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萍
摘要:營造好的課堂氛圍不僅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而且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因此,教師有必要根據教學的目的、任務、教學內容、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自己的教學風格在教學中營造好的課堂氛圍。
關鍵詞:備課;興趣;引導探究;教學方法
計算機課堂教學與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有著很大的不同,其任務設計具有很強的層次性和實用性,信息技術教育與傳統課程教育相比應更注重實踐和動手能力、創造力的培養。如何讓學生在計算機教學中既能很好地接受理論知識又能在實踐操作上達到理想的效果,就與良好的課堂氛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一、教師要把好備課關
教師在備每一節課時,必須鉆研教材,確定三維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等情況,既了解一般情況又了解個別差異;綜合考慮分組,并要注意組內學生的搭配,注重合作意識的培養;在上課前把機房或多媒體教室中的硬件設備調試好,并且在計算機中安裝必備的教學和學習軟件,確保在教學過程中運行正常;根據教材和學生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運用現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掌握學習的方法,能把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并在此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二、要在教學中著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要遵循教育心理學原理,迎合學生的學習心理,引導學生高效地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在“我要做”中學習,他們只有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一步學習、探究、創新,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1.注重學習成果的激勵作用,提高學生的間接學習興趣。譬如,學生在剛開始學習鍵盤指法時,機械單調的動作很容易讓他們產生枯燥感與厭惡感。如果充分利用學習成果的反饋效用,完全可以將教學設計得有聲有色。在實踐中首先要科學地安排學習進度與練習層次,同時突出學習的趣味性,如開展學習競賽,看誰盲打掌握得快,小組與小組、個人與個人之間比一比誰的打字速度快;教師還可以對學生的打字速度進行跟蹤記錄,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每一點進步,一個階段下來,往往會給他自己帶來一個驚喜,這樣有利于學生自我激勵意識的養成。
2.注重個別輔導,循循善誘地幫助學生保持學習興趣。注重因材施教,努力保持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習Word時,教學標準可以根據班級學生情況分層靈活制定,對個別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相對多指導觀察,同時發揮學生相互學習指導的作用,促使絕大多數學生都能達標,在合格的基礎上,再引導部分有資質的學生發揮潛力向更高目標沖擊。
3.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保持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往往有些學生在理解了教師所授知識后就不再自主摸索其中的奧秘,教與學只是一味地講解——吸收、再講解——再吸收,表面上看學生是學到了知識,可他們的學習興趣卻在慢慢地削減,能力的培養多在一個層面徘徊,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引導探究,實踐出成果,引領學生實踐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沒有科技創新,總是步人后塵,經濟就只能受制于人,更不能縮短差距。”因此,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新一代,是培育人才的關鍵。那么怎樣引領學生創新呢?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努力營造寬松、積極、探索創造性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樹立“嘗試”創新意識,敢于參與,敢于提出問題,敢于實踐。比如,學習Word時正值元旦,于是筆者相機讓學生給親朋好友做張賀卡。從完成作業的情況看,雖然有些圖片的處理效果不是太完美,但整體的構思和排版足可以看出每個學生在制作時的創新。接著,筆者又通過多媒體教學網把賀卡演示給大家看,并讓學生說明設計思路,再讓其他同學發表意見進行點評。長期的實踐過程使學生認識到了動手操作、手腦結合的重要性,同時還培養了他們的參與意識,使他們體會到了“大膽運用才能創新”的道理。學生對信息技術這門新興的課程永遠是充滿幻想和求知欲的,因此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勤學好問,并發掘他們內在潛藏的無限創造力,相信學生的創造力,多留一點空間給學生。
四、運用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設計好的任務主題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要想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真正掌握所要求的教學內容,并能靈活運用,教師就必須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因此教學方法就顯得尤其重要。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問題,是貫穿課堂教學始終的“金線”。
教學方法是形成最佳課堂氣氛的重要保證。一個教師在挑選各種情況下的最佳教學方法的能力越強,那么他的教學技巧和技能就表現得越嫻熟、越新穎,教學效果當然也就越顯著。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對象和實際條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引導學生拓寬思路,使課堂氣氛達到最佳。要承前啟后、溫故知新,引導學生善于利用學過的知識來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從而實現新的突破。
教師要考慮學生認知水平的層次性,任務設計要具有兼顧性,并有一定的過渡性、階梯性和遞進性,既要學生吃飽還要吃好。比如,用Word進行自我介紹,其中需有文字、圖片、藝術字體等,基礎差的同學可用Word的基本功能,而技術好的同學盡可能地用Word的一切功能來豐富自我介紹。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可設置一些小的競賽環節,對優勝者給予一定的獎勵,對后進者給予一定的鼓勵,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提高他們的競爭意識。
任務主題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教師可用生活情境來激活教學,以富有感情色彩的具體場景或氛圍,使學生獲得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準確地理解教學內容,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去發現問題、觀察問題、思考問題。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原有的思路和認識基礎,或者以具體的生活實際為背景,和學生共同提出問題;也可由教師從社會生活實際出發,將問題展現在學生面前,把學生引入相關的問題情境中;可對抽象的問題加以具體化,一些簡單的學習任務則可借助來自學生最近生活中的一些敏感事件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完成,如新同學的入學軍訓可能是每個學生一生當中最為深刻的事情,教師可提出要求和提供平臺,之后借助學生的熱情,經歷合作與探究,一個個情感與技術達到較高程度整合的電腦作品——“軍訓隨想”“教官情”等就會精彩紛呈,其中有苦有樂,有汗水也有收獲;可以是動畫,可以是網頁,也可以是多媒體簡報,全是學生的心靈寫照。同時,這也體現了學生運用信息技術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在運用信息技術的同時提高了自身的信息素養。簡而言之,只要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把更多的空間留給學生,就會形成自然的、靈活的教學任務。
五、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基礎,也是每個學生成才的保障。教師應熱愛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不要因為學生的成績、性別等因素而產生親疏和偏向。教師調節學生的心理狀態是通過評價的手段自覺地傳導給學生的。如果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正面的評價,那么他的內在價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認,學習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滿足,自尊和自信心增強,同時也喚起了更高水平的需要。如果得到的負面評價過多,尤其是那些缺乏興趣的學生,他們本來就非常脆弱的求知欲望就會受到打擊,也就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師應從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提出合理的要求,使優秀生“吃飽”,讓后進生“吃好”,切忌感情用事。總之,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時,給學生的機會要盡量均等,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改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張華.教學設計研究:百年回顧與前瞻[J].教育科學,2000,(4).
[2]張萍,葛明貴.淺談課堂教學中的人際互動[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2006,(1).
[3]李翠白,李芒.基于計算機的“教學設計”任務驅動式學習方法[J].中國電化教育,2001,(12).
責編:趙東