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峰林
[摘要]統一戰線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在工作中要注意尊重統戰對象、發揮統戰對象作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并且處理好“以人為本”與加強黨的領導、政治需要與統戰對象個體需要以及“以人為本”與以統戰成員為本這三方面的關系。
[關鍵詞]統一戰線
以人為本執政理念
恩格斯指出,社會歷史的發展是由無數個人的作用合力推動的。因此,只有重視其成員個體價值實現和潛能充分發揮的社會,才是朝氣蓬勃、有無限生命力的社會。而統一戰線工作本質上就是做“人”的工作,爭取“人”心、凝聚“人”力、集中“人”智、協調“人”的各種利益格局,這就需要堅持“以人為本”。
統一戰線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的重要意義
統一戰線要為黨的中心工作服務,就必須將科學發展觀作為統戰工作的靈魂,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堅持這一執政理念,必將給統戰工作帶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對推動統一戰線的科學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堅持“以人為本”是做好統一戰線工作的政治基礎。改革開放以來,統戰工作對象覆蓋面不斷擴延,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出現了不少新興行業和社會階層,如私營企業主、民營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這些都是新的統戰對象。統一戰線就是要把各黨各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階層凝聚起來,結成堅強的聯盟,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支持。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團結人、凝聚人、尊重人、關心人,充分發揮各黨各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階層成員的主動性、創造性,求同存異、體諒包容。
堅持“以人為本”是增強統一戰線凝聚力的前提條件。凝聚力是統一戰線的生命力,統一戰線的根本任務就是爭取人心、凝聚力量,形成最廣泛的大團結、大聯合。統一戰線缺乏凝聚力,就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回顧中共歷史,一條重要的經驗就是協調各黨各派、各團體、各階層的共同利益,使之結成聯盟體,圍繞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奮斗。重視同盟者的政治意愿和訴求,適當照顧同盟者的利益,是統一戰線賴以存在并得以凝結成一個統一整體的最有效途徑和手段,尤其是在統一戰線面臨更加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之時,黨中央提出“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體現了增強凝聚力建設的根本措施,這既是我黨執政理念的一次重要升華,也必將帶來統戰理論的一次大發展,為統一戰線增強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堅持“以人為本”是實現黨對新世紀統一戰線任務的根本保障。黨的十七大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實現這一目標,是中國共產黨的神圣使命,也是各黨各派、各階層、各團體共同的光榮使命。統一戰線必須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要完成黨的統一戰線的新任務,關鍵在人,要依靠各黨派、各團體、各階層的共同奮斗。統一戰線的對象是一大批掌握著先進科學技術,掌握著生產資料,思想敏銳、思維活躍的人。這其中有“人才庫、智囊團”之稱的民主黨派人士,有德才兼備的黨外知識分子,有掌握著新興技術的歸國留學生,還有實力雄厚的民營企業家。他們是實施科教興國、人才興國戰略的主力軍,是構建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力量。充分發揮他們的力量和作用,是完成統一戰線歷史使命的根本保障。
統一戰線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必須突出三個重點
要始終突出尊重統戰對象原則。一要尊重統戰對象的人格。作為統戰部門和各級領導干部要認真對待統戰對象,給予其犯錯誤的權力;對于不同意見、建議,要本著“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的原則,使統戰人士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做到民主協商、集思廣益、科學決策。二要尊重統戰對象的勞動成果。要注重落實統戰成員的提(議)案、調查報告、行風評議報告以及各種協商會上的意見和建議,不能落實的要給予解釋。對于他們的調研成果,要進行轉化,對他們的行評結果要予以實事求是的采納。尊重統戰對象的勞動成果,重要的是建立一種機制,如提案辦理機制、調研成果轉化機制、行評結果落實機制等,如果缺少機制來保障,統戰對象的提案、調研成果和行評報告總是石沉大海、杳無音信,他們的積極性就會受到嚴重打擊。三要尊重統戰對象的民主權力。要依法保障統戰對象的知情權、批評權、監督權,要建立一整套統戰人士的參政議政機制,不斷擴大統戰對象的知情范圍,拓展他們的參政議政渠道,促成黨和政府決策的科學化、制度化。
