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志貴
〔關鍵詞〕 情境;創設;體驗;物理
課堂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
10(A)—0029—01
前蘇聯教育家斯卡特金指出:“我們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邏輯的教學過程,但它給予積極情感的糧食太少,因而引起了許多學生的苦惱、恐懼和別的消極的感受,阻止了他們全力以赴地去學習。”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感體驗,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與教師所創設的情境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生動具體的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的思維。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創設物理情境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嘗試。
一、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首先,教師要改變傳統的師道尊嚴的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要融入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要縮短與學生的情感距離,這樣就能緩解學生的內心緊張,從而激發他們的思維和想象力。其次,學生要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活動參與者,他們既是信息的發送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和加工者,教學互動應該是全方位立體的互動。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只有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才能把握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結合學生特點設計教學情境和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把不同層次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用幽默詼諧的語言和情緒去感染學生
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語言應體現出機智和幽默。一位語言幽默、感情豐富的物理教師,通過自己的教學活動,將物理的魅力展現給學生,學生從喜歡這位教師開始,引發對學習物理的興趣。富有情感色彩的課堂教學,能激起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使他們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三、用生活和生產中的例子創設情境去調動學生
新課程的內容使物理知識貼近生活,能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教師應從物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入手來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社會,帶入大自然,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促使學生圍繞自己身邊的問題展開探究,提高學生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又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科學知識的重要性,有助于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在講“動量定理”時,可先提出問題:人從高處跳下來時為什么要蹲下來,而不是直立?通過思考這個問題使同學們很容易得出:在物體的動量變化相同的情況下,作用時間越長,作用力越小。通過介紹物理知識在現代科學技術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活力。
四、創設驚奇的和能引起強烈心理反差的真實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素材,精心設計實驗,創造驚奇,使學生“驚之以心,動之以情,發之以問,曉之以理。”驚奇能帶來強烈的刺激,刺激是大腦興奮的信號,是思維的驅動力。驚奇的心態往往伴隨著疑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機械能”的教學中,老師用一根細鋼絲將鉛球懸掛起來,把鉛球拉開一個角度放在鼻尖前,然后放手,讓學生觀察鉛球的擺動,當鉛球擺回來時,學生高喊“躲開”,但老師紋絲不動卻安然無恙,鉛球又擺回去了。這樣的場面,震撼著學生的心靈,“有驚無險”的結局使學生驚訝,學生急于想知道這其中的奧妙。創設這樣的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
五、利用計算機來創設情境
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化抽象為直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加到教學活動中。如,在“光的折射”的教學中,教師是通過“看水中魚”和“看岸上樹”來解釋光的折射現象的。如果只用口頭來解釋,在黑板上畫幾個圖,這樣學生很難理解,而用電腦圖像模擬整個光的折射過程,就會有直觀的效果。這樣的電腦模擬實驗使學生處于“真實環境”之中,獲得對自然現象和過程的直接經驗和認識,這樣會使學習氣氛生動活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