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亮
教師的專業成長是教師內在專業素質不斷提高與發展的過程,是教師逐漸走向成熟的轉變過程。高校青年英語教師是高校教師隊伍的生力軍,是高校未來英語教育發展的中堅力量。全面提高青年英語教師的素質,促進青年英語教師的專業成長,是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青年教師個人職業生涯的主要內容。在高校青年英語教師成長過程中,對青年英語教師專業成長具有制約和影響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教師個人因素和外部環境因素兩個方面。
一、高校青年英語教師專業成長中的個人修養
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內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同樣,對高校青年英語教師的成長與發展起決定作用的首先是自身的付出與努力。
1.不斷學習新知,優化知識結構
學高為師。學識淵博的教師才會得到學生的尊重和信任,才能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對于青年英語教師來說,要始終注重英語專業知識和其他文化知識的學習,要注重教學理論和技能的提高,并做到持之以恒。
青年教師可以在教學和科研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加深對所授課程專業知識的理解,熟練掌握課程的知識體系,不斷優化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結構。
與此同時,要注重相關文化知識的補充,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不斷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成為既擁有精深專業知識理論又具備廣博人文知識的合格教師。
剛剛走上講臺的年輕教師,還要不斷學習教育理論知識,提高自身教學技能,把知識準確、恰當、高效地傳授給學生。
無論是專業知識或相關文化知識,還是教育理念、方法和技術,都在不斷發展、更新,這就要求教師要堅定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跟蹤英語教學的時代前沿,做到英語教學的與時俱進。
2.加強品德修養,形成人格魅力
身正為范。一個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高尚人格和樂觀積極心態的教師,才能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為學生做出良好的榜樣。作為青年英語教師要注重這方面的修養,成為社會主義國家合格的人類靈魂工程師。
與其他專業教師相比,英語教師對西方世界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會有更多地接觸和了解,在日常教學中也必定要向學生介紹這方面的文化知識。但我們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教師不但自身要以馬克思主義武裝自己的頭腦,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和思想道德水平,還要幫助處于思想正在成熟階段的學生甄別是非優劣,幫助他們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抵制西方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對學生靈魂的腐蝕和影響。
一位好教師一定是一個擁有高尚人格的人,而這種人格魅力也會感染學生,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人格是一個人的志趣、性格、能力、心理、氣質等等的集中表現,是知識積累、道德修養和意志磨煉的結晶。我們要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愛崗敬業,心存高遠志向,并以此指導學生健康成長。作為法制社會的一員,教師不但要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更要加強與教育有關的法律法規的學習,認真學習《教育法》《教師法》,做到遵守法規,依法治教。
樂觀、積極的心態對于青年教師尤為重要。當青年教師在由學生角色向教師角色轉換的時候,需要承受來自課堂內外的各種壓力,樂觀、積極的心態能夠使青年教師與領導、同事和學生相處融洽、產生自信,從而取得事業成功。當青年教師對工作能夠熟練把握之后,還要繼續保持良好積極的心態,這樣就能防止由于熟悉工作之后缺乏挑戰而帶來的職業倦怠。
3.深入理解教育事業的意義,盡早形成職業認同感
一位對教育事業具有正確而深刻認識的教師,才能積極投身于教育事業并為之奮斗終生。作為青年英語教師要加深對教育事業的理解,從而形成職業熱愛和真心認同。
青年英語教師要對英語教育、教學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教學觀。英語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廣博的文化知識,并能熟練地運用英語在外事、教育、經貿、文化、科技、軍事等部門從事翻譯、教學、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復合型英語人才。在教學方式上,要從過去的教師為主體向學生為主體轉變,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主導者、促進者、鼓勵者和幫助者,而不是簡單的灌輸者。
在對上述有了充分認識的同時,青年英語教師還要培養職業認同感。英語教師承擔著人類東西方文化的繼承與傳播的任務,是東西方交流的橋梁和紐帶。教師正是通過言傳身教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從而推動社會的精神和物質文明的建設。只有教師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有了充分的理解,才能使教師產生光榮感、責任感、自我價值感,從而產生職業認同,熱愛并積極獻身于教育事業,把教育事業當作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舞臺,并致力于完善自身教師素質,以滿足社會對教育事業的期望。
二、高校青年英語教師專業成長中的外部影響因素分析
任何一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他所處的環境。高校青年英語教師的成長也與社會、高校和同事的幫助有著密切的聯系。
