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貴 吳 兵
摘要:景德鎮陶瓷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了中國人的精神和民族心理、民族文化等特征,蘊涵著豐富的德育資源。依托景德鎮陶瓷文化資源進行德育工作,可以開展以下四項系列活動:歷史教育達到由知立德、行為教育達到由美悟德、大師教育達到由情體德和基地教育達到由行踐德。
關鍵詞:景德鎮;陶瓷文化;德育
一、景德鎮陶瓷文化資源德育功能的現狀
我國很早就注意到地域文化的德育功能,在陶瓷文化教育資源的發掘和利用上,近年來,已有很多學校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景德鎮陶瓷學院把陶瓷文化作為實踐學習的課題;江西陶瓷工藝美術學院的“全國中小學陶藝培訓基地”于2001年由國家教育部授牌,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開始籌建,近年來發展較快,2004年中央文明辦等六部委將其確定為“全國青少年校外活動示范基地”,2005年江西省文明辦等六廳委將其確定為“全省青少年校外活動示范基地”;位于景德鎮的學校幾乎每年都組織學生參觀陶瓷館、御窯古址、高嶺古礦址、陶瓷歷史博物館等。讓學生領略景德鎮悠久燦爛的制瓷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梢哉f,各學校都在努力弘揚景德鎮陶瓷文化的優秀傳統,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德育模式。
從研究的范疇來講,這些學校都是在利用陶瓷文化資源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但不足之處是,他們或者只選擇其中一個方面開展活動,或者只關注學校工作的一個方面,或者僅僅將其作為第三課堂、興趣小組、課外活動的補充,沒有全面地形成學校地域文化德育機制,至于如何發揮這些資源的德育功能等,研究就更少了。
二、如何開發和利用景德鎮陶瓷文化資源的德育功能
1,利用“瓷都”獨特的陶瓷文化資源,挖掘和豐富其思想精神內涵
景德鎮陶瓷文化不僅反映了自然界、人類社會的美好和諧,而且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人們的哲學思想,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現今具有不容忽視的價值導向和德育功能。
景德鎮陶瓷從外形和內核上看,大多都寄托了人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人們追求和諧、崇尚和美的價值取向?!案?、祿、壽、喜、富、吉”這些字都表達了勞動人民對平安、幸福生活的企盼。因此,在景德鎮陶瓷中常常用諧音字來表達這些愿望,如用雞代表吉祥等?!懊贰⑻m、竹、菊”被稱為“四君子”,因此,景德鎮陶瓷常常借這四種植物表現剛直不阿的氣節和困難面前不低頭的君子風范。此外,人們還借歷史人物弘揚中華民族的儒學思想,倡導忠、孝、仁、愛等,因此,景德鎮陶瓷還常常用“陶淵明不為五斗米而折腰”來表現“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精神品質。
2,以創新實踐活動為載體,發揮景德鎮陶瓷文化資源的德育功能
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景德鎮陶瓷文化資源的德育功能,就要利用陶瓷文化資源開展以陶瓷文化為核心的富有特色、形式多樣的品德教育活動,建設基地。具體來說,可以有以下四項系列活動。
(1)歷史教育達到由知立德
景德鎮陶瓷的發展歷史也就是中國陶瓷的發展歷史,御窯遺址、民窯遺址、陶瓷博物館、陶瓷商店、陶瓷工廠在景德鎮星羅棋布??梢哉f,在對學生進行陶瓷歷史文化教育方面,景德鎮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學校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前去參觀,讓學生了解制瓷歷史、不同時期陶瓷工藝的特點以及現代陶瓷技術的發展歷程,使學生感受瓷質之美、工藝之精,同時增強他們的愛國熱情。
(2)行為教育達到由美悟德
景德鎮曾有“一件陶瓷過手七十二次方可成器”的說法,制陶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失敗、不斷總結、不斷提高的過程。因此,學??梢越M織學生參與陶瓷生產活動,使學生了解制瓷工藝中淘洗、揉搓、拉坯、利坯、畫坯、上釉等各環節的特點,從而使學生增強意志力和創造力。
(3)大師教育達到由情體德
景德鎮歷來被譽為“瓷都”,有著豐富的陶藝人才優勢,古時就有“工匠八方來,器成天下走”之說。世界各地的陶藝人才不斷地來到這里進行交流、創作,學術氛圍濃厚,僅景德鎮本地就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20多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9人,陶藝教授、陶藝副教授、省級陶藝大師100多人。陶藝家數千人,陶藝從業人數是全國最多的。這些人才優勢對學生繼承優秀的陶藝精髓、接觸先進的陶藝理念和領略精湛的陶藝技巧有著積極的作用,使學生能夠融入陶藝的學習當中,提升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
(4)基地教育達到由行踐德
當地有關部門可以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建設陶藝培訓基地,教育和引導青少年正確認識景德鎮陶瓷歷史文化,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培育他們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懷。還可以在現有的基礎上,組織有關專家精心編寫通俗易懂的景德鎮陶瓷文化教材,培養青少年奮發向上的精神品質和責任意識。
三、我校發揮陶瓷文化資源德育功能的經驗
近年來,結合實際,我校依托景德鎮陶瓷文化資源構建了“一個中心、四個結合”的新模式。“一個中心”就是以育人為中心,“四個結合”就是品德教育內容與陶瓷文化資源相結合,方式上將理論教育、網絡教育、實踐教育、第二課堂相結合,途徑上實行學校與景德鎮陶瓷古跡、廠區相結合,陶瓷藝術專業教師與德育教師相結合。實踐證明,這一模式有效地增強了景德鎮陶瓷文化資源的德育功能。
我校還利用景德鎮陶瓷文化資源,構建校內外、課內外開放式品德教育平臺。我校采用開放式、體驗式教育法,以多種實踐活動為載體,拓展品德教育空間,把學校陶藝培訓基地當做陶瓷文化教育實踐基地,指導學生成立陶瓷文化社團,加強社團成員的學習、研究與交流,開展一系列主題活動;將品德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使二者相互促進,結合學生專業特點成立了陶瓷文化旅游協會,讓學生設計陶瓷文化旅游線路,編輯出版陶瓷文化刊物,撰寫報告、實習日記等,進一步深化品德教育;不定期邀請大師作專題講座,加強對學生的陶瓷文化教育。
我校還注重挖掘景德鎮陶瓷文化資源,實現理論教育、網絡教育、實踐教育與第二課堂活動相結合的教育方式。我校堅持以科研促教育,組建教師、學生與基地專家結合,師生互助、學生互助的研究型創新團隊,挖掘景德鎮陶瓷文化資源,豐富其思想精神內涵,編寫與陶瓷人物、陶瓷制度、陶瓷器物、陶瓷裝飾、陶瓷工藝和陶瓷行業有關的民風民俗教材,并利用校園網建立了陶瓷文化思想教育資料數據庫,開設有關陶瓷文化方面的教案課件、陶瓷工藝制作錄像、陶瓷文化勝地簡介、陶瓷文化研究文獻、陶瓷人物介紹、陶瓷作品簡介、熱點探討、師生在線交流等欄目,突破了時空限制,實現了課堂教育、網絡教育、實踐教育、第二課堂相結合的立體化品德教育方式,提高了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