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峰 張 朋
在高校中開設環境保護課程,既是一種教育責任,也是一種社會責任。對化工專業的學生而言,學習環境保護課程更是一種專業責任。筆者在多次講授這門課程的過程中,根據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化工行業的未來需求,在課程開發設計過程中有一些想法,在此提出,希望能對高職院校環境保護課程的開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課程目標與課程內容的選擇、確定
現狀分析石油化工行業是大慶未來可持續發展的產業,近幾年來,在市政府產業結構調整和推進石化工業的號召下,化工業作為促進地方經濟增長的主打產業之一,化工項目遍地開花。大力發展化工業是一把雙刃劍,企業一旦發生環境安全問題,后果是相當嚴重的。所以,政府環保機構要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而企業也需要配備具有環保安全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為企業安全穩定的生產保駕護航。
工作分析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化工企業需要的環保技術人員,主要從事的工作有“三廢”的檢驗和處置;危險化學品的保存和運輸;環保安全生產消防培訓;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等相關工作。
教學分析針對化工企業對環保人員的技術要求,也為了使化工專業的高職學生所學的職業技能更符合企業的要求,將《環境保護概論》課程修訂為《安全環保技術》。由純理論的教學模式修訂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實踐教學占用的學時較多,目的是通過模擬實際的工作環境,給予學生相應的工作任務,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緊密結合,與現場工作情境緊密聯系,使學生感覺到教學內容豐富而不空洞,實用而不狹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目標課程教學目標定位為:培養學生對環境治理新技術的理解能力,傳統治理技術的掌握能力,安全環保意識的培養能力,工作崗位認真負責的管理能力。在教材的選取上使用高職高?!笆晃濉币巹澖滩?自主編寫實踐教學的教材。教學形式豐富多彩,教學環節靈活多變,教學內容貼近實際,可使學生很好地完成保護環境教育并掌握相應的職業技能。
課程目標與課程內容的組織、實施
(一)課程組織
在課程的組織環節,主要是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要更貼近企業崗位的需要,要考慮選取的教學內容以什么樣的形式能達到教學目標的設定要求。
教學內容主要選取的是“三廢”處理和噪聲防治的章節、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和化工崗位安全知識及“綠色化工”的新技術。
專題討論的設定中,根據教材章節內容,圍繞大慶油田的城市特征,設定的題目有:(1)大慶濕地生態系統的生存狀態;(2)大慶黎明湖河段治理工程現狀分析;(3)大慶化工園區空氣質量狀況;(4)大慶東城區生活垃圾處理現狀;(5)大慶能源結構的狀態。
在模擬工作任務的環節上,與化工企業技術人員交流,設定相關的工作任務:(1)實驗室無機、有機污水的檢測與綜合治理(模擬化工工業廢水的處理);(2)附近鍋爐房尾氣含量的測定(模擬工業尾氣排放);(3)校園生活垃圾回收與無害化處置。在工作任務完成過程中,聘請企業的技術人員給予指導,提高學生技能水平。
通過專題討論和工作任務的設定,使學生學習目的性增強。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也圍繞工作任務的完成和專題討論的開展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培養學生的崗位能力。其他章節的介紹也稱為知識拓展環節,是為培養學生“綠色化工”理念和安全環保意識。
(二)課程實施
課程的實施主要體現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教學手段的選取。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通過案例的討論、信息的截取、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的能力進一步提高,目的是使學生學會學習,以后學會工作。
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多媒體課件教學具有很多的優勢:可減少課堂板書的時間;可增強教學內容的生動性、豐富性、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學內容還可隨時更新,補充。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多在講解工藝流程時,與一些仿真教學軟件結合,學生既能看到真實的處理設備圖片,也能看到動態的處理流程,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播放環境保護資料錄像在本門課程九章的教學內容中,插入至少15個視頻資料。每個章節都有相關的多個視頻資料。視頻資料的真實性,往往具有非常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既可增強學習興趣,又,提高學習責任感,對一些熱點的環保問題,還能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強課堂活躍度。
采用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與舉例教學法有很大的不同。舉例教學法是教師為了說明一個問題而通過舉例的方式,使這個問題理解起來簡單明了。案例教學法則是為了完成課堂教學內容而設置教學情境,如在講授水處理技術中的吸附法時,引入的教學情境是“松花江水體污染事件”,通過多媒體課件,使學生了解到這次化工污染事件的全過程,進一步引出水體污染物及污染物被治理的方法——活性炭吸附法,至此引出本節課的主題。這種環環相扣的案例教學法,使學生能跟隨教師的思路,在情境中學習,其樂無窮。
強調互動教學互動教學是指師生之間、學生相互之間,師生與課堂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反應和創造,并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一種教學方法。把學生分成5個環保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專題討論的資料收集。課堂上讓學生展示收集到的資料,然后就這些調查結果展開討論,實現了把單純的教學內容轉變成環境問題的綜合考慮,這種學生參與的教學環節可激發學生自覺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并提高學生的環保素質。
課外教學活動(1)讓學生參與環保宣傳活動。通過環保紀念日,組織學生進行環保策劃,宣傳、社會調查,讓學生在活動中鞏固專業知識并增強環保的使命感。(2)組織學生實地參觀。組織學生參觀東、西城區的污水處理廠,黎明湖河段污水整治工程,龍鳳濕地的自然風貌,大慶地質博物館等。通過參觀,使學生對相關知識能有更深體會。參觀后教師和學生共同總結,交流思想,加深體會。(3)參加社會環保公益活動。與社會相關部門互動,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公眾環?;顒?如保護龍鳳濕地鳥類開展的“愛鳥日”宣傳活動;廢電池回收宣傳活動;當地媒體組織的“藍絲帶“城市凈臉活動等。學生通過參與這些社會活動,極大地增強了社會責任感。
課程評價課程評價的目的是要學生總結學習課程能獲得什么學習成果,導致學習成果產生缺陷的原因是課程設計、課程實施還是教學對象本身的問題等等。及時的總結有利于課程開發的不斷改進,也有利于學生對未來職業生涯的發展。在環境問題日益被人們所重視的今天,如何有效地開展環境教育,如何將課程內容與專業特征相融合,如何使課程開發更有利于指導學生今后的就業,如何有效引導學生在工作中自發重視環保問題,自覺參與社會環?;顒?仍然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學科學出版社,2007.
[2]劉守江.高等師范院校環境保護課程教學思考[J].四川環境,2008,(6).
[3]錢易,唐孝炎.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95-218.
[4]徐頌,陳士明.環境保護概論公選課教學實踐探索[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8,25(1).
作者簡介:
王雪峰(1978—),大慶職業學院化學工程系助教,研究方向為化工環保。
張朋(1976—),大慶化工集團東昊公司表活劑分公司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