1.國際大交流的社會氛圍有助于高校青年英語教師的專業成長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各國之間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交流越來越頻繁,而在這其中英語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就需要大量高水平的英語人才。而這些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高校英語教師的努力。人們對英語人才水平要求的提高,也就帶來了對英語教師水平要求的提高,這樣也就促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2.高校里系統的培訓機制為青年英語教師的成長創造了有利條件
高校是教師開展職業活動的基本依托,在青年英語教師專業成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高校都加大投入,通過提供培訓課程、給予訪學機會、建立評價激勵機制等方式來幫助青年教師成長。
培訓課程是幫助青年教師成長的最有效、最普遍的一種方法。以哈爾濱師范大學的青年英語教師為例,在上崗以前都要進行崗前培訓。崗前培訓為青年教師形成正確的教育思想、提高職業道德水平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青年教師上崗后,還要接受青年教師培訓,此培訓旨在從人文素質、教育能力、科研能力等多方面,培養教師的綜合素質,使之掌握新技術、新理論、新思想。尤為重要的是給英語專業青年教師配備導師,如哈師大西語學院為每一位新教師配備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給予一對一的指導,并在學期中組織教學觀摩和研討活動,幫助年輕教師快速成長。
訪問學者制度對于英語專業青年教師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青年教師通過到教育資源更優良的院校進行訪學,學習到了先進的理念和知識,開闊了視野,取得了寶貴的科研成果。同時,當青年教師訪學歸來時,還要對訪學成果加以總結,并向全系老師作報告,這對整個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會有很大幫助。
評價與激勵機制可以準確地體現并督促教師的專業成長。經過督導員、學生、教師群體等多方面的評價,青年教師能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教學狀態、教學水平。在高校里督導員都是某個專業的教學專家,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通過督導員的及時點評,可以使青年教師在教學上少走彎路并迅速成長。學生是年輕教師的一面鏡子,期末學生填寫的對教師的匿名測評,可以真實地反映出青年教師的優點與不足,為青年教師的個人進步提供了有益的參照。青年教師自身也可通過寫教學日志等方法,反思總結教學中的優缺點,從而不斷促進自己進步。高校建立的教研激勵機制,對各種科研成果和各層次的教學評優活動的獎勵,更是激勵著年輕教師快速成長。
3.教學集體中成員間的互幫互助,可以產生良性共生效應
在一個教學集體中,無論是領導、資深教師還是青年教師,都是促進青年教師不斷成長的要素。
作為校級或院系的領導,他們對青年教師未來職業的發展與規劃能夠有更加高遠清晰的認識。領導可以從職業生涯和人生規劃方面為年輕教師指明道路。在具體工作中,領導充分信任青年教師,為他們搭建成長的平臺、提供鍛煉的機會,并且在青年教師取得進步的時候給予及時地表揚,在青年教師遇到困難時給予鼓勵和指點,在青年教師出現過失時給予理解與寬容,幫助其反思,并以積極的姿態彌補其過失、糾正其缺點。
資深的英語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科研經驗,是青年教師的楷模和良師。在教學方面,通過青年教師觀摩優秀教師的示范教學,通過優秀教師對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規范和指導,使青年教師的教學逐步成熟起來,使青年教師在教材的運用與講解、課程環節的設計、課堂的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在科研方面,資深教師具有開闊的視野、前瞻的理念與淵博的知識,他們通過專題講座,或通過把年輕教師納入自己科研項目隊伍的方式,向青年教師灌輸新的學術理念,傳授科研經驗,使青年教師大受裨益。青年教師大多處于科研起步階段,要虛心向專家學習,參與課題研究,提高自己的科研素質。
在青年教師隊伍的專業成長過程中也存在著競爭,大家可以通過良性競爭提高各自的業務水平。與此同時,也存在著同處共生效應,大家可以通過共同合作、互相交流來提高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在教學方面,集體備課和互相聽課就是兩個很好的方法。青年教師可以組成備課小組,在專家指導下制定教研計劃和進度、探討教學方法,取長補短,提高認識。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相似的問題,這時可以通過相互聽課、評課,共同探討教學方法、分享教學經驗與感悟,來取得自身專業素質的提升。在科研方面,青年教師也可互相切磋,并在研究英語專業知識的同時把科研和教學聯系在一起,使自己的科研成果更具有現實實用價值。
學生是教學的對象,他們對教學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要求,特別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同學生對教師的要求也會有所變化。這就要求教師要經常通過談心、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學生的需要,反思自身的不足,從而改進和提升自己的教學。
青年英語教師的專業成長,關系到高等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無論是青年教師本人還是其工作生活的外部環境,都應發揮各自的良性作用,促使高校青年英語教師的專業成長沿著正確的方向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冉映.課堂觀察與英語新手教師群體的專業成長[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5).
[2]步社民.師德修養與教師的專業成長[J].師范教育,2003,(3).
[3]吉兆麟,張建平.教師專業成長的心理學思考[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06,(4).
[4]劉春花.教師教育在質的提升中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