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煥婷 孟慶蘭 陳艷娟
摘要:高職高專教育的迅猛發展給英語師資隊伍的建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闡述了目前高職高專院校英語教師隊伍的現狀,探討了加強英語師資隊伍建設的措施。
關鍵詞:高職高專教育;英語師資隊伍;現狀;對策
基金課題:本文為教育部全國高職高專英語類專業教學改革課題中的重點課題“高職高專外語教育政策發展歷史和現狀的研究”的部分成果。項目編號:GZGZ7607-35。
作者簡介:丁煥婷(1970-),女,河北大城縣人,廊坊職業技術學院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高職英語教學、比較文學和世界文學;孟慶蘭(1964-),女,河北永清縣人,廊坊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高職英語教學;陳艷娟(1978-),女,河北永清縣人,廊坊職業技術學院外語系教研室主任,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高職英語教學和翻譯學。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09)23-0055-02
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迅猛發展,高職高專院校及招生人數急劇增長。截至2005年底,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已達1091所,占全國高校總數的60.9%,在校生已達713萬,占全國高校總量的47%。可見,高職高專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中已占“半壁江山”。然而高職高專教育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諸多問題,其中。由于英語課為公共課程,所以,英語師資隊伍建設問題日益突出,遠遠跟不上高職高專教育的發展規模與速度,這對高職高專教育的健康、穩步發展極為不利。畢竟,教育要求質量,關鍵在教師。
一、高職高專英語師資隊伍現狀
1、師資結構不合理,教學力量薄弱。2007年教育部高職高專英語類教學指導委員(簡稱英教指委)會對全國25個省份121所高職高專院校的英語師資情況做了初步調研,結果顯示: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平均人數為25人,專職教師占70%,雙師型教師的比例為15%,本科學歷的教師占73%。碩士比例為25%,高級職稱教師占19.5%,講師比例為33%。初級職稱教師比例為48.5%。
具體到各省情況,根據“河北省高等學校英語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課題《河北省高職高專外語教學現狀的調查與分析》發現:教師中“雙師”人數為10.84%,有93.52%來源于國內外高校應屆畢業生,6.32%來源于國內外企事業單位。0.15%來源于國內外研究機構。各類學歷層次人數分布如下:本科學歷為81.7%,碩士比例為17.3%。教師的年齡及職稱結構如下:40歲以下的教師占82.94%。其中30歲以下的教師占55.43%。48.19%的教師從事外語教學的時間在1-5年,5-10年的占16.87%。11-15年的16.27%,20-25年與26年以上的分別占15.21%和3.46%。高級職稱的教師占19.6%,講師占30.10%,初級教師職稱占44.60%。
全國及河北省部分高職高專院校的調查數據從宏觀和微觀上作到了互相佐證,也實實在在地反映出了英語師資隊伍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從調查結果來看,本科學歷的教師占到了絕大多數,年輕教師或初級職稱教師占到了近半數,從事一線教學的英語教師主要是近幾年畢業的大學生。總之。無論是年齡結構。還是職稱、學歷結構,尚未形成合理的梯隊。究其原因,高職高專英語師資隊伍現狀是近年來高校擴招和高等教育大眾化在短期內出現的必然結果。
此外,調查數據顯示。“雙師”教師比例過小。“雙師型”教師是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特色要求,是師資隊伍建設的目標,是職業院校發展的核心動力。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高等職業(高專)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意見》(教高廳[2002]5號)、國家教育部教高[2006]16號文件、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號)等多個文件中,都對我國高職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可見。高等職業教育呼喚“雙師型”教師,過低的比例“雙師”不利于高等職業教育的健康、穩定的發展。
2、教學理念模糊,教學質量有待提高。思想指導行為,沒有先進的教學理念,便不能有先進的教學實踐。因此,教學理念的更新決定著外語教學改革的方向。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應該建立在兩個基石之上。即:職業教育與外語教學。高職高專英語教師應該及時了解職業教育與外語教學的最新理念并用于指導教學。然而,“絕大多數高職高專英語教師在校期間接受的是普通高等教育,欠缺高職教育的理念與實踐經驗,對高職教育的性質、特征、規律和發展趨勢存在模糊認識,”不能實現職業教育和英語教育的完美結合。即使是涉及外語教學方面的先進理念:如人本主義、建構主義、多元智能論等也了解很少,這樣一支教師隊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職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3、科研能力水平偏低。教學研究是教學發展的基礎,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動力。然而,大部分高職高專院校都是剛從中專升格而來,科研力量相對薄弱,科研意識和能力不強。以河北省為例,2006年對30所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調查表明:近三年來累計發表論文1107篇,人均1.52篇;在外語類核心期刊發表文章寥寥無幾,有價值的課題、成果、著作和教材等更是有限。
