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俊
摘要:謹慎性原則是企業會計核算中一項重要原則,運用廣泛,可防止抬高資產和收益,壓低負債和費用,并起到預警風險和化解風險的作用。
關鍵詞:會計 謹慎性原則 思考中
謹慎性原則有許多優點:第一,有利于進一步擠去資產和利潤中的水分,能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準確可靠的會計信息;第二,有利于做出準確的經營決策;第三,有利于保護債權人和小股東的利益;第四,有利于企業近期少交所得稅,提高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第五,有利于對其他基本會計原則的適應性進行修正。
但謹慎性原則也有不足之處,具體表現為:第一,確認與計量難度較大。由于我國目前資產信息、價格市場機制尚不健全,加之債務企業和被投資企業財務狀況及持續經營狀況很難認定。實際操作主觀性很強,受會計人員業務素質、職業判斷能力影響,會計信息很難驗證。第二,計提被濫用,因為資產減值準備的具體比例由企業自行確定,所以有些企業為了種種目的隨意多提或少提資產減值準備,以此來調節利潤。同時可能會產生前期謹慎后期不謹慎,或前期不謹慎后期謹慎自相矛盾的情況。第三,由于注冊會計師、證券監督管理機關、審計機關等企業外部人員對企業的資產狀態、使用價值知之甚少,所以對減值準備的再確認缺乏權威性。第四,現行稅法對稅前列支的費用規定有別于會計制度的規定,當計提減值準備時,還需補交所得稅,增加企業現金流出,限制了謹慎性原則的運用。并且謹慎性原則與相關性原則、可靠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及時性原則存在相沖突的方面。下面就會計謹慎性原則的運用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對會計準則和制度進行不斷完善
首先,在謹慎性原則的應用過程中如何把握“度”是關鍵。如對不同方法下的計量比例設置一個上下限,既可指導企業的會計實踐,又可避免企業應用不正當手段粉飾報表,這樣各公司提供的信息才具有可比性。其次,為了解決企業實施謹慎性原則的后顧之憂,在國家財政承受能力范圍內,適當縮小稅收政策和會計政策的差異。再次,逐步擴大謹慎性的運用范圍,謹慎性原則在上市公司實施試點以后,應將其運用范圍擴展到非上市公司,促使不同類型的企業在同一市場中進行公平競爭,使投資者及債權人對企業的分析有較強的可比性,從而使會計信息成為真正決策的有效信息。最后,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更詳細地披露謹慎性原則的運用情況,規范財務數據和非財務數據的披露范圍,增加公司運用謹慎性的透明度。
二、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會計人員除了需要掌握專業知識外,還應進一步掌握有關的經濟、管理、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識,以增強對經濟環境的預測能力和客戶經營狀況分析能力。另外應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才能為會計謹慎性原則的正確運用奠定基礎。
三、企業外部環境需要進一步改善
應進一步健全信息、價格等市場機制,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定期公布各種資產的價格、信息資料,為計提各種減值準備的可操作性、公允性和客觀性掃除障礙。另外,加強審計監督,防止濫用和曲解謹慎性原則,避免人為地加劇與其他會計原則的沖突。
四、改進對上市公司的考核評價指標
以營業利潤作為考核公司盈利能力和經營成果的主要指標。改進資產減值準備與公司考核指標之間的聯系,減弱上市公司利用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操縱盈余的動機。
五、處理好謹慎性原則與其他會計原則的關系
鑒于謹慎性原則的運用過程中可能會與其他原則發生沖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和手段緩解其沖突,首先,應根據實際情況具體確定與其他原則的優先順序。其次,應充分披露謹慎性原則與其他原則沖突的情況。最后,我們還要對謹慎性原則的應用進行必要的約束,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操作上的隨意性和主觀性,能有效地防止和避免謹慎性原則與其他會計原則的沖突。
(作者單位:焦作市博愛縣疾控防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