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雅萍 步延明
摘要:就當前高等職業教育中如何對學生進行職前塑造提出自己的見解。這個問題關系到未來整個社會的職業能力及職業修養所影響的職場規范及經濟秩序、政治秩序以及社會秩序。所以,是一個迫在眉睫的認識問題。尤其對類似相對特別的會計、金融等專業而言,更為突出。
關鍵詞:職前塑造;職業操守;智慧思維;選擇決策
作者簡介:劉雅萍(1962-),女,河北省香河縣人,廊坊職業技術學院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發展方向與模式'會計教學;步延明(1970-),男,廊坊職業技術學院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教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G7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09)23-0059-02
高等職業院校培養的對象大都直接走向社會,成為職業者。這就要求我們完成對學生全方位的職前塑造。除了知識理論、實踐操作能力、學習方法的基本塑造之外,還包括道德水準、思維智慧、體能毅力、審美意識與標準、選擇決策、創新開拓、心理素質等多方面的塑造。
一、道德水準
道德水準是一個人最根本的品質。包括社會公德、職業道德、人生觀念、道理認同水準、責任承擔意識、積極向上的使命感、法律意識等多方面。
1、會公德。社會公德是民族尊嚴的最好亮相。而當今人們對“80后”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公德表現及他人意識。社會公德,正因為面對的是公共環境、公共利益或公共群體,才正好檢驗人的自私與狹隘到底有多大極限。我們對公德觀念的培養,不僅僅是為了寬松每個學生的立足空間,更關乎民族的未來,關乎陳陳相因基礎上的代代相傳。
2、職業道德。職場上行走的人。如果不具備職業素養、職業操守。如同松動輪胎的汽車?!耙驗槲业穆殬I、我的崗位,所以我必須?!边@樣的職業道德是最為基本的,是必須具備的;“因為我的職業、我的崗位,所以我不能?!边@樣的職業操守也是最為基本的。是必須具備的。“我的權利。來自于我的崗位,對應著相應的責任?!薄拔业穆殬I規矩、崗位特點。我必須受相關的約束。”“我所知道的內部資料、信息資源以及更重要的秘密,僅僅因為我的職業、我的崗位,所以我沒有資格對外泄露或據為己有?!薄T如這般的延展。都是職業道德、職業操守所要灌輸、所要培養的意識。我曾經對我的學生說,作為會計,對于工作崗位的現金,只是一種特殊的紙,其特殊只在于不能有差錯,而不能有用途。其實,任何人,對于不屬于自己的財物,都是理所當然要這樣看待的。
3、人生觀念。人活著必須有信仰。沒有信仰的空殼不定會在什么時候發生傾斜或移動。我們所面對的教育群體大都茫然或蒼白于這個問題,就職之前的院校再不給予輸入這個靈魂性的東西,等到了社會上,哪里還有強烈的針對性輸入呢?比如。財富與價值問題,創造財富,是人生價值的一個表現、一個方面,但是,人生價值不是以創造財富的唯一方式實現的,財富的大小、權位高低,更不是衡量人生價值的最好尺度。最好的尺度。是理想的高度,還有理想與目標的結合度、實現度,更有對社會、對他人的貢獻度。正所謂:看一個人的價值太小,不是看其能擁有什么,而是看其能留下什么。
4、道理認同水準。這個問題不解決,很多矛盾會無端生出而且難以解決。民間曾有“寧與明白人吵架,不與糊涂人說話”的古訓。所謂“明白人”就是情理通達之人。道理的認同若在一個水平線上,很多溝通是容易的,交流也便有了平臺。相反。不在這個一致的水平線上,很多無端的是非都會生出,甚至會無限擴大化。我們的日常管理中,不乏這樣的事例。
5、責任承擔意識。每一個人都有對親人、對社會、對國家、對自己的一份責任。這個意識的輸入,關乎一個人以什么姿態在社會出現。即使人生是一場戲,他(她)也必須明白自己的角色。更何況,人生不是演戲呢?