4、培訓形式及內容還需革新。要保障高職高專外語教學的質量,師資的培養和提高至關重要,其中常見的形式是業務培訓。高職高專外語教師多數都接受過培訓,但主要是由出版社舉行的各種假期研修培訓,主要形式為聽報告,多數報告人是全國知名大學的教授,報告主要內容是英語教學。然而,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色之一在于實踐、實訓。對英語教師應用實踐能力和實訓能力的培訓體系還沒有建立,全國也僅有20家高職高專教育教師培訓基地,而專門對英語教師的培訓基地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英語教師急需有針對性的培訓。
“河北省高等學校英語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課題《河北省高職高專外語教學現狀的調查與分析》對河北省24所高職院校的調查顯示:50%以上的院校選擇對教師培訓通過國內短期會議、專項培訓班進行師資培訓。66.67%的院校認為對現任教師的培訓效果一般,只有18.5%的院校認為培訓效果顯著,有62.96%的院校認為培訓時應突出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特色。
二、高職高專英語師資隊伍建設對策
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規劃工作。制定教師隊伍建設規劃是搞好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環節,也是開展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的重要依據。高職院校必須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科學論證、統籌規劃。教師隊伍建設規劃應全面分析隊伍現狀,根據學校的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科學預測未來教師資源的需求狀況,就教師隊伍的發展規模、年齡結構、專業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以及“雙師”要求等提出建設目標,并制定相應的教師資源開發策略與措施落實教師隊伍建設的工作進程。
2、加強“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由于高職教育的特點,
對高職院校教師的實踐能力和企業工作經驗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高職院校“人才強校”戰略的重要內涵,也是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的特色所在,是決定高職院校辦學質量高低的一個重要因素。要盡快形成以“雙師”為“領頭羊”的、以中青年骨干教師為中堅力量的、專業學識與實踐能力互補、梯隊結構合理的專業發展團隊。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積累實際工作經歷,提高實踐教學能力,真正的“雙師”不是在課堂上練出來的。重視中青年教師的培養和教師的繼續教育。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與教學能力,使教學團隊的業務能力全面提高并起到積極的輻射作用。從而使高職高專英語師資建設逐步走向良好的發展道路。
3、加強教學反思,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歷史相對短暫。成功的英語教學經驗不足。所以,要鼓勵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積極開展反思性教學。Doyle提出了“教師發展過程即教師自我反思、自我更新的過程”的新觀點。反思作為發展教師教育中的重要措施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只有通過反思,教師才能深入觀察自己的課堂行為,評估自己的教學效果,從而可以發現值得探究的問題,這為解決問題創造了必要條件。同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本身就是進行科研探索的過程。帶著問題積極主動的參與研究不僅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更為重要的是,它是一個學習、討論、互相啟發、共同進步的過程,進行反思和科研探索從一個方面來看是師資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4、加強有針對性的培訓。高等職業教育的特殊屬性決定了其師資隊伍建設有別于普通本科院校,它更注重于教師的“技術應用”素質。高職院校的教師不僅要有較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同時還應有較強的技術應用能力。作為實用性課程的英語教師更是如此。教師不僅僅只是懂得語言理論,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在各行各業中運用英語進行信息交流。他不僅是一個語言教師,更是一個會使用語言的技術師。因此,要努力培養自己成為“雙師型”的教師已是刻不容緩的事情。這就需要我們的英語教師重視生產第一線的培訓,到相關企業鍛煉,如:做外銷員、商務師、導游、翻譯,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適應高職英語教學的要求。
三、結束語
總之,高職高專英語教師隊伍的建設相對滯后,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都與國務院提出的大力發展高職高專教育的要求相去甚遠。師資隊伍教師是一項系統工程,加強和完善師資隊伍建設是加強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的關鍵環節。畢竟,培養高技能人才,需要有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所以,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特色鮮明、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是當前高職院校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
參考文獻:
[1]俎萬民,侯家查.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08(10下):124.
[2]申厚坤.關于加強高職院校大學英語師資隊伍建設的探討[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6):83.
[3]左煥琪.英語課堂教學的新發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8):57.
責任編輯顏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