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輝
摘要:教育教學的改革在不斷的深化,不斷的創新。為讓學生適應改革,實現有效學習的目的,教師應及時轉變觀念,結合學生的學習活動,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促進學習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創新意識 有效學習 途徑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12-0080-01
為實現有效學習,學習方式不斷演變,出現接受學習、掌握學習、發現學習等方式,人們不斷創新,推動教育不斷發展。要想讓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首先必須讓學生樹立創新意識,有了這種意識,才能在學習中自覺的按照有效學習的要求規范自己的學習行為,并不斷的強化,鞏固,使這種行為成為自覺的行為,進而變為自動化的行為,有效的地進行學習,促進自身的進步。中國足球史上,曾有“健力寶”隊到巴西“淘金”:學習足球技術,更重要的是學習、培養自身的足球意識,提高我國的足球水平。這樣就出現一個問題:如何幫助學生的創新意識樹立起來?為此,針對學習流程,談談幫助學生樹立創新意識的一些看法:
一、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問題是主體對外界信息的感知與應答。問題意識是創新意識中最重要的意識,它有助于擺脫已形成的思維定勢,從各個方面或角度對事物進行重新審視,以激活創新能力。這種意識的關鍵是發現問題。人類的發展史告訴我們,所有的發明創造皆源于問題的產生,問題引發創新需要,產生創新動機。蘋果熟了從樹上落下來,這一現象人們已經司空見慣,認定本該如此,不予審視、了解、研究其內在的科學道理。然而牛頓卻從這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了一個問題:蘋果為什么會落下來?正是由于這個問題的提出才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使人類對自然的認識垮了一大步。提出問題源于發現問題,而問題又產生于好奇與質疑。強烈的好奇心會使人們對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及時做出反應。發現問題,追根溯源,引發思考,激起探索欲望,開始創新活動。“學貴有疑”這又是產生新問題的又一觸發點。問題來源多種多樣,最有價值的應當是來自學生的問題,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如果能經常主動地提出問題,對于激發學生對問題保持一種敏感性和好奇心,通過探索,批判形成自己獨立見解是非常有用的,也將使學生走上創新學習之路。
二、對過程的探索是更有價值的學習
現在有兩種形式學習:一是接受性學習,即接受現成的結論,學生在接受學習時,往往不能表現出主動性,這使得這種學習形式遭到批判、拒絕;二是發現學習。即通過探究結論得出的過程,最終獲得結論,這樣可使學生思維得到訓練,能從中學會如何去研究問題,如何去解決問題。 “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即注重對知識的探索、形成過程,這一點在新課程標準上體現得十分明顯。同時我們也應有這樣一些清醒的認識,教育者決不能以成年人的價值標準去判斷學生探索活動的價值,教育者須從學生親自進行的計劃、發明、頓悟、觀察等角度來判斷其價值。因為即使是成年人,極為熟悉的事情,也會引起兒童的激情和思維,從而不斷探索,獲取成果。在教學全等三角形時,要求學生會找出兩個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分析要求,針對實際圖形,解決問題的方法應是從定義出發:使兩個三角形重合,由兩個全等三角形組合的圖形多種多樣。于是學生取兩個全等三角形,在原圖形基礎之上通過翻折、旋轉,平移等多種方法使兩個三角形互相重合,從而找到對應邊,對應角,在活動中學生不斷嘗試,探索,最后得出結論,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使思維能力、空間想象力得到很好的訓練。
三、利用創新意識使學習結果最優化
結果最優化的達到,需要的是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和情感變化,從認知水平這一方面來說,一是過程的進一步優化,二是認知結構的進一步優化。這兩點是一個問題的兩方面,伴隨問題解決的過程進而完成。如果學習者不能以一種發現、探究、創新的意識來參與學習,兩種優化將無法完成,也就不能達到學習結果的最優化。從認知心理角度出發,當優化進行之時,心理實質上起著變化,外界的信息作用于學生,學生對信息進行加工,對意義不斷組織構建,在這一探索的過程中,不斷發現,不斷提高,不斷刺激學生創新意識,使之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從而表現出心理的變化。在教學三角形一章中,有許多規律性的東西,如證明兩條線段之和等于另一條線段(三條線段不在同一直線),其實質是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性質與判定的應用,同時,輔助線做法也存在規律性。在教學活動中,通過不同個例的解答,進而思考,從個例的認識,上升到規律性的認識,從而達到學習活動的最優化。
有效學習首要任務即為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策略是學會學習的標志,也是最主要的創新心理因素之一。形成自學能力的基礎則是掌握學習策略,當學生掌握學習策略,學生的創新意識不斷明晰,強化,從而指導自己的學習行為。就會從學習中尋找獨特的方法,并善于捕捉機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