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妮婭 齊中服
摘 要:由新課程標準(2003年版)、新教材(北師大版)、新教法共同構筑的新課改走進并融入我們的教育教學生活已經快兩年了。在這近兩年中我們一直在收獲著、感受著、思考著:1.課程標準之印象;2.教材和教法之印象;3.教師的教學課案展示與反思之印象;4.些許困惑。
關鍵詞:新課改 印象 理念
由新課程標準(2003年版)、新教材(北師大版)、新教法共同構筑的新課改走進并融入我們的教育教學生活已經快兩年了。在這近兩年中我們一直在收獲著、感受著、思考著。
一、課程標準之印象——集中一點勢如峰
課標始終如一地凸顯了“以人的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五個基本理念(重視共同基礎;提供多種選擇;優(yōu)化學習方式;關注學生情感;完善評價體系)都是構建在“以學生為本”的基本理念之上;課程內容順應學生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具有時代性;在課程目標結構上強調了五要素(語言技能、語言知識、學習策略、文化意識、情感態(tài)度)的餅形圖關系,把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放在首位,強調學生積極向上發(fā)展的意識;在課堂實踐中關注學生和教師的發(fā)展;課標教學評價強調發(fā)展性評價觀,教學評價以促進教師成長和促進學生發(fā)展為基本理念。
總之,不管對學生還是教師,課標都以積極促進其發(fā)展為原則,把合力集中到人的身上。這種大目標的單一性,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對目標都很明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能形成孫子所說的轉圓石于千仞之山,形成破竹之勢。
二、教材和教法之印象——樂之者為勝者
北師大的課改實驗教材的特點很好地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理念,話題新、活動多、復現(xiàn)率高(此乃英語學習的靈魂)。在教學設計上體現(xiàn)了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整個學習體驗過程,注重學生的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充分的發(fā)展空間。在課型上打破了原有的單一模式,每節(jié)課都是立體的,都包括了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以及詞匯語法等基本知識的教學活動,強調了語篇和語用層面的教學和學生主體參與課堂的教學。也就是說每節(jié)課都以發(fā)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核心目標。
教材和教法都想著法兒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遼闊的、舒適的、有趣的環(huán)境,使其不被單一死板、枯燥無味的語言的條條框框所牽制,集中精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學習策略),并使“有趣”發(fā)展為“樂趣”,甚至“志趣”。各種“趣”使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充滿了積極的動力,激發(fā)了無窮的力量、勇氣,甚至創(chuàng)造性能力和智慧,最終使學生在學習上處于“制人而不制于人”的境地。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新課改的教材和教法以發(fā)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核心目標,強調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內化,立足于把學生培養(yǎng)成“樂之者”。即:使英語學習成為學生長期的、持久的,甚至是終身的興趣。這樣,學生就能成為英語學習上游刃有余的勝者。
三、教師的教學課案展示與反思之印象——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除了新課標、新教材教法之外,新課改還為我們推出了許多值得學習、借鑒和研究的課案。這些課案酣暢淋漓,一氣呵成,給人帶來不少快感。究其細節(jié),體現(xiàn)了以下幾點:1.活動設計目標低、難度小,貼近學生生活,可操作性強,能讓學生動起來,并一直持續(xù)保持興趣;2.情感教育不露聲色地貫穿課堂始終。巧妙地能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所思、有所言的課堂提問體現(xiàn)了對學生最為細致的人文關懷;3.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注重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這些看似都是課堂中的無形“小節(jié)”,卻處處體現(xiàn)了課改精神實質,展示了新課標課堂的魅力和教師基本功的神韻。
教師們對課案大膽的反思,更是看似“柔弱”(反思弱點與不足),實則強勁。讓每一位觀看課案的教師都感觸頗深,并由衷地佩服他們。
其實,只要我們能夠真正具有“五讀俱全”的精神(通讀、細讀、苦讀、狠讀、反復讀),積極研讀和思悟新課標、新教材教法,把它們的精神滲透運用于教學中,我們才有可能做到老子之所言——“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四、些許困惑
新課改讓我們如沐春風般地感受到了陣陣暖意與生機,收獲多多,但也有一些困惑:
1.新教材的詞匯量大,如何解決詞匯問題還值得探究;2.各校情況各異,怎樣因校而異的取舍教材,還需要進一步研究;3.如何在新課改下上好選修課的問題也迫切需要解決。
細細品味新課改,它留給我們的不應僅僅是上述之印象。在未來一年中的親密接觸中、在與高考接軌的過程中,它將帶給我們更多的印象——抑或有沖擊力,抑或曼妙,抑或……
新課改,讓我們和我們的學生們在學習的路途中走得更加穩(wěn)健。
參考文獻:
1.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陳琳,王薔,程曉堂.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解讀.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北京市第十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