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三百年歷史的支票可能就要在英國“壽終正寢”。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22日稱,由英國各大銀行組成的支付委員會將在12月16日投票,決定是否在明年廢除支票。
其實早在兩年前,英國的各大銀行就已經提出廢除支票的想法。銀行業認為,英國銀行業早就進入電子支付時代,各種記賬卡、信用卡等電子付款系統已經在英國被廣泛使用,繼續使用支票僅僅是在延續這種傳統支付方式的歷史,而銀行業卻要為這個傳統花費數十億英鎊的工本。目前英國銀行支票處理工本最高可以達到一英鎊,是電子付款系統成本的四倍。
讓支票時代結束的另一個原因是支付安全的問題。英國的銀行業和零售業一直以來都有共同的抱怨,就是一些消費者會使用無法兌現的支票去消費。在過去,人們只要在支票本上寫上自己的名字,商家或是銀行就可以放心接下。然而在經濟低迷時期,很多支票被發現存在“跳票”問題。簽出這種空頭支票的不僅有消費者,也有企業雇主,從而影響到整個商業環境。在英國,多數零售商乃至大型百貨公司都已經不再接受支票了。
但是在英國,支票的支持者還是大有人在。一些消費者團體與企業對這項廢除支票的提案表示不滿,并發起了“拯救支票”運動,聲言要維護這個在英國有300年傳統的付款方式。英國《衛報》的報道說,盡管過去20年來使用支票的人數已銳減2/3,英國每天仍有380萬張支票開出。換句話說,每25筆消費中,就有一筆是用支票支付的。根據調查,許多小型企業業主和作風老派的商人仍然相當依賴支票付款。
盡管支票存廢的爭執不斷,但英國銀行業早就開始聯手削弱支票的權威性了。根據英國廣播公司9月份的報道,英國的24家銀行已經在合作取消支票兌現擔保制度,對“跳票”等問題不再負責。在去年,面值14億英鎊的支票當中,只有7%是由銀行擔保可以無條件兌現的。根據英國匯豐銀行的數據顯示,從去年7月份起,該行將儲戶中30萬人的支票兌現擔保額度從250英鎊調低到了100英鎊。▲
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環球時報2009-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