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野
我國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在2000年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會議上明確指出:在開好信息技術課的同時,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并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在實施過程中,面對整合實踐中出現的種種現象,我們只有準確把握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意義,遵循其主要原則,有效開展整合實踐,深化各學科的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地位,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以下是我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一點看法。
第一,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是指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是將信息技術融合于學科課程教學,其本質與內涵是要求在先進的教育思想、理論指導下,把計算機與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并將這些工具全面地應用到各學科教學過程中,使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經過整理、組合,相互融合,在整體優化的基礎上產生聚集效應,從而促進傳統教學方式的根本變革,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標。
第二,在實施整合過程中應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要符合學科特點和學生發展需求的方式,應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和學習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就是說,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必須根據課程的特點以及學生的需要來確定應用目標和應用方式,整合的主體是課程,而非信息技術。我們要堅持“課程本位”,切勿為使用技術而使用技術,甚至不惜犧牲課程目標的實現。應以課程目標為最根本的出發點,以改善學生學習為目的,選用合適的技術。在實施教學時,我們必須重視結合學科的具體特點和教學目標的要求應用信息技術呈現教學內容、創設教學環境、整合有關課程資源。
第三,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信息技術的介入,使得傳統的教學模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傳統的教師講授式、學生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得到了改善。自主的、開放式的、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成為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新模式。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從文化知識傳授者的傳統角色束縛中解脫出來,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幫助學生去構建適合自己的知識體系。而學生則成為學習的中心。學生由原來的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學習者,由“要我學”切實轉變為“我要學”。學習方式自主化,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讓學生在信息環境下獲得更加全面、自由的發展。
作者單位:吉林省通化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