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曉紅
歷史學科是一門非常有意思的學科,但卻長期不受學生的重視,認為歷史是死的,讀歷史枯燥無味。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老師能充分利用歷史學科獨特的魅力,把歷史課教活,學生的興趣就能調動起來。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應重視確立自己的正確教學思想,轉變、更新傳統的教育觀念,充分調動學生的智能、興趣、特長,就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發掘學生潛能
興趣是學生學習是否成功的致命環節,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呢?1.合理分組。它既能讓學生感到強烈的個人責任感,又能培養學生合作、社交等各方面技能的發展。2.教師參與。在教學中教師要轉變觀念,放下架子與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生的朋友和學習的引導者。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這就要求我們歷史教師要做到教風民主、知識全面、思維敏捷、駕馭課堂嫻熟自如,調控得心應手。
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近年來高考采用的3+X考試模式,不僅客觀上呼喚著各學科之間的交融與滲透,而且也為它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如果歷史課本知識是一碗水,那么以前傳統教學模式便是教師強行把這碗水一口氣灌到學生的嘴里,并要求其吞下去。這難免會使許多學生無法接受,甚至會喝壞肚子。新課改后,先進的現代化教學儀器、設備和時髦的探究式、啟發式、討論式、開放式等科學的教學手段,無疑是發給每個學生一把勺子,讓學生把這碗水一勺、一勺的慢慢喝下去。但這還不夠,假如這是一碗未經凈化的生水,還需要我們教師把“水”燒開,并給水加些調料。教師進行這樣的聯想和知識遷移就能讓學生理解歷史與現實不可分割的聯系。
三、互動的探究性學習
首先,對探究性學習內容進行適當的選擇。在學習內容的選擇上應主要考慮學生的興趣與基礎及注重與現實社會的聯系。其次,教師要勇于接受挑戰。教師必須具備新的教育理念、知識更新的能力和激勵學生探究的能力。再次,利用課外的教育資源。目前為止,我們獲取資料信息方面還局限于校內圖書館和上網,對于實物史料了解甚少。因此,組織學生走出校門,讓他們感受歷史、探究歷史,增強對歷史的感性認識。最后,完善評價體系。嚴格要求學生認真寫好課題方案或活動計劃,記錄好每一次活動的內容,并注意及時整理和保存;盡可能減少單純的記憶性試題,增加思維能力題或者嘗試采用開放性的試題;要關注教師設計學習任務的適度性、組織探究活動的條理性,使教學成為富有創造性的活動。
四、引導和鼓勵學生質疑
首先,教師要做到“知己知彼”。在實際的歷史教學過程中,由于受電視劇、小說等文藝作品的影響,一些著名的歷史人物(如《西游記》中的唐僧、《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劉備等)在學生心中留下了一定的藝術印象。在教學相關內容時,這些人物的歷史形象和學生心目中的藝術形象產生了一定的差異,容易使學生產生疑問,這時教師就應從學生出發,充分為學生答疑解惑。其次,教師要為學生質疑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創設一個寬松、自由、平等、民主的課堂環境,刺激學生好奇心,促使其因奇而生疑,產生問題。教師必須用最少的時間取得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總之,讓學生掌握歷史知識,是通過所學的歷史,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與行為習慣,而歷史的記憶是認識、了解自己在歷史長河中所處的位置以及自己與全人類之間的聯系。因此教師應在新課程理念下人文精神的旗幟下,“倡導有生命的歷史教育”,尊重生命,尊重歷史,感恩自然。
作者單位:新疆福??h阿爾達鄉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