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民
摘 要:利用豐富多彩的語文課程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關鍵詞:課程資源 實踐活動 學習興趣 語文能力
《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為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可結合教材內容深入挖掘本地語文課程資源,實施一系列的語文實踐活動,下面就設計意圖和實施過程做以下說明:
一、記者團活動
結合教材中新聞這一體裁的學習,可以組織小記者團,在學生自愿報名的基礎之上,每班推薦2~4名文學功底、身體素質良好,對新聞采訪感興趣的學生進入記者團。
先期組織開展記者團培訓,主要學習新聞寫作、報紙編輯、攝影攝像等新聞采訪內容。記者團活動中,可以將學校運動會、元旦文藝匯演作為采訪契機,讓小記者們嘗試性地進行采訪活動,實踐課堂培訓中所學的知識,并盡可能地將所收集的新聞通訊稿件及時地送交學校廣播站、校報編輯部。采訪活動中學生要抓住校運會入場式、賽場精神、突出事跡以及元旦文藝匯演的籌備、觀眾感觸、演員心得等角度進行個別深入的采訪,寫出一些較有水平的采訪稿,對新聞單元的學習起到輔助的作用。
同時,小記者可利用課余時間對本市城市建設情況、廢舊藥品回收、學生喜歡的老師類型等熱點問題進行深入地調查研究,寫出深刻的調查報告,對社會問題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同時在實踐中對新聞采訪的意義與特點有進一步的認識。
二、詩友會活動
結合現代詩歌教學,可以舉行“放飛詩情,激揚青春詩友會”,包括詩歌朗誦會、學生作品結集等形式。
在詩歌系列活動中,通過班級選拔的形式,讓學生全員參與其中,初步領略詩歌的魅力,了解詩歌朗讀的基本方法,提高他們的詩歌鑒賞水平和朗讀技巧,讓他們真正摸索到詩歌的奧妙。“放飛詩情,激揚青春”詩歌朗誦會舉行時,可以邀請校團委書記、語文組組長、學校語文老師擔任評委,讓學生主持本次活動,學生自主計票,公平、公正、公開地進行評比。
這樣的活動不僅鍛煉學生的表達與交流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更進一步了解詩歌的
基本特點,掌握寫作詩歌的基本方法。
三、戲劇系列活動
在戲劇單元的教學中,可以利用語文活動對其進行整合,開展戲劇講座、戲劇改編、課本劇表演等活動。
戲劇講座中,可以分別從戲劇常識、名劇介紹、課文分析等角度向學生傳授基本知識、鑒賞要點,引導學生學會在深層次上對戲劇進行品味與解讀。其中《威尼斯商人》展示莎士比亞喜劇詼諧幽默的戲劇美;《棗兒》讓學生對社會變革時期傳統的失落,精神家園的失落可以有更深刻的理解。講座可以從不同層面對學生進行引導,加深學生對戲劇作品的深入理解。
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鼓勵學生在閱讀之后對戲劇進行改編,選取其中一個故事用現代漢語將其改寫,要求不改變原意,語言符合人物身份,注意戲劇中的矛盾沖突。還可以選擇劇本中的劇情片段進行課本劇排演,學生報名后,老師在其中挑選出最合適的演員,可以在年級進行公演,這樣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這些戲劇活動,讓學生的審美創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個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同時還可以鍛煉學生們團結協作等方面的能力。
四、游藝競賽活動
趣味性是語文課外活動的一個顯著特性。統編或通用教材難以滿足學生的多樣愛好,統一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也難以照顧到學生的個性特點,而語文活動課具有許多生動有趣的形式。比如,節日里我們可以進行引人入勝、趣味盎然的“語文游藝會”,開展如猜字謎、繞口令、詞語接力賽、成語小博士、闖關式的巧對對聯、游迷宮等競賽活動。游藝室里張燈結彩,詩滿屋,詞滿墻,五顏六色的條幅和畫頁琳瑯滿目,好似節日的公園。學生們興致勃勃來到這里,有的在“成語”的大森林里尋寶,有的在“古詩”的海洋里遨游,有的在“迷宮”里流連忘返。
這樣的游藝會,可以深深地吸引追求多層次、多色彩立體生活的學生,學生在活動中去感受、體會、理解語文知識,不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在娛樂中可以獲得更多的實踐和創造的愉悅,也因此會使學生對語文學習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熱情和強烈的興趣,為學生個性的發展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
總之,語文實踐活動的實施,可以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張揚學生的個性。它給學生充分的學習自由度,努力為學生提供各種外顯的自主參與活動的條件,給予他們一定的開放性時空,讓他們自己活動,這樣學生的自主意識、競爭意識、團隊精神、共事能力等良好的品質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展示和提升,創新潛能可以得以開發,個性、才能得以張揚,綜合能力得以培養。
所以,利用豐富多彩的語文課程資源, 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是行之有效的途徑。
作者單位:河南省舞鋼市武功鄉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