開展經常性的學生技能競賽和崗位練兵活動。
(五)大力宣傳職業教育理念,實現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公平
要切實組織開展全省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就業大型宣傳活動,聯合省內各新聞媒體舉辦以“促進發展和迎接挑戰”為主題的“甘肅省財經類中等職業學校校長論壇”和“甘肅省職教成果展示暨招生就業校企合作洽談會”等,通過開展系列活動,有力推動我省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起到大力宣傳和輿論引導的作用,使全社會轉變職業教育理念,實現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公平。
(六)加大對財經類中職學校的投入力度,突出職教特色,采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方法,加快職業學校實訓基地建設和實訓師資培養力度
各學校應根據學科和專業特色認真建設好會計實驗室、模擬銀行試驗室、財會實驗室等實訓基地,在師資培養上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切實提高我省財經類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能力和教育質量。學校自身要本著“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核心,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保證畢業生就業率穩步上升作為學校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及時了解和預測社會需要的人才類型和要求,調整教學計劃,全面深化教學改革,抓內部管理,并加強同企事業單位的聯系與合作,建立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機制,暢通學生的就業渠道。
(七)注重德育,尤其是職業道德、行為養成教育等,提高學生就業的基本素質
一是學校各部門要緊密圍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打造德育工作品牌”的工作目標,形成齊抓共管、常抓不懈的良好局面,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寬基礎、高技能、復合型、高素質”的新型技能人才。二是建設德育師資隊伍和學生干部隊伍兩支骨干隊伍。全體教職工要樹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觀念,擔負起德育工作者的神圣職責,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時時育人、事事育人”的全員育人觀念,形成全員參與的局面。三是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的原則,運用多種方法,有效引導學生的思想,規范學生的行為。四是德育課教師要發揮德育課主渠道作用,要探索德育課教學新方法、新途徑。其他課程的教師應結合課程特點,充分發掘德育資源,有機地滲透德育內容。五是抓好三個層次教育,即養成教育、成才教育、創業教育相結合。六是利用好四種教育方式,即灌輸教育、模范激勵、活動陶冶、情感凝聚相結合。
要提高我省財經類中等職業教育的質量,促進學校的科學發展,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大投入力度,給予正確、合理的政策性引導和有效幫助,學校自身要抓住機遇,發揮學校特色專業的優勢,深化學校專業設置和課程改革,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和實訓師資培養,進一步明確培養目標定位,形成上下合力、齊抓共管的態勢。各學校應在省教育廳的宏觀指導和總體部署下,統籌協調,加強聯合,建立共享平臺,形成資源整合機制,科學合理地構建財經類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與就業平臺,實現財經類中職學校的共贏與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邵璀菊.職業教育半工半讀培養模式的運行機制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7,(8).
[2]黃克孝.職業和技術教育課程概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周利平.談規范中等專業學校招生考試工作[J].繼續教育研究,2001,(2).
作者簡介:
王孝軍,男,甘肅銀行學校學生科副科長,團委書記,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2008級教育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學生管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