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 穎
摘 要:所謂情景教學,就是為了達到既定的教材目的,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引入或創設與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景。讓學生置于特定的教學情景之中,成為新課堂的主人。
關鍵詞:情景教學 實驗情境 故事情境 懸念情境 視聽情境
所謂情景教學,就是為了達到既定的教材目的,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引入或創設與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景。讓學生置于特定的教學情景之中,教師利用能引起學生知識、情感、行為變化的自然、社會現象或人為創設的具體場景,激發起學生內心情感,引導學生在交流活動中獲得知識、陶冶性情,以達到知、情、意、行最佳統一的一種教學活動。情境教學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直接經驗,提升學生的直接經驗,從而實現教學目的,其中一大亮點就是讓學生能夠成為新課堂的主人。下面我只想談一談在教學中的幾點嘗試:
一、注重心理體驗,創設實驗情境
《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提出“在教學中,要不斷創造條件,促進學生的道德行為實踐,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感悟和理解社會的思想道德價值要求,逐步形式正確的道德觀和良好行為習慣。”如八年級思想品德教材,把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作為重點,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溝通技巧。這就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心理常識,能夠學會調適自己心理并能體會他人心理。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即通常所說的“換位思考”。例如,《兩代人的對話》(人教版八年級上冊)這一課中,我利用課本上的情景設計了這樣一個心理體驗活動。原文中說:“初中生小姍,向爸爸提出晚飯后到同學家做作業,順便看會兒錄像。爸爸同意了,但要求她八點前回家。小姍想現在已經快七點了,那么快就回來不合理,一時冒了火。”這是生活中經常碰到的父子沖突。于是,我把全班同學分成兩組。一組體驗小姍的心理,想辦法得到父親的允許。另一組站在小姍的父親的立場上,努力說服小姍早點回家,小組討論后,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言。代表小姍的學生說:“不到同學家做作業,會對同學失信,回來太早了又看不到錄像。”代表小姍的家長的模仿大人的語氣焦急地說:“你回家太晚了會讓我很擔心,一旦遇上壞人怎么辦?學生嘛!就應該以學習為主。”很多同學都笑了,因為這正是家長經常說而他們最厭煩聽的話。我適時加以引導:“現在你們能體會家長的苦心了,那么怎樣找到一個讓雙方都滿意的解決辦法呢?”經過熱烈的討論后,同學們想出了很多辦法。有的說:“讓她做完作業后把錄像帶回家看。”有的說:“讓家長陪她到同學家,看完錄像后再陪她一起回家。”有的說:“玩完了可以打電話讓家長去接她……”這種討論、爭辯,既是道德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體驗的過程,既掌握與他人溝通的方法和藝術,又提高了教育實效,有重大作用。
二、構建生活課堂,創設故事情境
中外教育名家的經驗給我們的啟示是: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實生活的典型化。在教學中我們圍繞教學目標,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景,并針對學生思維的疑點,難點設計問題。發動學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讓學生自己設計,自己表演,從中體會學習的樂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而指導學生行為實踐,促進知識內化,做到知行統一。在學習《交往講藝術》(人教版八年級上冊)這一課時,我讓學生回想自己曾經歷過的家庭沖突,然后設計成小品表演。并思考:“當時是怎樣解決的?”現在我們學了這一課后又該怎樣解決?同學們積極性很高。一同學把自己因考試不理想而被父母責罵的事作為素材;還有一同學把自己第一次做飯做糊了而被父母埋怨的事表演出來。在小品表演中,家長的一方越說越生氣,孩子的一方越辯越委屈。都明白了爭執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下課后有的同學表示:“如果我當時認真聆聽,虛心接受批評,沖突就不會發生了。”
三、巧留時空空白,創設懸念情境
思想品德新教材在內容的表達上留有適當的空白,為學生提供了自由想象、自主思考的空間,力求在啟動學生思維的基礎上,在鼓勵他們嘗試探究的過程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體現了教材的開放性、示范性、引領性。如在學習《愛在屋檐下》(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一課,為了讓同學們更為深刻地體會到父愛和母愛的重要作用,我給同學們補充了一則材料——:“所謂情景教學,就是為了達到既定的教材目的,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引入或創設與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景,一個母親在女兒高考落榜后鼓勵她去教書,不到一個星期女兒因講不清題而被學生趕下講臺。母親又鼓勵她去學裁剪,不到一個月女兒又因裁剪不合身的衣服而被老板辭退……”講到這里,我設計了一個懸念:“同學們猜想一下這時母親會說什么,又會對她今后的人生產生怎樣的影響?”同學們普遍認為:“如果母親繼續鼓勵她,她終將成功。如果母親責備她,她可能會從此意志消沉。”這種設計懸念讓學生探討的方法比直接告訴學生答案效果要好得多。
四、運用多種媒體,創設視聽情境
多媒體技術的最大特點就是生動性、形象性和直觀性,而中學生的思維又以形象思維為主,針對學生的特點、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對調動學生非智力因素,營造情境、濃厚課堂氛圍創造了有利條件,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新奇感、驚訝感、新穎感,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帶來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世界文化之旅》一課(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世界各國的文化習俗和風土人情,并配以優美動聽的解說,使學生在欣賞中,猶如身臨其境,樂而忘返,使學生們感受到了不同國家和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這些形形色色、林林總總的文化,把大千世界裝扮成一個百花盛開的大花園。這樣,使學生在愉悅中,既掌握了知識,培養了想象力,又進行了美的心靈陶冶,進而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面對新世紀的挑戰,我們教師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認真學習新課標,走進新課程,活用新教材,轉變教學觀念,使思想品德教育真正成為“育人”的搖籃。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C].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何克抗.《論現代教育技術與教育深化改革》.電化教育研究,1999
3.周宗華.《中華教育論壇》“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之我見”
4.李洪珍.《教師能力學》.山東教育出版社
作者單位:河北省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