6、積極向上的使命感。只要這個信念在心里扎根。很多困難、挫折甚至打擊都知道怎樣面對,骨頭碎了還有筋的人是不會頹廢、墮落的。同時,以積極向上為使命的人,對誘惑、腐蝕也就有了自身的抵抗力。
7、法律意識。人生在世,有許多普通的道德準則的尺度衡量著我們。也有許多與其相應或派生的潛規則束縛著我們。這些內容。我們在職前教育中,還只能完成基本原理的輸入。更深刻的還可以期待于學生步入社會后的把握與體悟。而法律意識,是無可期待的,必須在之前塑造中完成教育。學生必須知道人生路途中,有許多如交通規則中的黃燈、紅燈、斑馬線、禁行標識,我們必須受其束縛、受其制約。在法律條款的束縛、制約之外,才是我們的自由空間,而且足夠充分。
二、智慧思維
思維模式的落后,是最根本的落后。無論是賺取財富、還是把握命運、把握前程,都深有體現。毛主席之所以成為創造新中國的第一偉人,就是思維模式的偉大。李嘉誠之所以成功,就是思維模式的成功。國外的猶太人、國內的溫州人之所以富有,就是思維模式的富有。
先進而成功的思維模式。會使一個人保持前瞻性的目光,能夠在顛峰時看到懸崖、在低谷時看到回升、能夠在紛雜中看到頭緒、在渾濁中看到清明。這樣的人在大事上不會糊涂,更不會因小失大或鬼迷心竅,少了偏執、多了穩健。同時,有了智慧的思維,也就多了起死回生、轉敗為勝的機率。智慧的思維是立體的,是通過對片面與偏激的糾正來完成的。智慧的思維首先表現為方法的得當與人情的通達。
三、體能毅力
良好的身體素質是所有業績的前提。孫中山曾說,身體不好連志氣也沒有。當前的學生,被長輩的呵護、溺愛層層包籠,“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比比皆是。長期被課業負擔壓迫,不但沒有了學工學農的機會,就連早操、課間操也取消了,只剩下那點可憐的體育課,再也沒有野蠻體魄的機會提供給他們。至于“餓其體膚、勞其筋骨”更是隔世之訓了。其實,體能的訓練也不僅僅在于增強體質本身,還有意志與毅力的培養蘊涵其中。
四、審美意識與標準
審美的內容包羅萬象,會審美也是會鑒別的一部分。什么是該繼承的。什么是該摒棄的?什么是該宏揚的。什么是該批判的?什么是正事,什么是閑事?什么該吸納,什么該排斥?不僅這些堂而皇之的大處,還有我們日常的職場細節。如站姿、坐態、音質、音量及口齒清晰度、適度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以及高雅的業余愛好等等。
審美范疇,還包括著生活內容之種種。諸如衛生習慣、化妝品味、著裝風格、色彩搭配、乃至吃喝的細節等等,無不體現一個人的文化風韻,都是職場之人所必須的內涵。
五、選擇與決策
大千世界,色彩斑斕。現代化的發展速度把一個個萬花筒呈現在人們面前,人們隨時面臨著各種機會,也就面臨著各種選擇與決策。
如何綜合主、客觀因素做出科學的選擇,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通和環境。選擇專業、職業、
就業環境、轉換模式、發展方向乃至選擇人生伴侶,等等、等等,都需要能力。而有了選擇能力還必須有決策能力。適時決策,這很重要。機會可以隨時朝每個人走來,但不會在任何人面前過多停留,需要面臨者及時抓住。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的時候,考驗的是機敏的反應與果敢的決策。
六、創新開拓
創新是人類的最大追求。這個愿望從遠古到未來,不會改變。但是,需要強化的是創新意識。強化創新思維。要有系統地拋棄昨天。有系統地創新機會。尤其當前西方金融危機影響世界經濟的局面下,在市場的薄弱之處尋找機會,在市場的求和短缺中尋找機會創新,在知識的萌芽期尋找機會,這一彼得,德魯克的創新理論更有其現實意義和深遠意義。創新是開拓的前提與基礎,開拓是創新的目標。開拓與創新,關系著人類發展的步伐。
七、心理素質
呵護中成長起來的人,心理素質往往不夠健全或完美。只能順境、不能逆境,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只能我先、不能人前。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幫助矯正的。
優秀的心理素質??赡鼙WC一個人一生的成功。而其他方面的優秀也可能帶給人成功,但也許是一時的或僥幸的,只要遇有非常的情形或變故,就會因心理素質的失敗而引發一系列不如人意的后果。經得起成功又扛得住失敗。會欣賞鮮花美酒又能正視坎坷荊棘。才是健全的心理素質。
八、禮儀
禮儀之幫陳舊的禮儀形式,早被廢除。但禮儀的精髓永遠鮮活。禮儀既是對人表達尊重、尊敬之必須,也是自尊、自愛之必須。
站有站姿、坐有坐態,吃有章法、穿有規矩;謙和禮讓、溫良恭儉;長幼尊卑、場合環境;都是禮儀要關注的。甚至,講普通話、用規范字,也是禮儀的要求。還有守時奉約、尊重宗教信仰、民族習俗、個人習性等等。
眾所周知,職業院校所學的學科知識,在職場上的應用率為30%左右。所以,素質教育要求我們更側重于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啟迪學生的思維模式,達到完成終生教育的目的。文憑不等于水平、知識不等于能力。知識轉化為本領。其間體現的是綜合能力,以上所述各個因素。都是成就綜合能力的必要因素。知識與技能的主干固然要挺拔,這是職前塑造的核心。圍繞這個核心的其他塑造,則是纏繞這個主干的幾蔓藤蘿,這樣生機勃勃的景色應該具備良好的競爭力與生命力。所以,我們希望自己的學生有這樣的景色在職場亮相,有這樣的生命力在職場馳騁。
很多修養、素質的塑造應該從小開始。但職前院校是再也沒有推卸余地、沒有退路的了。這不是哪一門課程、哪一個老師能夠獨立完成的。而是一項貫穿于各個學科、各個管理層面的綜合工程,需要所有的教職員工來共同承擔、共同探索、共同努力、共同完成。全方位地立體塑造出色職業者,使我們的學生會學習、會生活、會工作、會處事、會做人。
其實,職前塑造是從每個人出生開始的。但是,高職院校承擔著沒有退路、再也無可推脫的責任。完成最后的職前塑造。是每一個高職院校義不容辭的任務,到目前。我們是否把這一任務足夠重視起來,使之系統化、深入到培養目標之中呢?工程浩大,意義也非同一般。更為關鍵的是我們的認同。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R].教高16號文件.
責任編輯夏煥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