要始終突出發揮統戰對象作用。一要營造寬松和諧的政治氛圍。統一戰線是不同階級、階層、集團、黨派,為了共同利益而結成的政治聯盟,是同和異的矛盾統一體。只有采取“團結——批評——團結”的方式,“不打棍子,不抓辮子,不扣帽子”的原則進行處理,才能形成一種廣開言路、各抒己見、寬松和諧的政治環境,營造“和而不同”的政治氛圍。二要充分運用統戰部門的職能。統戰部門的基本職能是“了解情況、掌握政策、調整關系、安排人事”。其中“了解情況”就是要多傾聽統戰對象的呼聲,多關心統戰對象的疾苦,多接受統戰對象的建議。“掌握政策”就是要使共產黨有關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落到實處,同時根據形勢的變化及時向上級黨組織提出政策性的統戰意見和建議。“調整關系”最重要的是兼顧各方利益,使他們各得其所,同時積極打造一個有利于統戰對象發展、脫穎而出的平臺。“安排人事”最根本的是要保證黨外人士在人大、政府、政協中的比例。
要始終突出服務經濟發展的中心任務。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其中經濟發展處于中心地位,只有經濟發展了,才能為社會的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因此,經濟建設與人的發展的關系是手段與目的的關系。統戰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必須抓住服務經濟建設這一中心不動搖。統一戰線必須緊緊圍繞經濟中心,大力開展經濟統戰,為促進經濟社會以及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廣泛的力量支持。要發揮統一戰線聯系廣泛、智力雄厚的優勢,為經濟發展牽線搭橋,引進資金、技術和人才;要開展深入的調查研究,為促進經濟發展建言立論,出謀劃策;要做好爭取人心、凝聚力量的工作,保證民族宗教界和統一戰線內部穩定,為經濟發展提供一個安定的外部環境;要充分發揮黨外知識分子的作用,大力實施科技興國戰略,促進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統一戰線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必須處理好三大關系
“以人為本”與加強黨的領導的關系。領導權的問題是統一戰線的核心問題。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是保證統一戰線增強凝聚力的關鍵。凝聚力建設必須要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才會形成巨大的向心力,這個領導核心就是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是歷史和現實的必然選擇,也是包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社會各界的共同選擇。要保證各黨各派在統一戰線的政治聯盟中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形成團結和諧的局面,就必須充分發揮黨在統一戰線中的作用,協調各方面的利益,使各種不同利益群體都得到保護。化解矛盾、協調關系、平衡利益,使各黨各派的利益要求都有所照顧,又有所節制,求大同、存小異,形成團結和諧的局面。反之,如果沒有這一調節機制,各黨各派都追求本黨利益的最大化,其結果必然是“志不同者道不合”,把國家帶入混亂局面。
政治需要與統戰對象個體需要的關系。胡錦濤同志在第20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講話中指出,統戰工作政治性很強、人情味很濃、藝術性很高,做好這項工作,需要全面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這些既是對做好統戰工作規律的深刻認識和把握,也為探索做好新形勢下統戰工作的方式方法指明了方向。因此,統一戰線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要從單純的政治需要中解放出來,由政治本位回歸到人本位,由政治需要回歸到重視統戰對象的需要,重視統戰對象發展,重視統戰對象的價值。其中最重要的是給予他們平等的待遇,撇開其政治身份,給予平等的發展機會,建立公平的人才競爭機制,破除“清一色”的思想,使他們心情愉快、暢所欲言、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實現他們“全面而自由地發展”的價值訴求。
“以人為本”與以統戰成員為本的關系。統戰工作堅持“以人為本”,主要是體現在以統一戰線成員為本,維護統一戰線成員的合法利益,促進統一戰線成員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但是以統一戰線成員為本,不是統戰工作的全部目的。統戰對象“以人為本”,還要為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服務。因此,統一戰線要把各黨各派、各團體、各階層的利益與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結合起來,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結合起來,把集團利益和國家民族利益結合起來,這就要求我們統一戰線成員在反映自身利益、本黨本派利益的同時,充分利用統戰手段,深入了解民情、體察民意,把個人利益融合在集團利益大局之中,把各黨各派各團體的利益融合在國家民族的利益之中,形成廣泛的大團結、大聯合,為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為促進每個人的全面自由發展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