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華 李麗穎 趙亞彬 任慶?!∮跁韵?/p>
摘 要:本文依據農業科研信息化平臺整體框架,重點闡述了我國如何采取措施推進農業健康快速發展,以期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實現農業科技能力新提升。
關鍵詞:農業科研信息化;創新發展
人類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在社會各領域應用已成為國家發展的關鍵??茖W研究,作為第一生產力的生產者,理應更快、更廣、更深地利用信息技術與手段整合科技資源,加速實現科學技術的現代化。
1 農業科研信息化平臺框架
農業科研信息化平臺,是要建立一個集農業科研信息共享、農業科研活動協同、農業科研管理信息化于一體的農業科研網絡化環境,改進農業科研的手段和方法,促進科學數據和儀器設備的共享,以全面提升我國農業科技創新能力。
1.1 整體架構
農業科研信息化平臺整體架構由三大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整個農業科研信息化的實現層,建立直接面向廣大科研機構的門戶系統。第二部分是整個農業科研信息化的核心層,它由一系列農業科研信息化應用系統組成,包括支持農業信息資源共享、農業科研管理和農業科研協作等活動的軟件系統。第三部分是整個農業科研信息化的基礎層,包括軟件支撐平臺、網絡和硬件支撐平臺等信息基礎設施,共同對上層結構起到支撐作用。
1.2 主要內容
農業科研信息化平臺建設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即信息基礎設施、農業信息核心技術、業務應用系統。
1.2.1 信息基礎設施
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農業科研所需要的網絡通信基礎設施、計算基礎設施、數據基礎設施、科學儀器設備等。
信息化網絡基礎設施。網絡是農業科研信息化的基礎平臺,所有的活動和應用都是在網絡上進行的。因此,高速網絡通信設施是實現農業e-Science的基礎條件。在充分利用已有的網絡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貫通國家農業科研機構——31個省——1200多個地區以上農業科研院所的農業科研信息化基礎網絡,制定網絡運行、維護和管理的有關技術標準和規范,為農業科研協作和資源共享信息化提供一個穩定、高效的信息化網絡軟硬件環境。
農業科研信息化計算設備。在科學研究活動中,對高性能計算資源有著突出的需求。需要有面向科學計算的高性能計算機和通用的高性能服務器等硬件。
農業科研信息化數據資源。大量寶貴的數據不僅是許多科研活動的基礎,往往也是科研的成果體現。隨著數字化手段在科研中的應用越來越多,科研活動中產生出海量的數據資源,如農業文獻數據庫、農業專業數據庫、軟件庫、人才庫,需要海量存儲裝置。
農業科研信息化科學儀器設備。農業科研信息化基礎設施中還包括科學儀器設備資源。大型科學儀器設備是科研活動中所需要的專用設備,使用和管理這些設備必需有專業技術人員。這些儀器設備的共享是農業科研信息化平臺的難點與著眼點,既有意義,又有難度。通過農業科研信息化平臺,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的共享將成為可能。如生物技術研究的超高速離心機、激光分子成像系統、熒光顯微鏡等等。
1.2.2 農業信息核心技術
農業科研信息化平臺的實現,依賴于大量新的信息技術。當前在信息技術領域,許多核心技術正在取得突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網絡(Grid)技術。Grid集成了計算機科學領域中多種技術的最新成果,代表了信息技術的方向,將體現和滿足科學研究的需要。
通過網絡,才可能將農業科研信息化平臺所需要的各種技術與資源,如異構資源管理技術、協同作業技術、數據管理技術,網絡安全技術等綜合應用。需要開發網絡軟件支撐平臺,包括服務器操作系統、數據庫操作系統、網絡管理系統、網絡病毒防護系統、郵件防垃圾系統等。網格軟件能夠有效地管理分布在異地的多個網格結點,為農業科技人員提供一個安全、統一、友好的界面,能夠從其它地方隨時方便地使用農業科研數據資源。
1.2.3 業務應用系統
農業科研信息化平臺是通過建立高度信息化的科研環境,為農業科技人員提供信息化的手段而從事科技創新活動??蒲行畔⒒幕A設施和核心技術提供了一個信息化的平臺和環境。農業科學研究活動,還需要針對農業科研的具體領域,如生物技術、育種技術、栽培技術、植保技術、飼料技術等方面開發專用業務系統、農業科研信息化要堅持以應用為導向,以需求為出發點,開展應用系統的建設。
2 采取措施推進農業科研信息化發展
2.1 積極推動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基地是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中心,應由國家級農業科研機構和部分高等院校的力量組成。農業科技區域創新中心是國家農業創新體系的骨干力量,由區域內若干優勢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力量共同組成的。國家試驗站是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基礎力量,是根據農業科研試驗、示范、監測、采集任務等的需要,在全國各自然生態農業區域建立的試驗點。全國農業科研力量,應積極推動這一與農業科學規律與自然規律相適應的體系建設,為我國解決“三農”問題提供科技保障。
2.2 建立與創新體系相適應的科研信息創新體系
與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相適應,要加強國家農業信息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在機構、人才、經費、機制上有新的變化,在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中加強農業信息體系中的機構完善、能力建設。農業科研信息創新體系要建立與國家創新基地、區域創新中心、國家實驗站相對應的信息環境,改善研究網絡條件,實現體系內外的信息共享。在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中,將農業科研信息化的硬件條件支撐作為重點投資內容,加強網絡科技環境、數字圖書館、研究網絡等的建設。與全國農業環境、農業資源、農業市場等基礎性工作相關的觀測站、臺等基本設施相配套,以農業信息化促進農業科技現代化。
2.3 營造良好的農業科研信息化建設環境
農業科研信息化是一種全新的科研環境與條件,科研信息化建設需要良好的社會與制度環境。要建立信息化建設的各項保障制度,實行統一規劃、分工負責、各盡其能的建設管理機制。農業科研信息化是一項公益事業及社會公共物品,其投資應由政府資金支持。在科研信息化支撐下的科研成果應服務于全社會。所整合的農業科研信息資源要在一定的共享機制和服務體系下通過網絡化平臺,面向全國農業科研系統提供服務。同時,要根據農業科研信息的特點分別采取完全開放、分級開放等不同形式為社會服務。
2.4 邊建設邊應用,促進科研與應用緊密結合
農業科研信息化建設是一個長期和不斷發展的過程。要采取邊建設、邊使用的方式,使農業信息化建設見到實效。要通過科研信息化建設,帶動全國農業科技資源的有效使用。對于現有大量分散的農業科研資源,本著自愿的原則,通過共建、共享協議,集成各省農業科研、信息資源,實現互惠互利。采用分布擺置、共同使用的方式,通過網站鏈接實現信息共享,不斷改善條件,充分利用科技資源。要通過建立農業科研信息化平臺,將所有農業科研科技創新成果向社會發布,便于農業生產部門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來選擇適當的科技成果,也便于科研人員根據生產需要選擇自己的科研題目,從而使項目在立項之初就立足于生產實際,有利于農業科技成果的實際應用,解決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實際科技問題。
我國農業信息化的發展,在經歷了上世紀80年代的起步階段、90年代的發育階段后,自新世紀以來,進入快速發展時期。目前,隨著建設創新型國家步伐的日益加快,更需要全國農業科研人員進一步重視科研信息環境的創造,更需要農業信息領域的科技工作者把握機遇,加快創新,共同迎接農業科研信息化新時代。
參考文獻
[1]唐烽鈞.論中國農業信息化建設.世界華商經濟年鑒,高校教育研究,2008,(9).
[2]朱雄濤.淺析農業科研信息化與農業科技發展[J].計算機與農業,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