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輝
摘 要:因為中職教育的對象、目標與普通高中語文教學間的差異,這就決定了中職語文教學有別于普通高中的語文教學。為此,本文主要從中職語文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與考核等四個方面出發,圍繞中職語文教學的差異性、多元性、實用性等特點,闡述了對中職語文教學專業化導向的思考。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 語文教學 創新
語文是中職生重要的必修課程,在其全面發展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中職語文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學模式,使得本來重專業技能輕文化基礎的中職生對語文學習提不起興趣,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堪憂。以下我談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一、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中等職業學校通過對新生的問卷調查發現,學生中對語文學習有興趣的幾乎沒有。從學習目的看:不少學生認為在初中已學過語文,早會了。從學習基礎看:多數學生語文基礎知識薄弱,能力差。缺乏綜合概括能力,寫作水平低,多空話、套話,有的文不對題,詞不達意,各種文體弄不清楚,有的干脆抄作文選。從學習習慣看:多數學生學習浮躁,邊學邊玩,心不在焉,學習不入門,自學能力差,沒有預習、復習的習慣,沒有養成認真讀書、思考的習慣,沒有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這是職業學校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不容忽視的。
二、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的作用
1.促進完美人格的塑造
因為中職學生與普通高中學生之間存在巨大學業壓力差異,使得中職語文教師可以更深入的對文本中關于對人文的關注進行更詳細的講解,使得它比較容易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對學生健康心理、高尚人格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如《歸去來兮辭》帶給我們的是熱愛生活、潔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前赤壁賦》表達出作者的超脫曠達及其身處逆境時自我調控、泰然達觀的心態。這些內容對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形成健全人格,樹立自尊、自強、達觀、進取的精神起著重要的作用。
2.豐富審美素養
中職語文中所選的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典范文學作品。教師應當在教學中挖掘審美因素,利用情景啟迪審美想象,激發學生的審美感悟,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品味,使學生透過美的語言受到潛移默化的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從而陶冶情操、美化心靈。
有了對中職語文教學作用的認識,對于解決存在的實際問題就有了一個方向性的認識,但要真正解決問題必須將認識結合到教學實踐中去,要對教學進行創新,對教學措施進行創新,下面我談談我的看法。
三、創新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的措施
1.明確教學目標
專業化是中職語文教學的切入點,中職語文教學的“專業化”指的是把語文教學中的“聽、說、讀、寫”能力訓練與專業的“職業化”訓練緊密結合在一起,突出專業性,實踐職業學校提出的文化課程為專業課程服務的宗旨,提高中職學生的語文文化素質,“為提高素質、綜合職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能力奠定基礎”。基于這個培養目標和特殊性,中職語文的教學任務就不能等同于普通高中,從生源比較來看,由于普通高中擴招吸納了大部分初中畢業生中的優秀生源,進入中職學校的生源質量較過去大幅度下降。雖然中職學校招生的對象要求初中以上的學歷,但據初步估計近年來中職新生中有很大比例不具備初中畢業水平,生源質量狀況決定了中職語文教育具有低起點的特點。因此,中職語文教學在實施《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試用)》過程中,一方面要在重視學生個性、需要、興趣、情感、意志等發展因素的基礎上,努力追求學科價值的實現、學生個性發展需要和興趣的滿足、感情的宣泄的人文目標,但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視讓學生掌握可見可測的知識技能技巧,“使學生在掌握必要的語文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提高語文應用能力”,讓學生掌握那些對他們一生都有重要價值的、最基本的知識,掌握那些可以提高學生就業能力、適應職業要求所必需的知識。
2.創新教學內容
一是要注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以文本為中心,以文學作品為出發點,通過對名作名篇的閱讀與欣賞,分析和探討作品的藝術特色、風格和人文內涵等,從審美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二是在重視文本教學的基礎上,適當發揮與拓展,將哲學、歷史、藝術等知識加以滲透與融通,借以開闊學生視野。三是在對文學作品分析講解的過程中,注意把人文精神的培養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讓學生通過對作品中人物形象、思想主題的賞析,提高審美趣味,培養高尚情操。四是要充分融進社會生活。“要使大學語文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除了講解課本知識外,還要融入社會、生活內容,借以增強課堂的時代感、新鮮感”。五是要重視培養學生語言應用能力。“把提高學生語言知識、語言應用能力置于重要位置,從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層面出發,盡可能地安排應用寫作、語言訓練等語文能力訓練內容,確保大學語文‘學以致用”。
3.創新教學方法
中職《語文》教學的對象是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學生,教學時數也不一樣,這就需要針對實際情況,結合專業特點,選講教材中的某些篇目,創新教學方法,使教學更具針對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在各專業的教學中,還要以語文智育為主干,把德育、美育、智力因素的開發與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滲透于語文知識傳授、語文能力的訓練中。以文學欣賞為主,發掘作品中的人格力量,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加強情感體驗,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良好發展,以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生活。“教師還應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創設良好的環境、有效的途徑,不斷改革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能使他們結合自身的實際,按照自己的方式,不斷學習、不斷充實、不斷提高。”
4.創新考核方法
現階段單憑一套試卷考核學生的語文能力,是很有限的。在考核過程中要根據語文課程特點采取多樣化的考核方法。考核的形式可以多樣化,閉卷、開卷筆試以及口試都是常用的考核方式。如對于必要的理論知識、文學作品的欣賞、應用文寫作等,可采取筆試。對于文學作品的欣賞可要求學生寫賞析性文章。這樣雖然會增加閱卷難度,但對于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有一定的作用。筆試以外,口試對于考核學生的讀、聽、說的能力很有效。“高職大學語文考核不應該杜絕口試。如在平時開設的口語訓練中摻入考核,能提高學生口語訓練的熱情。考核的形式很多,如讀報、演講、討論等。通過考核促進平時的訓練,激發學生與人交流的欲望。”不同專業其考核形式亦可不同。如旅游管理專業的考核,可側重理論基礎知識與口語相結合的測試。教學離不開考核,好的考核方式能夠促進教學的良性發展。
綜上所述,創新才是解決中職語文教育困境的出路,創新才是中職語文教學發展的出路,只有創新才能解決在中職語文教育發展道路上的諸多問題。
參考文獻:
1.羅毅.大學語文課程定位與人文素質教育[A].第十屆全國大學語文學術年會論文[C],2004
2.程麗麗.探索適應高職教育特色的大學語文教育模式[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05,(1):13
3.高利華.大學語文課程建設的若干構想[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3,23(11):45-48
4.計強.論“多元互動”自主學習模式[J].當代教育科學,2005,19(12):47-49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清市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