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希銀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薄皹分本褪菐в蟹e極情緒色彩的一種意識傾向,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興趣。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興趣對于鞏固學生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培養高尚的思想品德修養具有重要的意義?,F結合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初探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點滴,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一、思想品德學習興趣的影響因素
思想品德學習興趣的影響因素:由于受考試制度和應試教育思維的束縛:教學中搶進度,上半學期授完新課,下半學期總復習,導致學生兩極分化;片面抓尖子,導致大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喪失;老師講條條,學生背條條,考試考條條,使教學單調枯燥無味,吸引不住學生,導致學生學習的興趣缺乏。也有家庭社會的原因,由于普遍倡導“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從而忽視思想品德學習?;蚴羌议L要求期望過高,對孩子學習知識目的的定向偏差,“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去修地球,”因此作為政治老師要努力探索影響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的因素,培養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思想品德學習興趣的培養途徑
1.精心呵護好奇心
思想品德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培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關鍵。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興趣等于成功的一半。莘莘學子、懵懂孩童,都有一顆鮮活的心,都有一雙好奇的眼睛,對于生活他們滿懷激情,對于未來他們充滿向往,這是我們可利用的重要教育資源。我們要悉心呵護,精心培養,不斷激發學生這份好奇心。好奇心是學生學習興趣的源泉,學生的好奇心強,可能對許多事物都感興趣,能否給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和時間,這是呵護學生好奇心的關鍵。
2.精心創造愉悅環境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長出好莊稼;只有良好的環境才可能培養智力聰明活潑的孩子。中小學生一般都愛聽故事,根據學生這一特點,我就充分利用課堂適度開展故事教學。首先講明思想品德的重要性。學習好身體好思想品德不好是“危險品”,思想好身體好學習不好是“次品”,學習好思想好身體不好是“廢品”。其次教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熱愛學習,鉆研教材,認真批改作業,使學生耳濡目染形成良好習慣。這樣學生在一個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可以不時地受到啟迪,并逐步養成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知識的興趣。
3.幽默批評融入教育中
現代中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獨生子女多在家人的千呵萬護中長大,特別在乎老師對他的評價。對此,教師不要隨意批評學生,要有幽默感。在授課過程中,發現個別學生看小說雜志,我就讀“教室銘”: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就靈。斯是教室,唯我閑情。小說傳得快,雜志翻得勤。琢磨下象棋……心里云:混張文憑。
特別是初三畢業班學生,上課注意力易分散,情緒不穩定,壓力大,是長期疲勞所致。課上適時安排一些短時間的放松,放松后再學習效率會非常高。在課堂教學中長時間的學習特別是盛夏的下午,常常使學生陷于疲勞狀態,注意力分散,甚至有些學生在課堂上昏昏欲睡。這時我模仿電視里廣告口吻:涼涼的風,甜甜的夢,你們睡得好香啊!學生們情不自禁地笑起來,精神為之一振,注意力重新集中起來。
4.鼓勵“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在學習過程中,孩子所取得的每一點成績,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應該積極地采用多種形式給予適當的鼓勵。鼓勵是助推劑,積累到一定程度上也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有的老師開口閉口就是:“這么簡單的都不會,光知道玩”。本是恨鐵不成鋼,卻不知好鋼在批評中鈍化了。這樣使學生總是覺得自己很差,在學習中有壓郁感,以至于厭惡學習。所以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時,一開始就要使其有成功的體驗,這樣就能增強學習自信心,又使他們體會到學習成功的快樂。讓學生在學習中從不感到苦,相反體會到的是樂,他們才有可能被激發學習興趣,才有可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變成“我要學”。對于學習困難和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孩子,教師要耐心地幫助學生找到困難的原因,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經常以一句鼓勵的話,一個信任的眼神,一次理解的微笑,一個親切的撫摸,讓學生從中感到溫暖與期望、激勵與鼓舞。
5.精心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青少年正處在興趣高峰的時期,好奇、好動、好學、好模仿,對許多問題都感興趣,碰到新鮮的事物總是想知道為什么,探索其奧妙。當學生對某種事情感興趣時,就會很投入,很忘我,不怕苦、不怕難,而且做了以后,印象特別深刻。教育學生自己相信自己、自己看得起自己、自己尊重自己,讓那些課堂上不敢舉手、不敢站起來發言、不敢當眾表達自己的看法的學生相信自己能行,能大膽嘗試。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親口嘗一嘗;要學會游泳,必須在水中反復練習。要大膽投入社會實踐,只有在社會實踐中反復磨煉,才能逐步提高;只有讓學生參與到實踐過程中,才能激發興趣,培養能力,提高覺悟。
只要教師多用一點時間,多一點耐心,多一些鼓勵,多一點引導,多和孩子共同學習和玩耍,學生多種學習興趣就會培養起來,從“要我學”真正變成“我要學”。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東陳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