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霞
【摘 要】在英語學習的五項基本技能“聽、說、讀、寫、譯”中,“聽”排在第一位,由此可見其重要性。然而,聽力理解一直是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比較頭痛的一個問題。本文試圖分析影響學生聽力理解能力的各種因素,并從培養學生的元認知策略角度出發,探討如何應用元認知策略進行聽力教學,從而幫助學生提高聽力水平。
【關鍵詞】各種因素 元認知 元認知策略 聽力教學
在各類英語等級考試中,聽力理解題目在測試中所占的比例相當大,如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聽力理解占35%,英語專業四級考試中,聽力理解占30%。然而,聽力理解一直是中國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比較薄弱的一個環節。在與學生的交談和課堂教學的實踐中,筆者發現聽力理解成為學生的頭痛問題主要源于以下幾個因素。
一、語言知識
語言知識因素主要包括語音、語調、詞匯等方面。聽音辨音是英語學習中的首要基本功訓練,學生語音的標準與否及其對語音知識體系掌握的好壞程度直接影響其對聽力材料的理解。大部分學生在中學時期閱讀、寫作練得較多,但缺乏聽和說的訓練;還有的學生地方口音較重,發音不夠標準,這些都會嚴重影響學生對聽力材料的理解。另外,在正常語速下,缺乏對一些語音現象如連讀、失去爆破、弱化等的認識,也會造成學生分不清自己到底聽到的是單詞還是詞組,從而導致對聽力材料的誤解。此外,詞匯量小也是造成聽力障礙的主要因素之一。學生如果對一些慣用法和固定搭配不熟或詞匯量積累不足,也會無法聽懂材料所表達的意思。
二、背景知識
英語學習者除了要具備一定語言知識外,還應該掌握大量的背景知識。Anderson and Lynch曾指出,對目的語的社會文化、史實、背景知識的缺乏會成為聽力理解中的一個障礙,因為語言本身就是用來傳遞文化的。聽力材料所展示的就是各方面文化知識的縮影,如歷史、文化、教育、科技、經濟、風土人情、各種社會問題等,而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這方面知識的吸收和積累。因此,學生做題時,往往只能理解字面含義,回答字面意義的問題,而回答不出與文化背景知識有關的推斷性問題。
三、短時記憶能力
短時記憶能力在聽力理解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否記起剛才聽完的內容是學生選擇正確答案的前提。然而學生普遍都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寫在紙上的英語單詞大多數都認識,但在聽時,盡管單詞或者句子大意都已經聽懂,也沒有什么生詞,然而聽完之后,腦子里卻往往一片空白。
四、情感心理因素
人的情感心理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參與認識過程的非智力因素。它對學習效果起促進或抑制作用。有的學生因為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因此不愛聽;有的學生因為精神緊張,產生焦慮情緒,總害怕自己聽不懂,考不好;有的缺乏自信,認為自己聽力太差;還有的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精力不能持續集中,聽著聽著就走神。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學生的聽力理解。
立足于解決學生聽力學習過程中的障礙問題,教師應當找到可行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提高聽力理解能力。以下,筆者將從課堂培養學生的元認知策略角度出發,探討如何應用元認知策略進行聽力教學。
五、元認知和元認知策略
元認知(metacognition)是美國心理學家J.H.Flavell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一個新概念,指個體對自己的認知過程和結果的意識。
西方認知心理學家根據學習認知心理過程把學習策略分為:元認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認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和社會/情感策略(social/affective strategies)。OMalley & Chamot認為,在這三種策略中元認知策略高于另兩種策略,因為它是學習者調控學習過程的行為,是一種高層次的實施性技巧,可以對學習過程進行計劃、規范、監控指導。元認知策略主要分為三類:計劃策略、監控策略和評估策略。計劃策略是指學習者學習前對學習活動的目標、過程、步驟作出規劃與安排。監控策略是指在學習活動進行過程中依據學習的目標對學習計劃中的學習進程、學習方法、效果、計劃執行情況等方面進行有意識的監控。評估策略是指對自己的學習進程評估并根據實際情況對計劃、學習進程所采用的策略進行調整。
六、元認知策略在聽力教學中的運用
1.幫助學生制定聽力計劃和目標
首先,學生應根據聽力任務,即聽后要完成的問題在聽前就做出計劃,確定一些聽的重點。通常學生可通過閱讀練習題,如通過閱讀選擇題的選項,大致推測出考題將會涉及到所聽材料哪些方面的內容。當然,對于沒有提供具體聽力任務的語篇,學生可側重找出文章的主旨和重要細節。
2.合理定向和調配注意力
在聽力訓練中,學生應針對給出的練習題目注意捕捉、篩選相關的關鍵詞,對其他不相干的信息,特別是聽音中沒能聽清的信息應忽略不理,但對于有提示作用的標志詞語,聽者則需提高關注度,做到有的放矢。另外,聽者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習慣,用較熟悉的方法適當地做些聽力筆記。
3.檢驗推測的準確性,實施監控策略
教師一定要培養學生根據先前確定的學習目標對自己在聽力訓練中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效果等進行有意識的監控。學生如果在開始聽之前就對所聽材料進行了某種預測或推測的話,在接下來的聽音過程中,就應該不斷地對先前的預測進行確認。另外,學生還應學會觀察自己在聽力訓練的過程中是否集中注意力、是否針對不同的題型采用了具體有效的聽力技巧和策略、是否完成了預設目標等。如果學生在聽的過程中采用了監控策略,當他們發現自己開小差或者因為某個沒聽懂或者沒聽到的單詞而影響了后面的聽力材料理解時,就會及時地作出調整,使自己快速趕上聽力材料的進度。
4.總結并評估
聽力練習結束后,教師應要求學生認真總結并進行自我評估。聽后的評估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實時評估。評估自己在聽前和聽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技巧和策略所達到的效果,尤其應重點歸納在聽力理解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或策略運用的失誤所在,以加深對這些技巧的印象,并不斷改進聽力策略。同時還要評估是否按計劃完成了預定目標。二是縱向評估。評估自己在經過了一段時間聽力訓練之后聽力水平是否得到了提升,還存在什么不足,以及在以后應該如何改進。
參考文獻:
[1]Anderson, A. and T. Lynch. Listening[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2]Flavell,J.H.Cognitive Development[M].NJ,Erbaum,1985.
[3]李衛東. 強化元認知策略意識有效提高聽力水平.21世紀英語教育周刊(電子版),2007,(67).
[4]陳益蓮.元認知策略在大學新生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2):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